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 梯级、踏板、胶带
5.3.1 通则
在自动扶梯的载客区域,梯级踏面应是水平的,允许在运行方向上有±1°的偏差。
注:5.3.4和5.7.2.1规定了出入口处相邻两个梯级之间的最大允许高度差。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踏面应提供一个安全的立足面。
注:材料和试验方法参见附录J。
5.3.2 尺寸
5.3.2.1 通则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名义宽度z1不应小于0.58m,也不应大于1.10m。对于倾斜角不大于6°的自动人行道,该宽度允许增大至1.65m。
5.3.2.2 梯级和踏板(见图2中剖视图X和图5)
5.3.2.2.1 梯级高度x1不应大于0.24m。
5.3.2.2.2 梯级深度y1不应小于0.38m。
5.3.2.2.3 梯级踏面和踏板的表面应具有沿运行方向的且与梳齿板的梳齿相啮合的齿槽。
5.3.2.2.4 梯级踢板表面应做成合适的楞齿,齿形表面应光滑;梯级踏面的前端,应与相邻梯级踢板的齿槽相啮合。
5.3.2.2.5 齿槽的宽度b7不应小于5mm,也不应大于7mm。
5.3.2.2.6 齿槽的深度h7不应小于10mm。
5.3.2.2.7 齿的宽度b8不应小于2.5mm,也不应大于5mm。
5.3.2.2.8 梯级踏面、梯级踢板或踏板,其两侧边缘不应是齿槽。
5.3.2.2.9 梯级踏面与踢板的交接处应消除锐角。
5.3.2.3 胶带(见图2中剖视图X)
5.3.2.3.1 胶带应具有沿运行方向的且与梳齿板的梳齿相啮合的齿槽。
5.3.2.3.2 齿槽的宽度b7不应小于4.5mm,也不应大于7mm。该宽度应在胶带的踏面上测量。
5.3.2.3.3 齿槽的深度h7不应小于5mm。
5.3.2.3.4 齿的宽度b8不应小于4.5mm,也不应大于8mm。该宽度应在胶带的踏面上测量。
5.3.2.3.5 胶带的两侧边缘不应是齿槽。胶带的拼接应保证其踏面的连续一致性。
5.3.3 结构设计
5.3.3.1 通则
在考虑环境因素(例如:温度、紫外线、湿度、腐蚀等)的情况下,材料应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周期内保持其强度特性。
梯级、踏板和胶带应设计成能够承受正常运行时由导轨、导向和驱动系统施加的所有可能的载荷和扭曲作用,并应能承受6000N/㎡的均布载荷。
注:6000 N/㎡由静载5000N/㎡(见5.2.5)乘上冲击系数1.2得出。
为了确定胶带及其支承系统的尺寸,应以其有效宽度乘以1.0m长的面积作为上述指定载荷的基础,此外还应符合5.3.3.2.4的规定。
装配梯级和踏板的所有零部件(例如:嵌入件或固定件)应可靠连接,并在使用寿命周期内不会发生松动。嵌入件和固定件应能承受使梳齿板或梳齿支撑板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见表6的g)]。
5.3.3.2 静载试验
5.3.3.2.1 梯级
梯级应进行抗弯变形试验。试验方法是在梯级踏面中央部位,通过一块钢质垫板,垂直施加一个3 000N的力(包括垫板重量)。该垫板的面积为0.2mx0.3m、厚度至少为25mm,并使其0.2m的一边与梯级前缘平行,0.3m的一边与梯级前缘垂直。
试验中,在梯级踏面所测得的挠度,不应大于4mm,且应无永久变形(可给定允差值)。
该试验应对完整的梯级部件,包括滚轮(不转动)、通轴或短轴(如果有),在水平位置(水平支承)以及梯级可适用的最大倾斜角度(倾斜支承)的情况下进行。
对于倾斜角小于上述最大倾斜角度的梯级不必重新试验;同样,对安装竣工的梯级,即与自动扶梯导轨和桁架装配在一起的梯级也不必进行试验。
5.3.3.2.2 梯级踢板
通过一块厚度至少为25mm的方形或圆形的钢质垫板,其形状与踢板圆弧相贴合,法向施加一个1500 N的力于25c㎡的踢板表面,踢板的变形不应大于4mm,且应无永久变形。该载荷应施加于踢板宽度方向中心线上的三个位置:中间和两端。
5.3.3.2.3 踏板
踏板应进行抗弯变形试验。试验方法是在1㎡踏板面积上作用7500N的力(包括垫板重量),该力通过一块钢质垫板,垂直作用在踏面的中央,该垫板的面积为0.30mx0.45m、厚度至少为25mm,并使其0.45m的一边与踏板侧边平行。
对于较大和较小面积的踏板,所施加的试验力和负载面积(垫板)应按比例变化,此时,负载面(垫板)的边长比应为1:1.5;但是垂直施加的力不应小于3000 N(包括垫板重量),垫板的面积不应小于0.2mx0.3m,其厚度不应小于25mm。
对深度小于0.30m的踏板,垫板的宽度应为0.20m,垫板的长度应等于踏板的深度。
试验中,在踏板表面所测得的挠度不应大于4mm,且应无永久变形(可给定允差值)。
该试验应对完整的踏板,包括滚轮(不转动)、通轴或短轴(如果有),在水平位置进行。安装竣工的踏板,即与自动人行道导轨和桁架装配在一起的踏板不必进行试验。
5.3.3.2.4 胶带
在张紧至运行条件的胶带上,通过一块0.15mx0.25mx0.025m的钢质垫板垂直施加一个750 N(包括垫板重量)的力,该垫板应放置在两侧支承滚轮的中间位置,其纵向轴线与胶带的纵轴平行,此时中央的挠度不应大于0.01z3,此处z3为支承滚轮之间的横向距离(见图8中z3)。
5.3.3.3 动载试验
5.3.3.3.1 梯级
5.3.3.3.1.1 载荷试验
梯级应在其可适用的最大倾斜角度(倾斜支承)情况下,与滚轮(不转动)、通轴或短轴(如果有)一起进行试验。该试验应以5Hz~20Hz之间的任一频率的无干扰的谐振力波,施加500N~3000N之间脉动载荷进行至少5x106次循环。载荷应垂直施加于踏板表面的一块尺寸为0.2mx0.3m、厚度至少为25mm的钢质垫板上,该钢质垫板应按照5.3.3.2.1的规定置于踏面中央。
试验后,梯级不应出现裂纹。
在踏面表面不应产生大于4mm的永久变形。梯级或其零部件(例如:嵌入件或固定件)应可靠连接且不发生松动。
试验过程中,如果滚轮损坏允许更换。
5.3.3.3.1.2 扭转试验
梯级的设计应使其结构能承受相当于引起梯级随动滚轮中心有±2mm圆弧位移的等效扭转载荷,该圆弧以梯级链滚轮中心为中心。上述±2mm的位移是基于梯级随动滚轮与梯级链滚轮之间400mm的中心距,当400mm中心距改变时,该位移与中心距的比例应保持不变(参见附录F)。
为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证上述规定的位移,试验应及时调整。试验应以5Hz~20 Hz之间的任一频率的无干扰的谐振力波,施加脉动载荷进行至少5x106次循环。
试验后,梯级不应出现裂纹。
在踏面表面不应产生大于4mm的永久变形。梯级或其零部件(例如:嵌入件或固定件)应可靠连接且不发生松动。
5.3.3.3.2 踏板
5.3.3.3.2.1 载荷试验
任何尺寸大小的踏板均应与滚轮(不转动)、通轴或短轴(如果有)一起在水平位置进行试验。该试验应以5Hz~20Hz之间的任一频率的无干扰的谐振力波,施加500N~3000N之间脉动载荷进行至少5x106次循环。载荷应垂直施加于踏板表面中央的一块尺寸为0.2mx0.3m、厚度至少为25mm的钢质垫板上。
对深度小于0.30m的踏板,垫板的宽度应为0.20m,垫板的长度应等于踏板的深度。
试验后,踏板不应出现裂纹。
在踏板表面不应产生大于4mm的永久变形。踏板或其零部件(例如:嵌入件或固定件)应可靠连接且不发生松动。
试验过程中,如果滚轮损坏允许更换。
5.3.3.3.2.2 扭转试验
仅当踏板装有随动滚轮时需要进行扭转试验。
踏板的设计应使其结构能承受相当于引起踏板随动滚轮中心有±2mm圆弧位移的等效扭转载荷,该圆弧以踏板链滚轮中心为中心。上述±2mm的位移是基于踏板随动滚轮与踏板链滚轮之间400 mm的中心距,当400mm中心距改变时,该位移与中心距的比例应保持不变(参见附录F)。
在试验过程中,应调整动态载荷,以获得偏差小于-5%的上述位移。试验应以5Hz~20Hz之间的任一频率的无干扰的谐振力波,施加脉动载荷进行至少5x106次循环。
对深度小于0.30m的踏板,垫板的宽度应为0.20m,垫板的长度应等于踏板的深度。
试验后,踏板不应出现裂纹。
在踏面表面不应产生大于4mm的永久变形。踏板或其零部件(例如:嵌入件或固定件)应可靠连接且不发生松动。
5.3.4 梯级、踏板和胶带的导向
梯级或踏板偏离其导向系统的侧向位移,在任何一侧不应大于4mm,在两侧测得的总和不应大于7mm。对于垂直位移,梯级和踏板不应大于4mm,胶带不应大于6mm。
上述要求仅适用于梯级、踏板或胶带的工作区段。
沿胶带中心线应提供间距不大于2m的支撑。当按照5.3.3.2.4加载时,这些支撑的表面与胶带底面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mm。
5.3.5 梯级间或踏板间的间隙
在工作区段内的任何位置,从踏面测得的两个相邻梯级或两个相邻踏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6mm(见图2中局部视图Y、局部视图Z,图6中局部视图S、局部视图T和图7中局部视图U)。
在出入口处,应提供突显梯级后缘的定界线(例如:梯级踏面上的槽)。
在自动人行道过渡曲线区段,如果踏板的前缘和相邻踏板的后缘啮合,其间隙允许增至8mm(见图7中局部视图V)。
5.3.6 梯级或踏板缺失监测装置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能通过装设在驱动站和转向站的装置检测梯级或踏板的缺失[见表6的k)],并应在缺口(由梯级或踏板缺失而导致的)从梳齿板位置出现之前停止。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5.2 支撑结构(桁架)和围板
- 下一节:5.4 驱动装置
目录导航
- 前言
- 引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3.1 术语和定义
- 3.2 符号和缩略语
- 4 重大危险清单
- 4.1 总则
- 4.2 机械危险
- 4.3 电气危险
- 4.4 辐射微信
- 4.5 火灾危险
- 4.6 设计时忽视人类工效学原则产生的危险
- 4.7 控制电路失效产生的危险
- 4.8 运行期间断裂或破裂产生的危险
- 4.9 滑倒、绊倒和跌倒的危险
- 4.10 该类机器特有的危险
- 5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 5.1 总则
- 5.2 支撑结构(桁架)和围板
- 5.3 梯级、踏板、胶带
- 5.4 驱动装置
- 5.5 扶手装置
- 5.6 扶手带系统
- 5.7 出入口
- 5.8 机房、驱动站和转向站
- 5.9 火灾防护
- 5.10 运输
- 5.11 电气设备与安装
- 5.12 电气故障的防护、控制
- 6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的验证
- 6.1 总则
- 6.2 数据、试验报告和证书
- 7 使用信息
- 7.1 总则
- 7.2 标志与警示装置
- 7.3 检验与试验
- 7.4 随机文件(特指说明书)
- 7.5 标记
-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与建筑物的接口
-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子元件的故障排除
- 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全电路的设计和评价
- 附录D(规范性附录)含电子元件和(或)可编程电子系统的安全电路的试验
- 附录E(资料性附录)安全回路的设计指南
- 附录F(资料性附录)梯级和踏板动载扭转试验示例
- 附录G(规范性附录)向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使用者传递相关信息的安全标志
- 附录H(规范性附录)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选择和规划
- 附录I(规范性附录)用于输送购物车和行李车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要求
- 附录J(资料性附录)梯级和踏板踏面、梳齿支撑板和楼层板表面防滑性能的确定
- 附录K(资料性附录)对鞋类等物体在围裙板表面滑动性能的确定
- 参考文献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