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0 框架填充墙的构造措施
5.10.1 填充墙墙体墙厚不应小于90mm。填充墙墙体除应满足稳定和自承重外,尚应考虑水平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5.10.2 填充墙宜选用轻质砌体材料。砌块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
5.10.3 根据房屋的高度、建筑体形、结构的层间变形、地震作用、墙体自身抗侧力的利用等因素,选择采用填充墙与框架柱、梁不脱开方法或填充墙与框架柱、梁脱开方法。
5.10.4 填充墙与框架柱、梁脱开的方法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20mm的间隙。
2 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之间宜用钢筋拉结。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中间应加设构造柱;墙体高厚比大于本规程第5.7.1条规定或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水平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填充墙高不宜大于6m。
4 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酯发泡充填,并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5.10.5 填充墙与框架柱、梁不脱开的方法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墙厚不大于240mm时,宜沿柱高每隔400mm配置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墙厚大于240mm时,宜沿柱高每隔400mm配置3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钢筋伸入填充墙长度不宜小于700mm,且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填充墙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一皮混凝土砖或混凝土配砖斜砌楔紧。
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混凝土带,钢筋混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中间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顶部
- 上一节:5.9 砌块墙体的抗裂措施
- 下一节:5.11 夹心复合墙的构造规定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和砌体的结构设计计算指标
- 3.1 材料强度等级
- 3.2 砌体的结构设计计算指标
- 4 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设计
- 4.1 建筑设计
- 4.2 建筑节能设计
- 5 小砌块砌体静力设计
- 5.1 设计基本规定
- 5.2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 5.3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5.4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 5.5 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 5.6 受剪构件承载力计算
- 5.7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 5.8 一般构造要求
- 5.9 砌块墙体的抗裂措施
- 5.10 框架填充墙的构造措施
- 5.11 夹心复合墙的构造规定
- 5.12 圈梁、过梁、芯柱和构造柱
- 6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静力设计
- 6.1 设计基本规定
- 6.2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 6.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6.4 构造措施
- 7 抗震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 7.3 抗震构造措施
- 8 施工
- 8.1 材料要求
- 8.2 砌筑砂浆
- 8.3 施工准备
- 8.4 墙体施工基本要求
- 8.5 保温墙体施工
- 8.6 芯柱施工
- 8.7 构造柱施工
- 8.8 填充墙体施工
- 8.9 单层房屋非承重围护墙体施
- 8.10 配筋小砌块砌体施工
- 8.11 管线与设备安装
- 8.12 门窗框安装
- 8.13 墙体节能工程施工
- 8.14 雨期、冬期施工
- 9 工程验收
- 9.1 一般规定
- 9.2 小砌块砌体工程
- 9.3 配筋小砌块砌体工程
- 9.4 填充墙小砌块砌体工程
- 附录A 单排孔普通混凝土砌块灌孔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 附录B 小砌块砌体的热惰性指标计算方法
- 附录C 小砌块夹心砌体热阻计算方法
- 附录D 孔洞中内插、内填保温材料的复合保温小砌块砌体的热阻和热惰性指标
- 附录E 墙体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计算方法
- 附录F 影响系数φ
- 附录G 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验抽样判定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