新闻中心
关于召开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第三号)
来源:http://www.chinaasc.org/news/127581.html 发布时间:2020-10-22浏览次数:
 

 

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定于2020年10月28-30日在深圳召开,年会主题为好设计·好营造-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20年10月28-30日,27日会议报到。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展城路1号)

 

内容及形式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会;专题论坛;同期展览;技术考察等。同期召开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会议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土木)学会工作会议等。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减少人员聚集,采用现场会议并在线视频直播的形式,参会代表可选择参加现场会议或收看在线视频。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请采取视频直播方式参会,参加现场会议的代表请做好个人防护,并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了解会议详细信息请及时关注中国建筑学会公众号及中国建筑学会官网(www.chinaasc.org)。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承办单位: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 

 

年会日程

 

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日程安排

(10月28-30日)

 

(一)开幕式(28日)

主持人:李存东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1.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致辞

2.深圳市人民政府领导致辞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讲话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讲话

 

(二)主旨报告会(28日)

主持人:崔愷   刘加平   常青

1.宋春华——设计引领 加快转型 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2.张学凡——深圳市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孟建民——复杂型城市设计与总设计师制

4.丁烈云——智能技术重塑建筑未来

5.庄惟敏——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立及其研究

6.徐   建——古建筑抗震与振动控制技术

7.袁   烽——机器智能—数字人文时代的建筑新基建思维与实践

8.汤   群——火神山医院设计与思考

9.张颂民——防疫医疗建筑弹性设计探讨

10.朱  颖——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三)专题论坛(29-30日)

 

□ 深圳建筑40年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设计论坛(29日全天)

主持人:刘福义  陈日飙

1.邹   兵——深圳特区4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演进

2.黄晓东——开放兼容,创新高效—设计见证历史

3.李   涟——华森设计四十年

4.庄   葵——面向多中心城市视野下的建筑实践

5.龚维敏——空间渗透与绵延—几个项目设计

6.唐志华——大湾区高密度城市建筑创作与思考

7.林   毅——无止之境—华艺35载设计探索

8.孙   波——深圳地铁空间拓展40年

9.任炳文——我的设计实践—合作与坚守

10.吕庆耀——未来幸福城市

11.陈泽广——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12.冯果川——建筑让人们相遇

13.杨光伟——会展综合发展区规划初探

14.陈晓然——未来办公空间的趋势及设计策略

对话主持:叶青

对话嘉宾:孟建民 何昉 倪阳 陈雄 吕庆耀 梁颂衍 深圳住建局

 

□ 总设计师制与城市发展的未来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张宇星 

1.王建国——简论总设计师制度和城市发展的六种属性

2.吴志强——城市规划的未来与绿色创新发展

3.伍   江——城市风貌的丰富性与城市空间的专业化管控

4.孙一民——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工程理性的彰显与践行

5.王泽坚——规划伴随、设计引领

6.沈   磊——现代规划治理模式—城市总规划师创新实践与思考

 

□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张彤

1.程泰宁——是建构自己话语体系的时候了—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

2.陈   薇——关联思维下的中国建筑文化

3.李兴钢——观·想·做:建筑师工作法的传承与实验

4.汤   桦——川西历史文本的当代表达

5.朱   锫——根源性与当代性

 

□ “随遇而生,因时而变”——绿色建筑设计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韩冬青  刘恒

1.崔   愷——创造更开放的绿色建筑 

2.叶   青——点绿成金的探索

3.林波荣——绿色理念导向下的性能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

4.孔宇航——转译与重构

5.焦   舰——吐鲁番太阳城项目建设实施与运行效果总结回顾

6.宋晔皓——园·院—可持续整合设计实践与思考

7.任   军——风·光·水·土—绿色设计的建筑时空

8.刘   恒——绿色整合—寻找设计的源泉

 

□ 启·承——走向医疗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许海涛

1.黄锡璆——面向未来的医疗设施 

2.孟建民——后疫情时代韧性医院设计思考

3.杨海宇——医院建筑师的定位

4.陈国亮——与环境共生的建筑设计—医院建筑个性化表达

 

□ 地域性与绿色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高博

1.赵元超——西部行 建筑情

2.刘克成——遗产与记忆

3.张   祺——从乡土记忆到情景再塑—广西花山服务区、龙州管理中心设计思考与实践

4.翟   辉——云南乡土建筑的常识与智慧

5.褚冬竹——新乡土与新路径—建筑学的回归式进化

6.宋照青——多元化城市的乡村建设—以上海东石·兴达村为例

 

□ 新思考·新技艺——园林景观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史丽秀 

1.王向荣——从断崖残石到山水画卷—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设计 

2.梁钦东——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设计

3.陈跃中——风景园林的当代性研究

4.赵卓毅——景观价值重塑

5.庞   伟——不种植物的公园

6.锁   秀——践行新发展理念:从绿色基础设施全覆盖谈公园城市建设
7.曹晓昕
——建筑师的景观与观景

 

□ 以人为中心的城市与公共建筑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张利

1.景  泉——让城市纳入建筑,让建筑连接城市—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思考

2.徐聪艺——距离·活动·介面—关注城市人本空间的三个维度

3.张路峰——日照规则影响下的中国城市形态

4.曾国昆——不止于方便

5.宋   刚——疏补、痕迹与新生活:竖梁社的微更新实践

6.范   路——WA中国建筑奖的奖项设置、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 当代寒地建筑的应变设计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白丽燕  张宇

1.梅洪元——秉持理性 多维衔接

2.赵元超——城市中建筑—有关建筑师角色转变的思考和实践

3.张鹏举——变与不变—平实建造的气候应变实践

4.郭卫兵——基于本土—做周正的建筑

5.宋晔皓——VELUX主动健康实验平台设计及研究

6.赵成中——超高层建筑集成技术研究

7.梁   斌——东寻西觅 以应时变—从“东北”到“西北”的应变设计思考

 

□ 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章明

1.刘泓志——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创新维度和设计思考

2.褚冬竹——基础设施深度介入下的城市演进:重庆更新的时空路径

3.谭   峥——跨境枢纽基础设施及其公共空间史:罗湖空间志

4.章   明——开放共享的城市基础设施再造—上海与深圳有机更新六例

5.刘   珩——坚硬如水—走向公共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6.张宇星——大尺度人造物的废墟美学

 

□ 传承文化·延续匠心——传统建筑创新性发展论坛暨古城复兴(苏州)建筑设计工作营优秀作品汇报(29日上午)

主持人:仲德崑

1.王亚民——文化点燃设计之灯

2.查金荣——宝树芳邻—历史宅园空间与未来共享社区

3.周   卫——破解古城空心化难题暨顾颉刚故居更新改造的研究探索

4.董一平——生活延续—建成遗产的活态传承

5.徐永利——层与网—苏州顾家花园地段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探索

6.王幼芬——积极保护,有限介入—苏州古城传统民居群落的激活与更新

7.张伶伶——归一—苏州古城保护建筑设计大新桥巷项目

8.张昊雁——一个原住民设计师的心路报告—大新桥巷25-27号改造

 

□ 建筑师主导的全龄友好无障碍设计论坛(29日上午)

主持人:薛峰

1.吕世明——无障碍精品案例引领示范

2.张   利——北京2022张家口赛区的无障碍设计

3.薛   峰——北京无障碍城市设计

4.焦   舰——面向冬残奥会的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框架研究 

对话嘉宾:何镜堂 胡越 梅洪元 李兴钢 赵元超 冯正功 桂学文 仲继寿

 

□ 破题与承题:高密度城市条件下的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29日下午)

主持人:黄居正

1.周红玫——“走向新校园”—从策动到行动 

2.朱荣远——更新设计不止于空间—8+1新校园行动计划有感

3.何健翔——织造校园

4.肖毅强——深圳福田区新洲小学设计思考

5.谢    菁——打开盒子—福田新沙小学设计

6.王维仁——石厦小学的垂直院落

7.董   功——拥有一片“小森林”的校园—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

8.朱竞翔——进化=流程的改变

 

□ 科学设计·设计科学论坛(29日下午)

主持人:崔彤  王一钧

1.崔   彤——从科研建筑的科学设计再到设计科学

2.邵韦平——新时代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思考与实践

3.任力之——纵广与多元—高校科研建筑与学科交叉平台设计实践

4.曹则贤——建筑里的科学 & 建筑师里的科学家

5.刘玉龙——三个实验室

6.崔海东——人本、文化、类推

对话嘉宾:崔彤 邵韦平 任力之 曹则贤 刘玉龙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好设计、好营造论坛(29日下午,30日上午)

主持人:赵辉  郭海鞍

1.张   彤——两河口,一个土家村寨的空间拓朴

2.宋晔皓——20公里以内Under 20

3.袁   烽——共同建造—参与性乡村建筑实践

4.何   崴——乡村、社区、建筑

5.王   蔚——老村新建的变与不变

6.郭海鞍——乡村“小事儿记”—微空间、小建筑、轻营造

7.王   竹——走近乡建真实

8.周   凌——乡村修复的理念与方法—以三个乡村更新为例

9.王志刚——乡村也是一所大学

10.穆   钧——乡土营建“新”与“旧”的技术路径

11.孟凡浩——空间赋能

12.钟波涛——重构与生长

 

□ 破茧成蝶——既有建筑涅槃新生论坛(29日下午)

主持人:程绍革  张兵  

1.张   杰——更新时代的城市保护与利用

2.任庆英——北京隆福大厦改造加固设计与实践

3.胡   越——存量工业建筑改造

4.林   谊——透明LED显示屏—为建筑设计创造无限想象空间

5.桂学文——传承与创新—军博改扩建设计实践

6.史铁花——城市更新与房屋安全

7.薄宏涛——从点状针灸到城市复兴,更新的城市驱动力

8.毕   琼——工业建筑更新改造之实践

 

□ BIM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创新应用论坛(29日下午)

主持人:何关培  王静

1.黄   起——BIM技术在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和思考

2.许志远——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3.朱镇北——万达广场的科技创新

4.张   明——标准助力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5.冯复汉——科技产品搭建传统企业数字化之路

6.刘亚鑫——华阳国际的BIM正向设计之路

 

□ 推动建筑物迈向零能耗,助力2060碳中和论坛(29日下午)

主持人:张时聪

1.徐    伟——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研究

2.张国强——建筑通风节能现状与展望

3.刘艳峰——建筑热环境分时分区调节原理与技术

4.屈国伦——夏热冬暖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技术路径分析

5.罗    多——中国首个零能耗建筑运行标识解析

6.赵立华——岭南特色的零能耗建筑技术与标准研究

7.潘向辉——夏热冬冷地区零能耗建筑难点及解决方案实践

8.孙生根——新材料门窗在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实践与价值

 

□ 2020“主动设计·健康优先”暨第三届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的本土化论坛(29日下午)

主持人:盛宇宏  陈日飙

1.叶   青——2020从“心”开始,绿色让我们遇见更精彩的自己

2.李   剑——可感知、可量化、可信任、可依赖—中海2020年绿色健康住宅研发与实践

3.蒋   炜——健康中国行动实施策略

4.盛宇宏——筑无界:从建筑的自然化到自然的建筑化

5.方云飞——平衡流动—主动思维引导下的设计探索

6.赵金彦——未来家园-不可持续趋势下的可持续生存思考

 

□ 产业思维和产品视角下的新型建造方式论坛(29日下午)

主持人:欧亚明 

1.叶   明——发展新型建造方式需要产业思维和方法 

2.龙玉峰——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创新协同方法

3.樊则森——走向数字新营造

4.孙   伟——用“体系化”思维推进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

5.刘新伟——大湾区时代建筑工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6.何   川——模块化方舱学校设计及建造一体化实践

7.王凤来——集块绿色装配式建筑的价值创新与产业探索

 

 □“直流技术,无处不在”论坛(29日下午)

主持人:王晔

1.沈育祥——直流技术在建筑中的实践 

2.李炳华——《电动汽车充电换设施系统设计标准》要点解读

3.郝    斌——全直流建筑关键技术与设计要点

4.张智玉——不同建筑类型的充电桩选型与设计

5.戴天鹰——建筑直流配电保护系统研究

6.刘   悦——直流低压元件应用分享

7.李   忠——低压直流技术在山西芮城的推广应用

 

□ 新形势下的消防设计论坛(29日下午)

主持人:邱仓虎

1.孙   旋——新形势下消防设计标准的思考

2.袁狄平——新形势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3.刘松涛——杭州西站站城一体化特殊消防设计实践

4.王晓群——北京大兴机场消防设计

5.邱仓虎——珠海横琴口岸综合体特殊消防设计

6.余红霞——超高层建筑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研究

 

□ 当代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论坛(30日上午)

主持人:柳肃 

1.陈    薇——对位何以重要—以南京为例

2.陈同滨——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标识体系构想(古代部分)

3.赵中枢——历史建筑保护的再思考

4.刘松茯——结合物理环境下东南沿海城市文物建筑病害研究

5.王树声——历史文化名城格局的价值及保护传承

6.吕   舟——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标准与讲好中国故事

 

□ 我国体育建筑发展新动态论坛(30日上午)

主持人:钱锋  汤朔宁

1.钱    锋——体育建筑发展需要思前想后 

2.庄惟敏——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 太子城九号基地

3.梅洪元——寒地大众体育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4.孙一民——以性能为导向的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研究

5.杨嘉丽——经济社会发展与体育建筑设施功能演进

6.郑    方——2008—2022: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7.赵    晨——体育产业赋能城市更新

8.汤朔宁——专业足球场设计趋势—以世俱杯,亚洲杯足球赛场为例

9.潘    勇——集约城市发展与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策略

10.李文滔——后疫情时代体育建场馆平战两用设计

 

□ 大型机场航站楼建筑幕墙的创新设计及实现论坛(30日上午)

主持人:陈日飙 

1.陈    雄——机场航站楼建筑与幕墙设计一体化 

2.任炳文——郑州机场T2航站楼室内空间设计

3.花定兴——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建筑幕墙创新技术及应用

4.董    彪——机场航站楼幕墙与屋面设计与实践

5.李国星——深圳T3航站楼蜂巢幕墙设计与实践

6.王    斌——从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吊顶工程为例

 

□ 聚焦EPC·引领新机遇——工程总承包管理与实践论坛(30日上午)

主持人:薛峰

1.毛志兵——新形势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2.张淮湧——遂宁市文化中心EPC项目营造记

3.张宇锋——设计院开展工程总承包带来的变革—机遇与风险并存

4.张金星——设计引领工程总承包高质量发展

5.樊则森——EPC模式下装配式项目管理实践

6.周鹏华——工程总承包管理在两山医院建造中的实践

7.陈鸣飞——新基建背景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时的若干问题探讨

8.顾东林——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及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 产城共生——城市发展与园区创新论坛(30日上午)

主持人:景泉

1.崔   彤——明日科教园

2.吴   蔚——都市语境下的产业建筑

3.杨   旭——城市核心区产业空间的思考与实践

4.王   焱——科学城·科创城发展的持续力—中美两个城区中,科创产能在城区的融合度

5.钟   兵——地域·场所·园区

6.李   宁——柔性工作—疫情后园区设计新思路
7.赵春水
——复合型产业街区及模块化设计

 

□ 地下空间:TOD的新维度?论坛(30日上午)

主持人:沈中伟 

1.刘   艺——交通引导城市—成都TOD项目设计案例解析 

2.洪   卫——高效集约持续

3.褚冬竹——要素·系统·节点:精准流动下的城市半岛立体营建

4.庄   宇——由下至上的结构性: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形随流动”

5.崔   叙——高质量发展时代城市地下空间重塑与提升

 

□ 健康建筑论坛(30日上午)

主持人:孟冲

1.王清勤——健康建筑发展现状和趋势 

2.杨仕超——南方湿热地区住宅室内生物环境营造

3.孟庆林——城市热环境的调控问题

4.林波荣——健康环境智能监控和智慧运维思考

5.郝洛西——光与人居健康

 

□ 建筑后浪说——建筑学子主题辩论赛(30日上午)

辩题一:对于建筑学子而言,教育经历重要还是工作实践重要?

主  持:张彤

导  师:孙一民 张伶伶 沈中伟

辩题二:网红建筑应该被提倡吗?

主  持:范悦

导  师:吴越 刘剀 冯果川

对谈题目:年薪30万的建筑师和年薪50万的程序员,你选择成为谁?

 

□ 青年学者论坛(30日上午)

主持人:贾园 

1.陈   蔚——“金枝”与人类早期建筑空间文化基质溯源 

2.薛名辉——基于国际经验对创造我国城市代际交往空间的启示

3.王   鹏——防疫形势下,北京“新内天井”住宅的典型通病值得警惕

4.袁   野——回归土地的设计与建造

5.陈   翚——基于历史记忆的湖南益阳茶厂早期建筑群保护及再利用策略研究

6.铁   雷——城市化背景下乡村建筑演变模式研究

 

□ 光伏+建筑论坛 ——光伏让建筑更美(30日上午)

主持人:仲继寿

1.Rebecca YANG——BIPV国际合作-IEA PVPS

2.吴   奔——光伏玻璃让建筑更美

3.姚冀众——钙钛矿,重塑光伏建材

4.谢   斌——华为绿电,开创低碳,安全用电新时代

5.卢立学——PVT系统在建筑应用上的实践

6.马西蒙——BIM如何实现BIPV的一键生成

7.孙一民——以太阳能为理念的建筑教育与实践

8.王   刚——道法自然—从壳牌加油站的建筑光伏设计所引发的思考

9.梁书龙——建筑帷幕的绿色之路

10.任   军——作为建筑形式要素的光伏技术

 

(四)同期学术展览(28-30日)

 

(五)技术考察(30日下午)

(六)同期活动(27-29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土木)学会工作会议(27日09:00-11:30)

□ 苏州古城保护建筑设计工作营评审会议(27日13:30-18:00)

□ 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理事会会议(27日15:00-17:00)

□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六次理事会暨九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27日19:30-21:30)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28日15:00-17:30)

□ 深圳之夜(28日18:30-20:30)

□ 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换届大会(29日08:30-10:00)

□ 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成立大会(29日09:00-10:30)

□ 光伏+建筑之夜(29日18:30-21:00)

□ 中国建筑学会科研建筑学术委员会筹委会工作会议(29日19:00-21:00)

 

参会报名

 

(一)报名方式:会议采取在线报名方式,报名网址:www.chinaasc.org,中国建筑学会负责受理报名工作。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

年会服务群

 

 

 

(二)报名时间:2020年 9月25日09:00开启在线报名系统,根据协议酒店的要求,2020年10月20日之后报名的现场参会代表,不能保证入住大会预订的4家协议酒店。

 

(三)注册缴费

1.线下(现场)代表:10月25日系统关闭前报名注册,个人会员1800元/人,非会员2000元/人。现场报名注册,会员2000元/人,非会员2200元/人。高校学生统一为800元/人。

2.线上代表:会员600元/人,非会员800元/人。高校学生统一为200元/人。

3.缴费方式:按会议系统注册要求完成费用支付。自10月25日起,已缴纳的会议注册费不予退回。

4.发票事宜:请参会代表准确填写发票信息,本次会议提供电子发票,10月20日之后统一开具;增值税专票,会议结束后统一开具。

 

(四)入会申请:请登录中国建筑学会网站www.chinaasc.org在线申请。

(五) 本次会议记入注册人员继续教育选修课20学时

 

住宿安排

 

(一)大会预订毗邻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4家酒店(附件2),供参会代表入住选择,请参会代表自行联系预订,城际交通与住宿费用自理。大会预订的酒店与主会场之间安排接泊。

(二)特邀嘉宾等入住会议指定酒店。

 

会议报到

 

参会代表报到时间为2020年10月27日,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预订的4家酒店均设报到处。
10月28早上七点钟开始,参会代表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北登入大厅“报到处”报到。

 

联系方式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处

 

会议注册:

张和平   电话:010-88082231

电邮:zhanghp@chinaasc.org

 

徐艳杰   电话:010-88082230

电邮:xuyj@chinaasc.org

 

财务咨询:

蒋建琴   电话:010-88082232

电邮:jiangjq@chinaasc.org



                                                              中国建筑学会

                                                         2020年10月15日
 

附件:关于召开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的通知(第三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法律申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京ICP备10045562号-28 |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

电话:010-646930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