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4 搪铅
(Ⅰ)主控项目
10.4.1 搪铅应按设计要求的结构和厚度进行施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Ⅱ)一般项目
10.4.2 搪铅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被搪基体表面处理的等级应符合本规范表4.2.1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 直接搪铅法施工,每次搪铅的厚度宜为2mm~4mm,搪道宽度宜为15mm~25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3 间接搪铅法施工,挂锡层应薄而均匀,挂锡厚度应为15μm~20μ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磁性测厚仪检查。
4 搪铅层与基体表面应结合紧密,并应无脱层或起壳等现象;
检验方法:锤击检查和超声波探伤器检查。
5 搪铅层应厚薄一致,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对厚度偏差无规定时,厚度允许偏差为0~25%;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磁性测厚仪检查。
6 搪铅层的表面应平整均匀,并应无微孔、裂纹、缩孔、夹渣、鼓包、气孔、焊瘤等缺陷。搪铅层中应无夹层、夹渣和氧化物等杂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剖视检查和点蚀检查。
(Ⅰ)主控项目
10.4.1 搪铅应按设计要求的结构和厚度进行施工,否则会影响其安全使用功能。故将其列为主控项目。
(Ⅱ)一般项目
10.4.2 搪铅的施工质量:
1 表面处理是搪铅施工中必要且重要的一道工序,增强搪铅层附着力。
2 由于熔铅的流动性大,所以搪铅应在水平的位置上进行。搪铅层每次宜搪2mm~4mm厚,搪道的宽度宜为15mm~25mm,长度一般在500mm左右,不宜过长。
3 间接搪铅法施工,若挂锡层较厚,容易使锡混入铅层,从而减弱铅层的耐腐蚀性能。
4~6 搪铅过程中,由于技术不熟练和设备表面处理不好等原因,容易产生一些缺陷,会造成不良后果,应消除。常发生的缺陷有:搪铅层不平整,表面有凸凹不平、裂纹、焊瘤等现象;搪铅层薄厚不均;搪铅层与被搪表面没有粘结牢,仅仅是覆盖在上面,局部有鼓包现象;搪铅层中有夹层、夹渣和氧化物等杂质;搪铅层中有气孔或熔池缩孔;搪铅层中铅的纯度低,含锡、锑等杂质过多。
用超声波探伤器检查,探头在搪铅层背面移动。若粘结良好,其示波器中显示波形是均匀的;若粘结不好,则波形是杂乱的。
若对搪铅层质量有明显怀疑时,可对搪铅层做剖视检查。在搪铅表面选定2处~3处,用扁铲将搪铅层铲掉一部分,检查粘结情况,同时还可以检查搪铅层厚度。也可采用钻孔的方法检查粘结和厚度情况。剖视检查属破坏检查,检查后,再将被破坏处重新搪好。
点蚀检查有抹酸检查法和蒸汽检查法,应根据现场条件和设备容积,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检查。抹酸检查法,在搪铅表面用20%的硫酸均匀涂抹,放置48h后,检查无腐蚀点为合格;蒸汽检查法,在设备内通入蒸汽,保持设备内特别潮湿,停放40h后,检查无锈斑出现为合格。
上述缺陷中,最常见的是搪铅层不平整。消除的方法是将缺陷处的位置垫平,再用火焰跑一遍,此时火焰走动应略慢。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
- 3.2 施工质量验收
- 3.3 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及组织
- 4 基体表面处理
- 4.1 一般规定
- 4.2 喷射或抛射处理
- 4.3 手工或动力工具处理
- 5 块材衬里
- 5.1 一般规定
- 5.2 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质量要求
- 5.3 胶泥衬砌块材
- 6 纤维增强塑料衬里
- 6.1 一般规定
- 6.2 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质量要求
- 6.3 衬里
- 7 橡胶衬里
- 7.1 一般规定
- 7.2 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 7.3 衬里
- 8 塑料衬里
- 8.1 一般规定
- 8.2 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 8.3 软聚氯乙烯板衬里
- 8.4 氟塑料板衬里设备
- 8.5 塑料衬里管道
- 9 玻璃鳞片衬里
- 9.1 一般规定
- 9.2 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质量要求
- 9.3 衬里
- 10 铅衬里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 10.3 衬铅
- 10.4 搪铅
- 11 喷涂聚脲衬里
- 12 氯丁胶乳水泥砂浆衬里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质量要求
- 12.3 衬里
- 13 涂料涂层
- 14 金属热喷涂层
- 15 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
- 附录A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B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C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D 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