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 一般规定
4.1.1 综合通信大楼应建立在联合接地的基础上,将建筑物基础和各类设备、装置的接地系统所包含的所有电气连接与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接地线、防静电接地等连接在一起,并应将环形接地体与建筑物水平基础内钢筋焊接连通。
4.1.2 当综合通信大楼由多个建筑物组成时,应使用水平接地体将各建筑物的地网相互连通,并应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距离较远或相互连接有困难时,可作为相互独立的局(站)分别处理。
4.1.3 综合通信大楼应采用外部防雷装置、内部等电位连接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综合防雷系统。
4.1.4 综合通信大楼内部的接地系统应通过总接地排、楼层接地排、局部接地排、预留在柱内接地端子等构成一个完善的等电位连接系统,并应将各子接地系统用接地导体进行连接,构成不同的接地参考点。
4.1.5 综合通信大楼内部的接地系统亦可从底层接地汇集线引出一根或多根至高层的垂直主干接地线,各层分接地汇集线应由其就近引出,构成垂直主干接地线网。
4.1.6 变压器装在大楼内时,变压器的中性点与接地汇集线之间宜采用双线连接。
4.1.7 综合通信大楼联合接地系统可按图4.1.7设计。
4.1.1 通信局(站)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可以获得可得到的最低接地电阻值。
1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对于建筑物的接地一般都采用其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地网,因为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埋地较深,与大地的接触面积大,在相同的土质条件下,用其基础作接地体可比一般人工接地的电阻低得多,另外,基础钢筋埋设在混凝土中,作为接地体的钢筋不会受到外力的损伤和破坏,不需要维护,使用期限长,接地电阻稳定。对于通信局(站)这种接地方法是相当有效的。
2 现在通信局(站)利用通信局(站)内所有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加上外设环行接地体作为地网,由于城市环境所限,根据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的测试距离要求,一般无法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
3 原邮电部标准交换设备允许的接地电阻值是沿用前苏联的标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模拟技术的交换系统在中国已经被数字交换系统所代替,原有基于模拟技术的交换系统局间金属实线连接已经被光缆所代替,因此局间接地电阻引起的电位差引起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故对于现代通信局(站)仍旧沿用原模拟系统对接地电阻的要求是没有必要的。
4 早在1972年.原CCITT(ITU的前身)的接地手册实际已经对接地电阻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当时统计的8个国家的接地电阻值一般在0.5Ω~10Ω。研究证明:交换设备接地电阻在0.5Ω~20Ω时对交换设备都无影响和串音。
5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在对全国各个运营商通信局(站)改造时一般都是将原有局(站)内建筑物地网及机房进行连接,构成环形地网,接地电阻值没有检测过,也不考虑局方提供的接地电阻值(仅仅作为参考),防雷接地改造后的局(站)经过多年的统计基本上没有雷击发生设备被击坏的记录。
综上所述,由于通信局(站)联合接地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已经可以获得可得到的最低接地电阻值以及能够满足交换设备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且局间传输已经从实线改为光缆,所以在规范中没有再提及接地电阻值的要求问题,而用所有建筑物地网进行环形连接方式组成的最大面积来代替对接地电阻值大小的要求。
4.1.3 外部防雷装置主要是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内部防雷设施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或者主要防止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
4.1.4 ITU.K27电信大楼内的网状BN示意见图1。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 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 下一节:4.2 接地连接方式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接地系统组成
- 3.3 接地体
- 3.4 接地引入线
- 3.5 接地汇集线
- 3.6 接地线
- 3.7 等电位连接方式
- 3.8 各类缆线的入局方式
- 3.9 接地线布放要求
- 3.10 计算机网络接口、控制终端接口的保护
- 3.11 集中监控系统的接地与接口的保护
- 3.12 局内布线
- 3.13 配电系统
- 3.14 机房内辅助设备的接地
- 3.15 光缆的防雷接地
- 4 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 4.1 一般规定
- 4.2 接地连接方式
- 4.3 内部等电位接地连接方式
- 4.4 地网
- 4.5 进局缆线的接地
- 4.6 通信设备的接地
- 4.7 通信电源的接地
- 4.8 其他设施的接地
- 4.9 建筑防雷设计
- 5 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
- 5.1 交换局、数据局
- 5.2 接入网站、模块局
- 5.3 宽带接入点
- 5.4 光缆中继站
- 5.5 通信设备的直流配电系统接地
- 6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 6.1 一般原则
- 6.2 地网
- 6.3 直击雷保护
- 6.4 天(馈)线接地
- 6.5 直流远供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 6.6 GPS天(馈)线的防雷与接地
- 6.7 机房内的等电位连接
- 6.8 接地引入线和室内接地处理
- 6.9 其他引入缆线的接地处理
- 6.10 通信设备的直流配电系统接地
- 7 小型通信站的防雷与接地
- 7.1 一般原则
- 7.2 地网
- 7.3 直击雷防护
- 7.4 其他
- 8 微波、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
- 8.1 微波站的防雷与接地
- 8.2 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
- 9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
- 9.1 一般规定
- 9.2 防雷器的使用要求
- 9.3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雷电过电压保护原则
- 9.4 电源防雷器安装要求
- 9.5 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线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原则
- 附录A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 附录B 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 附录C 防雷器保护模式要求
- 附录D 网状、星形和星形-网状混合型接地
- 附录E 接地电阻的测试
- 附录F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 附录G 防雷区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