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6 信息化应用系统
16.0.1 信息化应用系统可包括专业业务系统、信息设施运行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通用业务系统、公众信息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等,检测和验收的范围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16.0.2 信息化应用系统按构成要素分为设备和软件,系统检测应先检查设备,后检测应用软件。
16.0.3 应用软件测试应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编制测试大纲,并确定测试内容和测试用例,且宜采用黑盒法进行。
16.0.4 信息化应用系统检测时,应检查设备的性能指标,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判定为合格。对于智能卡设备还应检测下列内容:
1 智能卡与读写设备间的有效作用距离;
2 智能卡与读写设备间的通信传输速率和读写验证处理时间;
3 智能卡序号的唯一性。
16.0.5 信息化应用系统检测时,应测试业务功能和业务流程,结果符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应判定为合格。
16.0.6 信息化应用系统检测时,应用软件的重要功能和性能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结果符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应判定为合格:
1 重要数据删除的警告和确认提示;
2 输入非法值的处理;
3 密钥存储方式;
4 对用户操作进行记录并保存的功能;
5 各种权限用户的分配;
6 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7 响应时间。
16.0.7 应用软件修改后,应进行回归测试,修改后的应用软件能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应判定为合格。
16.0.8 应用软件的一般功能和性能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结果符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应判定为合格:
1 用户界面采用的语言;
2 提示信息;
3 可扩展性。
16.0.9 信息化应用系统检测时,应检查运行软件产品的设备中安装的软件,没有安装与业务应用无关的软件的应判定为合格。
16.0.10 信息化应用系统验收文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4.4条的规定外,尚应包括应用软件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安装手册、操作手册、维护手册和测试报告。
16.0.3 应用软件的测试内容包括基本功能、界面操作的标准性、系统可扩展性、管理功能和业务应用功能等,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要求确定。
黑盒法是指测试不涉及软件的结构及编码等,只要求规定的输入能够获得预定的输出。
16.0.7 应用软件修改后进行回归测试,主要是验证是否因修改引出新的错误,修改后的应用软件仍需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要求。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5 时钟系统
- 下一节:17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
- 3.3 系统检测
- 3.4 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
- 4 智能化集成系统
- 5 信息接入系统
- 6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 7 信息网络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
- 7.3 网络安全系统检测
- 8 综合布线系统
- 9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 10 卫星通信系统
- 11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12 公共广播系统
- 13 会议系统
- 14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 15 时钟系统
- 16 信息化应用系统
- 17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1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9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20 应急响应系统
- 21 机房工程
- 22 防雷与接地
- 附录A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附录B 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记录
- 附录C 检测记录
- 附录D 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