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点支承玻璃面板
6.2.1 矩形玻璃面板宜采用四点支承,三角形玻璃面板宜采用三点支承。相邻支承点间的板边距离,不宜大于1.5m。点支承玻璃可采用钢爪支承装置或夹板支承装置。采用钢爪支承时,孔边至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70mm。
6.2.2 点支承玻璃面板采用浮头式连接件支承时,其厚度不应小于6mm;采用沉头式连接件支承时,其厚度不应小于8mm。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中,安装连接件的单片玻璃厚度也应符合本条规定。钢板夹持的点支承玻璃,单片厚度不应小于6mm。
6.2.3 点支承中空玻璃孔洞周边应采取多道密封。
6.2.3 点支承中空玻璃孔洞周边应采取多道密封。
6.2.4 在垂直于玻璃面板的均布荷载作用下,点支承面板的应力和挠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片玻璃面板最大应力和最大挠度可按照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规则形状面板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σ——在均布荷载作用下面板的最大应力(N/m㎡);
df——在荷载标准组合值作用下面板的最大挠度(mm);
q、qk——分别为垂直于面板的均布荷载、荷载标准组合值(N/m㎡);
D——面板弯曲刚度(N·mm),可按本规程公式(6.1.6-1)计算;
b——点支承面板特征长度,矩形面板为长边边长(mm);
t——面板厚度(mm);
θ——参数;
m——弯矩系数,四角点支承板可按本规程附录C中跨中弯矩系数mx、my和自由边中点弯矩系数m0x、m0y分别采用;四点跨中支承板可按本规程附录C中弯矩系数m采用;
μ——挠度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C采用;
η——折减系数,可由参数θ按本规程表6.1.5取用。
2 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点支承面板的均布荷载的分配,可按本规程第6.1.7条、第6.1.8条的规定计算。
3 玻璃面板荷载基本组合最大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玻璃中部强度设计值 fg。
σ——在均布荷载作用下面板的最大应力(N/m㎡);
df——在荷载标准组合值作用下面板的最大挠度(mm);
q、qk——分别为垂直于面板的均布荷载、荷载标准组合值(N/m㎡);
D——面板弯曲刚度(N·mm),可按本规程公式(6.1.6-1)计算;
b——点支承面板特征长度,矩形面板为长边边长(mm);
t——面板厚度(mm);
θ——参数;
m——弯矩系数,四角点支承板可按本规程附录C中跨中弯矩系数mx、my和自由边中点弯矩系数m0x、m0y分别采用;四点跨中支承板可按本规程附录C中弯矩系数m采用;
μ——挠度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C采用;
η——折减系数,可由参数θ按本规程表6.1.5取用。
2 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点支承面板的均布荷载的分配,可按本规程第6.1.7条、第6.1.8条的规定计算。
3 玻璃面板荷载基本组合最大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玻璃中部强度设计值 fg。
条文说明
6.2.1 四点支承板为比较常见的连接形式,优势比较明显,工程应用经验比较丰富。而对六点支承板,支承点的增加使承载力没有显著提高,但跨中挠度可大大减小。所以,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单块四点支承玻璃;当挠度过大时,可采用六点支承板。
点支承面板采用开孔支承装置时,玻璃板在孔边会产生较高的应力集中。为防止破坏,孔洞距板边不宜太近。此距离应视面板尺寸、板厚和荷载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孔边到板边的距离有两种限制方法:一种是板边距离法,即是本条的规定,另一种是按板厚的倍数规定。这两种方法的限值是大致相当的。孔边距为70mm时,可以采用爪长较小的200系列钢爪支承装置。
6.2.2 点支承玻璃在支承部位应力集中明显,受力复杂。因此点支承玻璃的厚度应具有比框支承玻璃更严格的要求。
6.2.3 中空玻璃的干燥气体层要求更严格的密封条件,防止漏气后中空内壁结露,为此常采用多道密封措施。工程中通常采用金属夹板夹持中空玻璃的方法,避免在中空玻璃上穿孔。
6.2.4 点支承玻璃可按多点支承弹性薄板进行应力计算,计算时宜考虑大挠度变形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与框支承面板类似(参见本规程6.1.5~6.1.8条的条文说明),只是采用的计算系数值不同。
本规程附录C中给出相应的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数值,针对四孔支承面板给出相同孔边距时的数据,同时保留对应四角点支承板的数据,可在进行夹板式支承面板设计时使用。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1 框支承玻璃面板
- 下一节:6.3 聚碳酸酯板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一般规定
- 3.2 铝合金材料
- 3.3 钢材及五金材料
- 3.4 玻璃
- 3.5 聚碳酸酯板
- 3.6 金属面板
- 3.7 光伏系统用材料及光伏组件
- 3.8 建筑密封材料和粘结材料
- 3.9 硅酮结构密封胶
- 3.10 其他材料
- 4 建筑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性能和检测要求
- 4.3 排水设计
- 4.4 防雷、防火与通风
- 4.5 节能设计
- 4.6 光伏系统设计
- 5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力学性能
- 5.3 作用
- 5.4 作用组合
- 6 面板及支承构件设计
- 6.1 框支承玻璃面板
- 6.2 点支承玻璃面板
- 6.3 聚碳酸酯板
- 6.4 金属平板
- 6.5 压型金属板
- 6.6 支承结构设计
- 6.7 硅酮结构密封胶
- 7 构造及连接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玻璃采光顶
- 7.3 金属平板屋面
- 7.4 压型金属板屋面
- 7.5 聚碳酸酯板采光顶
- 7.6 预埋件与后置锚固件
- 7.7 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 8 加工制作
- 8.1 一般规定
- 8.2 铝合金构件
- 8.3 钢结构构件
- 8.4 玻璃、聚碳酸酯板
- 8.5 明框采光顶组件
- 8.6 隐框采光顶组件
- 8.7 金属屋面板
- 8.8 光伏系统
- 9 安装施工
- 9.1 一般规定
- 9.2 安装施工准备
- 9.3 支承结构
- 9.4 采光顶
- 9.5 金属平板、直立锁边板屋面
- 9.6 梯形、正弦波纹压型金属屋面
- 9.7 聚碳酸酯板
- 9.8 光伏系统
- 9.9 安全规定
- 10 工程验收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采光顶
- 10.3 金属平板屋面
- 10.4 压型金属屋面
- 10.5 光伏系统
- 11 保养和维修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检查与维修
- 11.3 清洗
- 附录A 金属屋面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 附录B 金属屋面抗风掀试验方法
- 附录C 弹性板的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