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2.4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12.4.1 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以下简称标志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带有疏散方向指示箭头的标志灯在安装时,应保证箭头指向与疏散方向相同。
2 洁净区内的标志灯宜为嵌入式,周边应密闭。
3 标志灯安装在疏散走道出口、楼梯出门、安全出口处时,应安装在出口里侧的顶部,不得安装在可移动的门上。顶棚高度低于2.2m时,宜安装在门的两侧,但不应被门遮挡。
4 标志灯安装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时,应安装在距地面(楼面)1m以下的墙上;直型疏散走道内安装标志灯时,两个标志灯间距离不应大于10m。
5 标志灯安装后不应对人员正常通行产生影响。标志灯周围应保证无其他遮挡物或其他标志灯、牌。
12.4.2 消防应急照明灯(以下简称照明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照明灯安装在墙上时,照明灯光线不应正面迎向人员疏散方向。
2 照明灯不得安装在地面上,或1m~2.2m之间的侧面墙上。照明灯宜采用嵌入式安装并与安装面平齐,四周应密封。
3 疏散走道上安装的照明灯应均匀布置,并保证其地面平均照度不低于5 lx。
12.4.3 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牌(以下简称标志牌)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志牌安装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时,其箭头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2 标志牌安装在墙上时,其下边缘距地面距离不应大于1m;安装在地面上时,应采用粘贴、镶嵌式工艺安装,其安装后应平整、牢固。
12.4.1 本条主要对消防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灯安装条件和安装位置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2 对安装方式的要求,以防标志灯上堆积尘土对洁净区的受控环境产生影响。
3 对出门附近标志灯安装位置的要求,应安装在醒目、不被遮挡、便于人员观察的位置。
4 对疏散走道及转角处标志灯安装位置的要求,考虑到一旦烟气蔓延至疏散走道会先充满上部空间,故此处标志灯的安装应尽可能离地面近些,且在视觉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利于人员的疏散。
12.4.2 本条主要对消防应急照明灯的安装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1 目的是避免光线正面直射对人员视野产生不利影响。
2 对安装方式的要求,以防照明灯上堆积尘土对洁净区的受控环境产生影响。
3 主要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对疏散走道的照明值作出的规定,且走道内照明强度应一致且连续,以利于人员的疏散。
12.4.3 本条主要对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牌的安装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2 对安装方式的要求,考虑到建筑内烟气蔓延会先充满上部空间,故标志牌的安装应尽可能离地面近些,且不应对人员正常通行产生影响。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2.3 防火卷帘、防火门和防火窗
- 下一节:12.5 分项验收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建筑结构
- 3.1 一般规定
- 3.2 结构施工要求
- 3.3 分项验收
- 4 建筑装饰
- 4.1 一般规定
- 4.2 地面
- 4.3 墙面
- 4.4 吊顶
- 4.5 墙角
- 4.6 门窗
- 4.7 缝隙密封
- 4.8 分项验收
- 5 风系统
- 5.1 一般规定
- 5.2 风管和配件制作
- 5.3 风管安装
- 5.4 部件和配件安装
- 5.5 风口的安装
- 5.6 送风末端装置的安装
- 5.7 分项验收
- 6 气体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管材及附件
- 6.3 管道系统安装
- 6.4 管道系统的强度试验
- 6.5 管道系统的吹除
- 6.6 气体供给装置
- 6.7 分项验收
- 7 水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给水
- 7.3 排水
- 7.4 热水
- 7.5 纯化水与高纯水
- 7.6 分项验收
- 8 化学物料供应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储存设施
- 8.3 管道与部件
- 8.4 分项验收
- 9 配电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线路
- 9.3 电气设备与装置
- 9.4 分项验收
- 10 自动控制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自控设备的安装
- 10.3 自控设备管线的施工
- 10.4 自控设备的综合调试
- 10.5 分项验收
- 11 设备安装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净化设备安装
- 11.3 设备层中的空调及冷热源设备安装
- 11.4 生物安全柜安装
- 11.5 工艺设备安装
- 11.6 分项验收
- 12 消防系统
- 12.1 一般规定
- 12.2 防排烟系统
- 12.3 防火卷帘、防火门和防火窗
- 12.4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 12.5 分项验收
- 13 屏蔽设施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屏蔽体
- 13.3 屏蔽室
- 13.4 管线、门洞和其他要求
- 13.5 分项验收
- 14 防静电设施
- 14.1 一般规定
- 14.2 防静电地面
- 14.3 防静电水磨石地面
- 14.4 防静电聚氯乙烯(PVC)地板
- 14.5 防静电瓷质地板
- 14.6 面层和涂层
- 14.7 系统部件
- 14.8 分项验收
- 15 施工组织与管理
- 15.1 一般规定
- 15.2 人员和文件
- 15.3 施工措施
- 15.4 安全措施
- 15.5 环境保护与节能
- 16 工程检验
- 16.1 一般规定
- 16.2 检验项目及方法
- 16.3 检验周期
- 16.4 性能检验
- 17 验收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分项验收阶段
- 17.3 竣工验收阶段
- 17.4 性能验收阶段
- 17.5 工程验收
- 17.6 使用验收
- 附录A 风管分段漏风检测方法
- A.1 检测装置
- A.2 检测方法
- A.3 管段漏风量计算
- 附录B 施工检查记录表
- 附录C 施工验收记录表
- 附录D 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
- D.1 原理
- D.2 光度计法
- D.3 粒子计数器法
- D.4 检漏气溶胶的发生
- 附录E 洁净室综合性能检验方法
- E.1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
- E.2 静压差的检测
- E.3 单向流洁净室截面风速不均匀度的检测
- E.4 微粒计数浓度的检测
- E.5 温湿度的检测
- E.6 噪声的检测
- E.7 照度的检测
- E.8 悬浮微生物的检测
- E.9 表面导静电性能的检测
- E.10 微振的检测
- E.11 自净时间的检测
- E.12 气流的检测
- E.13 甲醛浓度检测
- E.14 氨浓度检测
- E.15 臭氧浓度检测
- E.16 二氧化碳浓度检测
- 附录F 洁净室生物学评价方法
- F.1 回、排风高效过滤风口微生物透过率
- F.2 对微生物气溶胶局部泄漏扩散的抑制能力评价
- F.3 生物安全柜的隔离系数
- 附录G 洁净室气密性检测方法
- G.1 原理
- G.2 压力衰减法
- G.3 恒压法
- G.4 安全要求
- 附录H 分子态污染物的检测
- H.1 分子态污染物(amc)
- H.2 检测方法
- H.3 撞击采样法
- H.4 吸附管采样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