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4 混合、絮凝池
7.4.1 高浊度水处理中的混合设施,必须使注入的药剂与原水快速、均匀混合,并应适应水质、水量变化的需要。聚丙烯酰胺与原水混合方式宜采用水泵、水射器或管道混合器,混合时间宜为10s~30s,混合速度梯度不宜低于500s-1;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处理宜采用机械或水力混合,混合时间宜为10s~60s,混合速度梯度不宜低于400s-1。
7.4.2 管道混合包括管道静态混合器、扩散混合器、孔板混合器、文氏管混合器等,使用时必须控制一定的扰动强度和较短的混合时间,其GT值宜为1500~2000之间,管内流速宜为1.5m/s~2.0m/s。
7.4.3 絮凝池应合理分配水流速度,投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絮凝时间宜为15min~20min,絮凝速度梯度宜为100s-1~20s-1递减。当单独投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预沉时,可不设絮凝池。
7.4.4 当采用网板(格)絮凝时,絮凝时间可采用10min~15min,过网眼流速宜控制在0.6m/s~0.2m/s递减。
7.4.5 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宜采用折板、栅条、网格等絮凝设施,并应采取逐渐降低过流速度、增大孔眼和增加间距等措施。一级沉淀(澄清)时絮凝停留时间宜为5min~10min,二级沉淀(澄清)时絮凝停留时间宜为10min~25min。
7.4.6 高浊度水混合、絮凝池的水头损失应控制在200mm~250mm,并应与其后续处理构筑物直接连接,中间不应设置阻流设施或跌水。
7.4.7 絮凝池应优化水力条件、减少泥沙沉积。絮凝池底部应设置排泥设施和反冲洗管。
7.4.8 当采用两种药剂联合投加或混合投加时,其混合、絮凝设备和参数的选用应结合具体情况,通过试验或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
7.4.2 管道混合包括管道静态混合器、扩散混合器、孔板混合器、文氏管混合器等,使用时必须控制一定的扰动强度和较短的混合时间,其GT值宜为1500~2000之间,管内流速宜为1.5m/s~2.0m/s。
7.4.3 絮凝池应合理分配水流速度,投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絮凝时间宜为15min~20min,絮凝速度梯度宜为100s-1~20s-1递减。当单独投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预沉时,可不设絮凝池。
7.4.4 当采用网板(格)絮凝时,絮凝时间可采用10min~15min,过网眼流速宜控制在0.6m/s~0.2m/s递减。
7.4.5 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宜采用折板、栅条、网格等絮凝设施,并应采取逐渐降低过流速度、增大孔眼和增加间距等措施。一级沉淀(澄清)时絮凝停留时间宜为5min~10min,二级沉淀(澄清)时絮凝停留时间宜为10min~25min。
7.4.6 高浊度水混合、絮凝池的水头损失应控制在200mm~250mm,并应与其后续处理构筑物直接连接,中间不应设置阻流设施或跌水。
7.4.7 絮凝池应优化水力条件、减少泥沙沉积。絮凝池底部应设置排泥设施和反冲洗管。
7.4.8 当采用两种药剂联合投加或混合投加时,其混合、絮凝设备和参数的选用应结合具体情况,通过试验或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
条文说明
7.4.1 关于快速高强度混合的要求。
根据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实践和生产测试数据,在处理高浊度水时,使用聚丙烯酰胺需要短时高强度的混合搅拌,混合时间超过30s时效果较差。兰州自来水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成果也证实了以上论点。
根据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总结和有关实测资料,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中泥沙颗粒较粗,并以分选沉降为其主要特征。投加药剂后要求快速脱稳和吸附,此时原水中的沙粒成为絮凝载体,已形成接触凝聚,故要求的G值较低。
7.4.2 关于管道混合的技术要求。
管道混合器是适合高浊度水混合要求的设备。要求控制一定的扰动强度和恰当的混合时间,才能取得较好的混合效果。对混合后管内水流条件、阻力变化及扰动强度等,也应合理控制,借助改变口径和长度的措施,实现调整速度梯度与混合时间的乘积(GT)值的目的。
本文根据《高浊度给水工程》、《高浊度水净化技术》、《高浊度水絮凝控制》等文献和有关高浊度水厂运行经验总结资料编写。
7.4.3 关于絮凝池设计的规定。
根据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兰州自来水公司、西宁自来水公司等单位试验资料,在单独投加聚丙烯酰胺时,可不设絮凝池。兰州西固水厂辐流沉淀池投加聚丙烯酰胺只经水泵混合后,仅在输水管中絮凝(1~2)min,絮凝效果良好。
兰州自来水公司试验还表明,当原水浊度增至几万度以上时,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恰当GT值降低至接近于零。证实了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高浊度水的工艺中不需要设置专门的絮凝池就能获得满意的絮凝效果。
絮凝池设计参数根据《高浊度给水工程》、《高浊度水絮凝条件控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无机盐混凝剂恰当絮凝GT值比较》等文献推荐。
7.4.4 关于网板(格)絮凝技术的规定。
网板(格)絮凝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项新技术,根据水流涡旋和过网水流的紊动流态机理,沿水流方向改变网格尺度使水中絮体不断增大,网后微涡体尺度也相应增加,实现多向同性紊流的最佳絮凝条件。在黄河高浊度水处理和长江上游高浊度水处理中采用较多,絮凝效果甚佳,絮凝时间可缩短为10min以内,作为设计参数宜留有一定余地,建议采用(10~15)min。
本条文根据《高浊度给水工程》、《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等文献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研发和设计经验总结资料编写。
7.4.5 关于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絮凝的规定。
本条文根据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编写的《长江高浊度水的特征及净化技术》,以及泸州水厂、重庆水厂、自贡水厂等生产经验总结资料编写。
7.4.6 关于混合、絮凝池水头损失的规定。
高浊度水处理投加絮凝剂和混凝剂后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混合絮凝过程,若在沉淀(澄清)之前将已形成的较大体积和密实的絮体矾花破碎,二次再絮凝沉淀的效果很差。
本条文根据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对黄河高浊度水处理中絮凝技术的设计总结资料编写。
7.4.7 关于絮凝池排泥的相关规定。
虽然从理论上絮凝池底部是不应该沉泥的,但高浊度水中泥沙较多,在絮凝池底沉积几乎不可避免,且沉泥容易板结,因此要求絮凝池应优化水力条件,减少泥沙沉积,同时还应设排泥和冲洗设施。本条文根据高浊度水处理运行经验编写。
7.4.8 关于两种药剂联合投加或混合投加的规定。
据调查,高浊度水处理采用新型药剂的联合投加时,由于药剂的特性不同,若混合、絮凝条件不合理,会出现不同药剂性能的相互干扰,降低絮凝效果,出水浊度增高的现象,故本条文提出应通过试验或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给水系统
- 3.1 一般规定
- 3.2 系统分类与优化组合
- 4 取水工程
- 4.1 一般规定
- 4.2 取水构筑物
- 4.3 取水泵房
- 5 水处理工艺流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一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
- 5.3 二级或三级沉淀(澄清)处理流程
- 6 水处理药剂
- 6.1 一般规定
- 6.2 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配制
- 6.3 聚丙烯酰胺的投加
- 6.4 多种药剂联合投加
- 7 沉淀(澄清)构筑物
- 7.1 一般规定
- 7.2 沉沙(预沉)池
- 7.3 调蓄水池
- 7.4 混合、絮凝池
- 7.5 辐流沉淀池
- 7.6 平流沉淀池
- 7.7 斜管沉淀池
- 7.8 机械搅拌澄清池
- 7.9 水旋澄清池
- 7.10 泥沙外循环澄清池
- 8 排泥
- 8.1 一般规定
- 8.2 泥沙浓缩
- 8.3 刮(排)泥设备
- 8.4 泥沙排除与输送
- 8.5 吸泥船
- 8.6 泥沙处置与利用
- 9 应急措施
- 9.1 一般规定
- 9.2 水源应急措施
- 9.3 水处理厂应急措施
- 9.4 配水系统应急措施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