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2 车 体
5.2.1 在车辆寿命周期内,车体应能够承受各种静态、动态荷载而不产生永久变形、断裂和疲劳失效;车体应有足够的刚度,应满足维修和复轨的要求。新设计的车辆或车辆经过改造对车体强度有影响时,应进行车体静强度试验。
5.2.2 车门有效净高度不应低于1.80m;自地板面计算,坐椅安装处的客室有效净空高度不应低于1.70m。
5.2.3 客室侧门应具备下列功能:
1 能单独开闭和锁闭;在站台设有屏蔽门时,能与屏蔽门联动开闭。
2 列车运行时能可靠锁闭。
3 能对单个车门进行隔离。
4 在列车收到开门信号时才能正常打开。
5 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手动解锁开门。
5.2.4 客室内应设扶手;在列车运行时,车辆连接处应采取保障乘客安全的措施。
5.2.5 客室车窗的结构应防止乘客在无意识状态下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车窗玻璃应为安全玻璃。
5.2.6 客室地板应防滑;客室结构、过道处不应有尖角或突出物。
5.2.1 规定了车体在寿命周期内的强度、刚度要求。由于铝合金车体的焊缝疲劳强度较低,在寿命周期内,焊缝可能有疲劳问题,增加了疲劳失效的要求。车体的强度、刚度试验统称车体静强度试验。
5.2.2 根据《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 7928-2003的规定制定。由于受限界的影响及车门机构外形尺寸的制约,车门和客室的实际高度往往不是很高,本条规定的是最低高度。
5.2.3 从安全角度规定了客室侧门的基本技术要求。在车门的控制上,一般列车速度小于5km/h时,就认为列车速度为零,此时车门获得的开门信号称为“零速信号”。当列车中某一车门发生故障,为不影响正常运行,可以对该车门进行隔离操作,列车进行开关门操作时,隔离的车门不受控制。
5.2.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载客量大,客室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扶手、吊环等,数量应满足乘客的把握要求,设置方式应方便乘客把握。
5.2.5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较小,乘客身体伸到窗外极易发生危险,因此,应防止这种危险活动发生。
5.2.6 对客室设施的安全要求。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运营
- 4.1 行车管理
- 4.2 客运服务
- 4.3 维修
- 4.4 车辆基地
- 5 车辆
- 5.1 一般要求
- 5.2 车 体
- 5.3 牵引和制动
- 5.4 车载设备和设施
- 6 限界
- 7 土建工程
- 7.1 线路工程
- 7.2 轨道与路基工程
- 7.3 建筑
- 7.4 结构工程
- 8 机电设备
- 8.1 供电系统
- 8.2 通信系统
- 8.3 信号系统
- 8.4 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
- 8.4 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
- 8.5 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
- 8.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8.7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 8.8 自动售检票系统
- 8.9 自动扶梯、电梯
- 8.10 站台屏蔽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