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2 中压配电设施
7.2.1 中压开关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变电站的10(20)kV出线走廊受到限制、10(20)kV配电装置馈线间隔不足且无扩建余地时,宜建设开关站。开关站应配合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同步进行,可单独建设,也可与配电站配套建设;
2 开关站宜根据负荷分布均匀布置,其位置应交通运输方便,具有充足的进出线通道,满足消防、通风、防潮、防尘等技术要求;
3 中压开关站转供容量可控制在10MVA~30MVA,电源进线宜为2回或2进1备,出线宜为6回~12回。开关站接线应简单可靠,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7.2.2 中压室内配电站、预装箱式变电站、台架式变压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电站站址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电站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并按照配电网规划要求确定配电站的布点和规模。站址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的有关规定;
2)位于居住区的配电站宜按“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设置。
2 室内配电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站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其他建筑物合建;
2)室内站宜按两台变压器设计,通常采用两路进线,变压器容量应根据负荷确定,宜为315kVA~1000kVA;
3)变压器低压侧应按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装设分段断路器;低压进线柜宜装设配电综合监测仪;
4)配电站的型式、布置、设备选型和建筑结构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的有关规定。
3 预装箱式变电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场地限制无法建设室内配电站的场所可安装预装箱式变电站;施工用电、临时用电可采用预装箱式变电站。预装箱式变电站只设1台变压器;
2)中压预装箱式变电站可采用环网接线单元,单台变压器容量宜为315kVA~630kVA,低压出线宜为4回~6回;
3)预装箱式变电站宜采用高燃点油浸变压器,需要时可采用干式变压器;
4)受场地限制无法建设地上配电站的地方可采用地下预装箱式配电站。地下预装箱式配电站应有可靠的防水防潮措施。
4 台架式变压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台架变应靠近负荷中心。变压器台架宜按最终容量一次建成。变压器容量宜为500kVA及以下,低压出线宜为4回及以下;
2)变压器台架对地距离不应低于2.5m,高压跌落式熔断器对地距离不应低于4.5m;
3)高压引线宜采用多股绝缘线,其截面按变压器额定电流选择,但不应小于25mm2;
4)台架变的安装位置应避开易受车辆碰撞及严重污染的场所,台架下面不应设置可攀爬物体;
5)下列类型的电杆不宜装设变压器台架:转角、分支电杆;设有低压接户线或电缆头的电杆;设有线路开关设备的电杆;交叉路口的电杆;人员易于触及和人口密集地段的电杆;有严重污秽地段的电杆。
开关站转供容量不是一个严格要求的量化指标,但其数值应满足供电负荷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转供容量与配电站的数量、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及其运行负载率等因素有关,并取决于电源进线的允许载流量,而允许载流量与敷设方式和敷设环境有关,通常考虑双回电源供电。目前10kV开关站转供容量一般在10MVA~20MVA,20kV开关站可达到20MVA~40MVA。所以,本规范考虑10kV和20kV两种电压,取10MVA~30MVA。
7.2.2 说明配电站设施的设计要求。
1 配电站布点要结合实际可能,坚持“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使布点尽量接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距离,减少低压供电损耗并有利于保证电压质量。
2 有条件时,配电站可与其他建筑物合并建设以减少占地,但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的要求,要注意防止内涝对配电站运行的影响。
3 应注意预装箱式配电站的适用范围。对于只能装设油浸变压器的箱变,要求使用高燃点油浸变压器,并应满足环网接线的要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箱变存在运行环境差,使用寿命短,紧急操作(尤其是在雨天)和维护不方便等缺点。在新建住宅区的规划中,应结合运行管理要求建设足够数量的室内配电站。
4 现行行业标准《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0-2005规定,台架式变压器最大容量为400kVA,根据南方电网一些地区的应用实践,本规范将台架式变压器上限容量提高到500kVA,设计时应对电杆强度和柱上变压器的抗倾覆能力进行校核。
对于不宜装设变压器台架的电杆的规定,是采用了现行行业标准《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0-2005的有关条文。
本规范用术语“台架式变压器(简称台架变)”取代术语“柱上变压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1 中压配电线路
- 下一节:7.3 中压配电设备选择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城市配电网规划
- 3.1 规划依据、年限和内容、深度要求
- 3.2 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 3.3 经济评价要求
- 4 城市配电网供电电源
- 4.1 一般规定
- 4.2 城市发电厂
- 4.3 分布式电源
- 4.4 电源变电站
- 5 城市配电网络
- 5.1 一般规定
- 5.2 供电分区
- 5.3 电压等级
- 5.4 供电可靠性
- 5.5 容载比
- 5.6 中性点接地方式
- 5.7 短路电流控制
- 5.8 网络接线
- 5.9 无功补偿
- 5.10 电能质量要求
- 6 高压配电网
- 6.1 高压配电线路
- 6.2 高压变电站
- 7 中压配电网
- 7.1 中压配电线路
- 7.2 中压配电设施
- 7.3 中压配电设备选择
- 7.4 配电设施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 8 低压配电网
- 8.1 低压配电线路
- 8.2 接 地
- 8.3 低压配电设备选择
- 9 配电网二次部分
- 9.1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 9.2 变电站自动化
- 9.3 配电自动化
- 9.4 配电网通信
- 9.5 电能计量
- 10 用户供电
- 10.1 用电负荷分级
- 10.2 用户供电电压选择
- 10.3 供电方式选择
- 10.4 居民供电负荷计算
- 10.5 对特殊电力用户供电的技术要求
- 11 节能与环保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建筑节能
- 11.3 设备及材料节能
- 11.4 电磁环境影响
- 11.5 噪声控制
- 11.6 污水排放
- 11.7 废气排放
- 附录A 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 A.1 网络接线
- A.2 变电站接线
- 附录B 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 附录C 弱电线路等级
- 附录D 公路等级
- 附录E 城市住宅用电负荷需要系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