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 建筑造型
5.3.1 建筑造型的评定应包括造型与外立面、色彩效果、室外灯光3个分项,满分为15分。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表E.0.2的评定指标评分。
5.3.2 造型与外立面(1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建筑形式和外立面。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有关的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3.3 色彩效果(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建筑色彩与环境协调。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有关的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3.4 室外灯光(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夜间灯光造型,城市夜景要求,眩光干扰。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有关的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条文说明
5.3.2 造型与外立面的评定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筑造型:在日照、采光、通风、视线干扰等使用功能方面不对住户造成明显的不利;应有利于节能、环保(例如不产生光污染等),同时应避免采用过多的无功能意义的构建和装饰。
II级,较好地将地方气候条件与传统建筑文化及现代居住建筑相结合,建筑形式美观,个性较鲜明,住区内建筑整体风格一致,与周边城市(镇)环境较为协调。
I级,造型简洁,体现地方气候特点,具有居住建筑特征,住区内建筑整体风格一致。
2 外立面:
Ⅲ级,外立面简洁大方,色彩与外墙面材料选择得当,表面平整干净,保持与住区整体景观效果一致;建筑不同部位的凹凸、转折与内部使用功能一致,变化有序;外置的设备、设施、管线等位置相对隐蔽,安装牢固安全,遮蔽措施与立面有机结合;人体可接触范围内(如开敞阳台处、入口门厅处)的外墙材料相对坚固,表面相对平滑,不易触碰造成划伤,不易被污染;无私自加建现象。
II级,外立面相对简洁,色彩与外墙面材料选择基本得当,保持与住区整体景观效果基本一致;建筑不同部位的凹凸、转折与内部使用功能基本一致;外置的设备、设施、管线等牢固安全,采取了一定的遮蔽措施;人体可接触范围内(如开敞阳台处、入口门厅处)的外墙材料相对坚固,表面相对平滑,不易触碰造成划伤,不易被污染;私自加建部分不对立面整体效果造成明显的影响。
I级,总体状况与II级类似,但与II级相比,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立面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的地方。
5.3.4 住区配置室外灯光主要分为建筑配置灯光和环境配置灯光两大部分,并有4个方面的作用:(1)增强对物体必要的识别性,保证居民夜间户外活动的正常开展;(2)提高夜间户外活动的安全感;(3)营造夜间景观环境氛围;(4)符合城市(镇)夜间照明(一称“城市亮化”)规划的要求。
第(1)、(2)、(3)项主要与评价住区夜间环境景观性能有关,与评价“建筑造型”性能有直接关系的主要是第(3)(4)项,但与第(1)项也或多或少有一定联系。为方便评价,故一并列入“室外灯光”部分中。
在城市(镇)对住区夜间灯光照明(城市“亮化规划”)有要求时,其建筑夜间灯光配置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同时不应对住户造成炫光干扰;城市(镇)对住区夜间灯光照明(城市亮化)无要求时,为美化住区夜景在建筑上配置的灯光,应以突出住区整体特色和建筑基本造型为主,并不得对住户造成光线干扰。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2 用地与规划
- 下一节:5.4 绿地与活动场地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适用性能
- 4.1 一般规定
- 4.2 单元平面
- 4.3 套型
- 4.4 装修
- 4.5 隔声性能
- 4.6 设备设施
- 4.7 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
- 5 环境性能
- 5.1 一般规定
- 5.2 用地与规划
- 5.3 建筑造型
- 5.4 绿地与活动场地
- 5.5 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
- 5.6 水体与排水系统
- 5.7 配套设施
- 5.8 智能化系统
- 6 经济性能
- 6.1 一般规定
- 6.2 节能
- 6.3 节水
- 6.4 节地
- 6.5 节材
- 7 安全性能
- 7.1 一般规定
- 7.2 结构承载能力
- 7.3 建筑防火
- 7.4 燃气及电气设备安全
- 7.5 日常安全防范措施
- 7.6 室内污染物控制
- 8 耐久性能
- 8.1 一般规定
- 8.2 结构工程
- 8.3 地下防水工程
- 8.4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
- 8.5 屋面防水
- 8.6 装修工程
- 8.7 管线工程
- 8.8 设备工程
- 8.9 门窗
- 8.10 外墙保温
- 附录A 住宅性能初评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 附录B 住宅性能中期检查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 附录C 住宅性能终评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 附录D 住宅适用性能评定指标
- 附录E 住宅环境性能评定指标
- 附录F 住宅经济性能评定指标
- 附录G 住宅安全性能评定指标
- 附录H 住宅耐久性能评定指标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