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5 节材
6.5.1 节材的评定应包括节材设计、材料选用、采用新技术3个分项,满分为4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F中表F.0.4的评定指标评分。
6.5.2 节材设计(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采用预制构件的比例。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6.5.3 材料选用(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绿色建材和本地建材使用比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主体结构是否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6.5.4 采用新技术(1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选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工业化现浇施工技术,合理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粗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与脚手架、智能信息化技术、BIM技术、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等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条文说明
6.5.1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材料是一个重要部分。节材对于开发企业来说主动性、自主选择性更强一些,所占分数相应增加。分项内容进行整合,包括节材设计、材料选用、节材施工新技术3个分项。
6.5.2 采用工厂预制构件为新增条款,旨在鼓励采用工厂预制构件设计、建造绿色建筑。“预制构件”包括各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工厂预制构件既能减少材料浪费,又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将来建筑拆除后构件的替换和再利用创造条件。
采用预制构件比例计算方法:有些构件为轻质材料,按重量计算不甚合理,此处按体积计算。
6.5.3 材料选用的评定包括以下内容:
1 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条鼓励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
2 在满足安全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使用废弃物等作为原
材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工业废料和生活废弃物。
3 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是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考察范围是永久性安装在工程中的建筑材料,有些可以在不改变材料的物质形态下直接再利用,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再利用,如某些材质的门窗等;有些需要通过改变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循环利用,如钢筋、玻璃等;有些既可以直接再利用又可以回炉后再循环利用。如标准尺寸的钢结构型材等。以上各类均可纳入本条范围。
6.5.4 我国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其应用技术已较为成熟。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预拌混凝土产品性能稳定,易于保证工程质量,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材料损耗。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由于计量不准确、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施工后经常出现空鼓、龟裂等质量问题,工程返修率高。而且现场拌制砂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浪费和损耗,污染环境。
施工新技术的评定内容增加了BIM技术和整体化定型设计工业化生产厨房和卫生间。鼓励采用最新的BIM技术手段,提高材料合理利用效率;系列化、多档次地整体定型设计工业化生产厨房、卫生间,提高装修的工业化水平,减少装修材料浪费。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适用性能
- 4.1 一般规定
- 4.2 单元平面
- 4.3 套型
- 4.4 装修
- 4.5 隔声性能
- 4.6 设备设施
- 4.7 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
- 5 环境性能
- 5.1 一般规定
- 5.2 用地与规划
- 5.3 建筑造型
- 5.4 绿地与活动场地
- 5.5 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
- 5.6 水体与排水系统
- 5.7 配套设施
- 5.8 智能化系统
- 6 经济性能
- 6.1 一般规定
- 6.2 节能
- 6.3 节水
- 6.4 节地
- 6.5 节材
- 7 安全性能
- 7.1 一般规定
- 7.2 结构承载能力
- 7.3 建筑防火
- 7.4 燃气及电气设备安全
- 7.5 日常安全防范措施
- 7.6 室内污染物控制
- 8 耐久性能
- 8.1 一般规定
- 8.2 结构工程
- 8.3 地下防水工程
- 8.4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
- 8.5 屋面防水
- 8.6 装修工程
- 8.7 管线工程
- 8.8 设备工程
- 8.9 门窗
- 8.10 外墙保温
- 附录A 住宅性能初评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 附录B 住宅性能中期检查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 附录C 住宅性能终评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 附录D 住宅适用性能评定指标
- 附录E 住宅环境性能评定指标
- 附录F 住宅经济性能评定指标
- 附录G 住宅安全性能评定指标
- 附录H 住宅耐久性能评定指标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