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1 运行
8.1.1 汽轮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宜由汽轮发电机本体、凝汽系统、凝结水回热系统、除氧器、润滑油系统、循环水系统等组成。主要实现的功能应为:将蒸汽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8.1.2 汽轮机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检查所有阀门并处于正确位置,包括电动主汽门、自动主汽门和调速汽门,确认关闭严密;汽缸、主蒸汽管、抽汽管路等的直接疏水门开启;其他在启动时能影响真空的阀门以及汽水可以倒回汽缸的阀门均应在关闭状态;管道保温应无破损。
2 应检查所有辅助设备,确认转动机械无卡涩、转动灵活、轴承油位正常、油质良好。
3 应测量发电机及各电机绝缘,绝缘值合格。
4 应确认所有仪表及控制系统正常,就地与中控声光报警应正常。
5 应检查汽轮发电机组的润滑油系统、调速系统,确保油管、油箱、冷油器、滤油器、油泵处于完好状态;油箱内油质应合格、油位正常;应确认所有放油门关闭严密;应确认冷油器的进出油门开启。
6 应确认保安系统正常,危急遮断器应动作灵活,并应在脱扣位置;除低真空保护外,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应投入;发电机热工保护待机组应并网后投入;抽汽压力低低保护可视抽汽投运情况确定。
7 应检查汽缸本体,包括装有主汽阀和抽汽门的各蒸汽管道,确认其能自由膨胀。
8 射水池、冷却塔水池、工业水池水位应处于正常范围,设备冷却水应正常。
9 除氧器、除盐水箱水位应正常,除盐水泵应工作正常。
10 应启动润滑油泵,确认油泵油压、油温在正常范围。
11 应检查盘车装置正常后,各轴承有回油后启动盘车装置。
12 在静止状态下,应确认危急遮断器试验和磁力断路油门试验、主汽门活动试验、主汽门严密性试验、调速汽门严密性试验、抽汽逆止门关闭试验、低油压连锁保护试验、轴向位移保护试验、胀差保护试验、轴承温度保护试验、低真空保护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电超速试验、凝结水泵连锁试验、射水泵连锁试验、机电连锁试验等试验合格。
13 冷态启动时,应测量汽轮机本体的膨胀原始值并记录检查的结果。
8.1.3 汽轮机冷态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暖管(到自动主汽门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确认汽轮机已做好各项启动准备工作,并应打开主蒸汽管道疏水门后,开始对汽轮机的蒸汽管道进行暖管;
2)自动主汽门前的暖管工作,一般可随锅炉升压同时进行;
3)低压暖管时,应缓慢开启电动主汽门的旁路门,按汽轮机制造厂的规定进行暖管;
4)应升压暖管至额定压力,升压速度和升温速度应按汽轮机制造厂的规定进行;
5)在暖管时应严防蒸汽漏入汽缸,严密监视汽缸和排汽室温度变化,防止蒸汽进入汽缸而超温,必要时可开启凝结器冷却水系统进行降温。
2 启动凝汽系统,抽真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升压暖管期间,启动凝汽器系统;
2)应启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射水泵或真空泵;
3)应在连续盘车状态下,投入轴封系统,汽轮机转子在静止状态下禁止向轴封送汽。
3 冲转升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冲动汽轮机转子前,应再次检查并确认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各个轴承的油流正常,轴承油温、润滑油压和调速油压正常,发电机的绝缘合格,保护装置投入,凝汽系统工作正常,真空符合要求,主蒸汽压力、温度符合要求;
2)当启动油泵不正常时,应启动润滑油泵并停机;
3)升速暖机速度、稳定转速和时间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部件温升率、上下缸温差、转子和汽缸的胀差不应超过制造厂规定的数值;
4)冲动转子后,应确认盘车装置脱扣并停运;
5)在升速过程中,应检查油温、油压、油箱油位、油流、真空、轴承振动、机组热膨胀等数据,随时监听机组的运转声音,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如有异常,则应分析原因,再决定是否继续升速;
6)接近临界转速时,升转速度应加快,迅速平稳地通过临界转速,越过临界转速时,轴承最大振动值不得超过制造厂规定,若有超过情况,应降速使振动在允许范围内,并应维持该转速暖机10min,然后再升速,若仍出现振动值超标,应停机检查;
7)当转速到达额定转速时前,应按制造厂规定使主油泵投入正常,到额定转速时,应确认油系统油压正常,真空达到正常值,全面检查机组各公辅系统运行正常,做好并网前的准备工作;
8)对新安装汽轮机、设备大修后机组、停机拆开过调速系统的机组及停机一个月后再启动的汽轮机等,在汽轮机空转运行正常、热膨胀充分后,应进行机械超速试验。
4 带负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有特殊需要外(干燥发电机,特殊的电气试验等),汽轮机不应长时间空转运行,空转时排汽温度不应超过规定范围;
2)带负荷暖机时间以及负荷增加速率等应根据制造厂规定执行,整个带负荷过程,油压、油温、油流、油位、轴承振动、热膨胀、轴向位移、各轴瓦温度以及发电机冷却风温等参数应保持正常;
3)加负荷时,应特别注意推力轴瓦温度和轴向位移指示,热膨胀应均匀;
4)在汽轮机带一定负荷之后,应投入加热器;
5)投入发电机空冷器,出口风温应符合要求;
6)油温超过45℃后应投入冷油器,冷油器出口油温应保持在35℃~45℃;
7)凝结水水质合格后方可回收。
5 热态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盘车状态下先向轴封送汽,然后启动抽气器;
2)根据冲动转子前汽缸温度状态和根据制造厂的规定,应在启动过程中适当加快升速和带负荷速度;
3)应检查上下缸温差不超过50℃。
6 出现下列情况时禁止汽轮机启动或投入运行:
1)危急保安器及各保护装置动作不正常;
2)主汽门或调速汽门有卡涩现象不能关严;
3)缺少转速表或转速表不正常时;
4)交、直流油泵任意一台运行不正常;
5)盘车装置出现故障;
6)调节系统不能维持空转运行和甩去全负荷后不能控制转速;
7)自控系统工作失常,主保护不能投入。
8.1.4 运行中必须严格监控汽轮机转速、轴承油温、轴向位移、振动、胀差等各项技术指标。
8.1.5 运行中的监视、调整和故障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汽轮机运行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运行工况,监视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其变动范围应正常;
2)油系统油压、油温变化应正常;
3)凝汽器水位应正常,凝结水水质应合格;
4)回热系统应正常投入,加热器出口水温应符合设计数值;
5)汽轮机在适宜的真空下运行,凝结水不应有过冷却现象,排汽温度和凝结水温度相差不应超过1℃~2℃,凝汽器循环水进出口温度应正常。
2 在下列情况下,应立即打掉危急保安器并破坏真空紧急停机,同时与电网解列:
1)汽轮机转速升高到危急保安器应该动作的转速而危急保安器未动作;
2)机组突然发生强烈振动;
3)清楚地听到汽轮机内有金属响声;
4)水冲击;
5)轴封内发生火花;
6)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油压突然下降到停机限定值且无法恢复或轴承出口油温急剧升高到70℃以上;
7)轴承内冒烟;
8)油系统着火且不能很快将火扑灭;
9)油箱内油位突然降低到最低油位以下;
10)主汽管破裂;
11)转子轴向位移突然超过了规定的极限数值;
12)发电机内冒烟或冷却水中断;
13)凝汽器内真空降到制造厂规定的数值以下。
3 主蒸汽温度和压力的监视、调整和故障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蒸汽压力应在制造厂规定范围内变化;
2)主蒸汽压力升高超过规定上限,应迅速降低锅炉主蒸汽压力至额定值;
3)主蒸汽压力降低超过规定下限,应适当降低负荷,当继续降低到制造厂规定停机数值,应联系故障停机;
4)主蒸汽温度应在制造厂规定范围内变化;
5)主蒸汽温度升高超过规定温度上限,应根据厂家规定及具体情况降低锅炉主蒸汽温度至额定值或者联系故障停机;
6)主蒸汽温度降低超过规定温度下限,应根据厂家规定及具体情况升高锅炉主蒸汽温度至额定值或者降低负荷直至零,并应根据下降程度及时打开主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门。
4 凝汽器真空的监视、调整和故障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真空允许变化数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真空降低,应检查确认循环水量、轴封蒸汽、凝汽器水位、射水箱水位及水温、抽气器、真空系统,查明原因。
3)当循环水量中断或水量减少使真空降低时,当真空急剧下降,循环水泵跳闸时,应立即关闭其出口,防止其倒转;并应立即启动备用泵,如启动不成功,应迅速降低汽轮机负荷至零,打闸停机。当真空缓慢下降,循环水量不足时,应检查循环水泵出口压力、冷却塔水位、凝汽器循环水进出口温度是否正常,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4)当轴封蒸汽压力低而使真空降低时,特别在负荷降低时,应注意调整轴封蒸汽压力和温度。
5)当凝汽器水位高使真空降低时,凝汽器满水的处理方法应为立即开启备用凝结水泵;如果凝汽器冷凝管破裂或管板泄漏,导致凝汽器内水位升高、凝结水硬度增加时,应停止破裂的半侧凝汽器及时处理;如果凝结水泵故障,应及时启动备用水泵,停止故障水泵。
6)当射水系统故障使真空降低时,如果射水箱水位过低或水温过高时应开启补水门直至恢复到正常;如果射水泵故障,应迅速启动备用射水泵;如果抽气器工作不正常或效率降低,应及时启动备用抽气器,停止故障抽气器。
7)当真空系统不严密使真空降低时,应及时检查真空下运行管路的水封水源、更换盘根、拧紧螺丝等。
5 油系统监视、调整和故障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入轴承的油温应保持在35℃~45℃的范围内,温升不应超过15℃。
2)根据化学监督要求,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当负荷变化时应注意调整轴封蒸汽压力,防止由于压力过高漏汽到油系统,使油质迅速劣化。
3)油系统油压应在正常范围波动,主油泵声音失常时,应注意油系统中油压变化,及时发现不正常情况。必要时应迅速破坏真空,缩短惰走时间,紧急停机。
4)当发现轴承油温普遍升高时,应检查冷油器出口油温及润滑油压,增大冷油器冷却水管上水阀开度,并检查滤水网是否阻塞。
5)运行中油系统着火不能立即扑灭时,应迅速破坏真空故障停机,立即通知消防人员到现场同时采取最有效办法灭火。火势仍无法扑灭时应将油放至事故油池内,并切断故障设备电源,减小火灾损失范围,避免影响其他机组运行。
6 汽轮机转速应在制造厂的允许范围内。当发生严重超速且危急保安器未动作时,应立即手打危急保安器,破坏真空,紧急停机,并检查调速汽门、自动主汽门、抽汽逆止门是否关闭;当发现主汽阀、抽汽逆止门未关严时,应迅速关严。
7 轴向位移的监视、调整和故障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轴向位移允许变化数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当发现轴向位移逐渐增大时,应特别注意推力轴承温度;
3)当轴向位移超过正常值时,应迅速减轻负荷,使轴向位移降到额定值以下,检查推力轴承温度,测量机组振动,并倾听汽轮机内部及轴封处有无异响,检查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振动;
4)当轴向位移增大,并伴随不正常声响、噪声和振动,或者轴向位移在空负荷运行情况下超过极限值时,应迅速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8 甩负荷的监视、调整和故障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和电网解列后,功率表为零,转速上升并稳定在一定值,调速汽门自动关小,调速系统可以控制转速,危急保安器未动作,应控制汽轮机转速到额定值,调整轴封蒸汽,检查轴向位移和推力轴承温度,检查机组振动和机组内部有无异响,调整凝汽器水位,检查主蒸汽参数,一切正常后,可重新并列带负荷。
2)当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后,功率表为零,转速升高后降低,调速汽门和自动主汽门全关,调速系统不能控制转速,危急保安器动作,应确定调速汽门、主汽阀、抽汽逆止门完全关闭,转速不再上升,否则应关闭相应截止门。当油压降低时立即启动油泵,调整轴封蒸汽,检查轴向位移和推力轴承温度,检查机组振动和机组内部有无异响,调整凝汽器水位,检查主蒸汽参数,设定调速器转速到相对低值,缓慢开启主汽阀,平缓提升转速到正常值,调速系统正常后可重新并列带负荷。
9 负荷骤然升高的监视、调整和故障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迅速检查功率表和调速汽门位置,如果负荷超过规定值,应降低负荷;
2)应检查推力轴承温度、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油温、油压、真空是否正常;
3)应检查轴向位移、振动;
4)应检查凝汽器水位。
10 应根据化学监督要求,应定期对凝结水、循环冷却水、润滑油、控制油进行检测,确保品质合格。
11 汽轮机在运行中的定期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运行2000h应用提升转速的方法试验危急保安器;
2)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等重要阀门,应每天进行门杆活动试验;
3)油泵及其自启动装置应每周试验一次,每次停机前也应进行试验;
4)真空严密性试验应每月试验一次;
5)抽汽逆止门动作试验应每星期进行一次。
8.1.6 汽轮机停机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常停机前,应确认各辅助油泵及盘车装置电机正常;
2 应检查电动主汽门、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抽汽逆止门,确认无卡涩现象;
3 各保护连锁应正常投入。
8.1.7 汽轮机正常停机的原则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常停机时,应按照制造厂规定的降负荷曲线进行降负荷;
2 应切除抽汽负荷,当负荷降低到一定数值时,应停止抽汽回热系统;
3 启动根据具体情况启动油泵或者润滑油泵,并应确保正常运行;
4 应在负荷降到零时,电气解列;
5 应检查汽轮机转速,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应关闭;
6 应根据真空降低情况,调整轴封蒸汽;
7 应在汽轮机转速到零,停止射水泵;
8 转子静止后应立即投入盘车装置,盘车期间润滑油泵运行,润滑油系统正常运行,直至机组完全冷却;
9 应停止凝结水泵,关闭相应凝结水门;
10 应在冷油器进油温度低于规定下限值时,停止冷油器;
11 应关闭主蒸汽管道上的电动阀,开启主蒸汽管道疏水,防止漏气进入汽轮机,开启本体疏水和抽汽逆止门疏水;
12 应关闭凝汽器循环水进出口门; 13 应记录汽轮机打闸到转子全停的惰走时间;
14 长期停止运行的机组,应采用防腐、防冻等保护措施。
8.1.8 汽轮机乏汽采用空冷系统冷却时应按照设备制造厂家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运行。
8.1.9 焚烧厂供热时,供热系统运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88的有关规定。
顶部
- 上一节:8 汽轮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
- 下一节:8.2 维护保养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垃圾接收及预处理系统
- 4.1 垃圾接收系统运行
- 4.2 垃圾接收系统维护保养
- 4.3 垃圾预处理系统运行
- 4.4 垃圾预处理系统维护保养
- 5 炉排型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系统
- 5.1 运行
- 5.2 维护保养
- 6 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系统
- 6.1 运行
- 6.2 维护保养
- 7 烟气净化系统
- 7.1 运行
- 7.2 维护保养
- 8 汽轮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
- 8.1 运行
- 8.2 维护保养
- 9 电气系统
- 9.1 运行
- 9.2 维护保养
- 10 热工仪表与自动化系统
- 10.1 运行
- 10.2 维护保养
- 11 化学监督与金属监督
- 11.1 运行
- 11.2 维护保养
- 12 公用系统及建(构)筑物的维护保养
- 12.1 公用系统运行
- 12.2 公用系统维护保养
- 12.3 建(构)筑物维护保养
- 13 炉渣收集与输送系统
- 13.1 运行
- 13.2 维护保养
- 14 飞灰处理系统
- 14.1 运行
- 14.2 维护保养
- 15 渗沥液处理系统
- 15.1 运行
- 15.2 维护保养
- 16 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
- 16.1 安全管理
- 16.2 环境保护一般规定
- 16.3 环境保护厂级监督
- 16.4 职业健康
- 附录A 焚烧厂工作票格式
- 附录B 焚烧厂操作票格式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