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8.3.1 结构或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或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按作用的标准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按下式计算:
式中:C——结构或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功能限值。
2 当作用与作用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S(·)——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函数。
8.3.1 本条是对原标准第7.0.5条的修改。主要修改如下:
(1)原标准规定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按作用效应的短期组合和长期组合的设计表达式计算,且在作用效应的长期组合中的可变作用标准值应乘以小于1.0的长期组合系数ρ。由于在本标准第4.3.5条条文说明所说的原因,本次修订时改为“按作用的标准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不再区分作用效应的短期组合和长期组合。
(2)在作用中增加了预应力作用P。
(3)在设计表达式的右边直接给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功能限制值,不再出现结构系数。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 下一节:8.4 分项系数确定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结构安全级别和可靠度
- 3.3 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
- 4 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 4.1 极限状态
- 4.2 设计状况
- 4.3 极限状态设计
- 5 结构上的作用和环境影响
- 5.1 结构上的作用
- 5.2 作用的随机特性
- 5.3 作用的代表值
- 5.4 环境影响
- 6 材料和岩土性能及几何参数
- 6.1 材料、地基、围岩性能的随机特性
- 6.2 材料、地基、围岩性能的标准值
- 6.3 几何参数的随机特性和标准值
- 7 结构分析和试验辅助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作用模型
- 7.3 结构模型和分析方法
- 7.4 试验辅助设计
- 8 分项系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 8.1 一般规定
- 8.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 8.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 8.4 分项系数确定
- 9 可靠性管理
- 附录A 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
- A.1 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
- A.2 概率分布的显著性检验
- A.3 概率分布函数、密度函数及其数字特征
- A.4 综合变量的分布参数
- 附录B 结构可靠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
- B.1 结构可靠指标的计算方法——一次可靠度法
- B.2 结构可靠度校准与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
- B.3 基于可靠指标的设计
- 附录C 作用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
- 附录D 结构抗力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
- 附录E 试验辅助设计
- E.1 一般规定
- E.2 试验结果的统计评估原则
- E.3 单项性能指标设计值的统计评估
- 附录F 结构系数的计算方法
- 附录G 既有结构的可靠性评定
- G.1 一般规定
- G.2 安全性评定
- G.3 适用性评定
- G.4 耐久性评定
- G.5 抗灾害能力评定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