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B 过梁和组合过梁
B.0.1 集中荷载P和墙洞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
1 集中荷载应按45°扩散;
2 通过过梁将荷载传递到墙洞的两侧时,可在墙洞的两侧增加钢筋。
图B.0.1 墙洞口集中荷载的处理
1—墙洞以上的墙体或圈梁的顶部;2—洞口
B.0.2 过梁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过梁的l1/h1大于或等于5.0时,可将圈梁兼作过梁,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计算;
2 当过梁l1/h1小于5.0时,可将墙洞以上的墙体与圈梁组合为过梁,并应按本规程第B.0.3和B.0.4条计算。
注:1 l1为过梁计算跨度(mm),取1.15×ln(ln为过梁净跨度);
2 h1为墙洞以上的墙体与圈梁的总高(mm)。
B.0.3 组合过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B.0.3):
图B.0.3 组合过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1—墙洞口以上墙体或圈梁顶部;2—洞口
式中:
M——弯矩设计值;
As3——底部0.2h1范围内的水平钢筋截面面积(m㎡)。
当l1<h1时,取z=0.6l1
当组合过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M)不满足要求时,应增配底部受拉钢筋。
B.0.4 组合过梁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1)当h10/h小于或等于4时
2)当h10/h大于或等于6时
3)当h10/h大于4且小于6时,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式中: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N)。
4)当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不满足要求时,应增加构件截面。
2 要求不出现斜裂缝的组合梁,应符合下列条件:
式中:
V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剪力值(N);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
此时可不再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 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
l1/h1——跨高比,当l1/h1<2.0时,取l1/h1=2.0;
Asv、Ash——分别为竖向、横向钢筋(丝)全部截面面积(m㎡);
sv、sh——分别为竖向、横向钢筋(丝)的间距(mm);
λ——计算剪跨比,当l1/h1≤2.0时,取λ=0.25;当2.0<l1/h1<5.0时,取λ=a/h10,其中,a为集中荷载到过梁支座的水平距离;λ的上限值为(0.92l1/h1-1.58),下限值为(0.42l1/h1-0.58)。
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G.0.2条并参考国外经验,根据3D板混凝土构件具体情况作了下列简化:
1 因圈梁内有受压钢筋,x<0.2h10,故取x=0.2h10。
2 取底部0.2h1范围内的水平钢筋作为As,故as=0.1h1。
B.0.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 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G.0.3条。
2 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G.0.5条。符合本条的条件时可不再进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G.0.4条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钢筋配置已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G.0.10条和G.0.12条的规定。
3 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G.0.4条,作了简化。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A.2 增加构件承载力的方法
- 下一节:附录C 结构设计计算用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聚苯板
- 3.2 钢丝网架
- 3.3 配件
- 3.4 混凝土
- 4 建筑设计
- 4.1 3D板混凝土构件基本构造
- 4.2 平立面设计
- 4.3 3D板混凝土构件建筑构造
- 4.4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 5 结构构造
- 5.1 连接节点构造
- 5.2 3D楼板(屋面板)的加强措施
- 6 结构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3D楼板(屋面板)计算
- 6.3 3D墙板计算
- 7 施工
- 7.1 一般规定
- 7.2 施工准备
- 7.3 混凝土层施工
- 7.4 3D墙板施工
- 7.5 3D楼板(屋面板)施工
- 8 质量验收
- 8.1 一般规定
- 8.2 3D板混凝土构件分项工程
- 附录A 3D板混凝土构件常用规格和增加构件承载力的方法
- A.1 3D板混凝土构件常用规格
- A.2 增加构件承载力的方法
- 附录B 过梁和组合过梁
- 附录C 结构设计计算用表
- 附录D 抗震计算要点
- 附录E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