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 一般规定


4.1.1 在腐蚀环境下,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材料应根据材料对不同介质的适应性合理选择;
    2 结构类型、布置和构造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结构自身的抗腐蚀能力,能有效避免腐蚀性介质在构件表面的积聚并能够及时排除,便于防护层的设置和维护;
    3 结构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有关规定确定;
    4 当某些次要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相同时,应设计成便于更换的构件。
4.1.2 在强腐蚀环境下,超静定结构构件的内力不应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条文说明
4.1.1 一个合格的结构工程应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耐久的使用年限。在设计的工作环境下,工程结构应对各项功能有必要的保证率。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要求,工程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有些构件处于腐蚀性环境中,无法满足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必须采取其他的一些防腐蚀技术措施。如防护技术措施不能满足结构的全寿命周期,应定期进行构件的检测和维护。
    本条提出了在腐蚀环境下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布置、选型、构造及构件更换等诸方面提出要求,这种“概念性”设计对提高结构耐久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选材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如混凝土耐氯气的腐蚀比钢强;密实性较高的材料抗结晶腐蚀比孔隙多的材料好。
    在腐蚀条件下,结构设计应从布置、截面形状、连接方式及构造上力求简洁,尽量减少构件的外表面积、棱角和缝隙,以避免水和腐蚀性介质在结构表面的积聚并利于其迅速排除。例如,钢结构杆件放置方向不能积水,构件表面平整与否以及杆件节点和布置,要利于腐蚀性介质、灰尘和积水的排除。
    设计时要考虑固定走道、升降平台等设施和照明,以便于防护层的施工、检查和维修,不能出现无法施工和维修的区域。
    彩涂压型钢板、柃条等次要构件,往往不能与主体结构的使用年限相同,因此,当业主要求使用时,应采取便于更换的措施。
4.1.2 在腐蚀环境下,超静定结构构件内力若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要求某些截面形成塑性铰并能产生所需的转动,在混凝土结构中会产生裂缝,在腐蚀环境中不利于结构的耐久使用,由于裂缝处变形较大,也可造成表面防护层的开裂。
    对于钢结构,截面内塑性发展会引起内力重分配,变形加大,形成阳极,电化学腐蚀严重。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 GB/T50046-2018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