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抗震构造设计
6.3.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承重多层房屋,每层、每开间应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内横墙为板底圈梁时,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120mm;2 当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或蒸压加气混凝土楼(屋)盖时,外墙应为高位圈梁,圈梁高度应为板底圈梁高度、坐浆厚度与楼板高度之和;
3 圈梁应配置4根直径为10mm的纵向钢筋,当设防烈度为6度或7度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当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6.3.2 现浇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应符合表6.3.2的规定。
表6.3.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构造柱设置要求
6.3.4 外墙高位圈梁及构造柱宜内缩,内缩尺寸不宜小于50mm(图6.3.4-1、图6.3.4-2)。
图6.3.4-1 高位圈梁内缩构造
图6.3.4-2 构造柱内缩构造
6.3.5 圈梁与构造柱交接处应整体现浇,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伸入基础圈梁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00mm。
6.3.6 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筋砌体采用薄灰缝砌筑时,宜采用放置钢筋的槽口型砌块。
6.3.7 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楼、屋盖采用预制楼板或屋面板时,板与支座应有可靠拉结。
6.3.8 楼梯间墙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设置由2根直径5mm的通长钢筋和直径5mm的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的拉结网片或直径5mm的点焊钢筋网片。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应每隔两皮设置;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9度时,每皮均应设置。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 钢筋混凝土休息平台梁的支撑端应设构造柱,构造柱与休息平台梁应整浇。
4 对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应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两皮设置2根直径5mm的通长钢筋或直径5mm的点焊钢筋网片。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 钢筋混凝土休息平台梁的支撑端应设构造柱,构造柱与休息平台梁应整浇。
4 对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应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两皮设置2根直径5mm的通长钢筋或直径5mm的点焊钢筋网片。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6.2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
- 下一节:7 墙体裂缝控制设计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性能和砌体计算指标
- 3.1 一般规定
- 3.2 材料性能
- 3.3 砌体计算指标
- 4 建筑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 4.3 构造设计
- 5 结构设计
- 5.1 设计原则
- 5.2 砌体设计一般规定
- 5.3 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
- 5.4 板材设计计算
- 5.5 构造设计
- 5.6 夹心墙设计
- 6 承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
- 6.3 抗震构造设计
- 7 墙体裂缝控制设计
- 8 施工及质量验收
- 8.1 一般规定
- 8.2 施工准备
- 8.3 砌筑工程
- 8.4 抹灰工程
- 8.5 饰面工程
- 8.6 屋(楼)面板安装
- 8.7 墙板安装
- 8.8 墙体后锚固
- 8.9 质量验收
- 附录A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隔声性能
- 附录B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通缝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 附录C 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计算参数
- 附录D 四边简支双向板的弯矩系数
- 附录E 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
- 附录F 蒸压加气混凝土后锚固锚栓选用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