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7 污泥处理
4.7.1 污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污泥处理与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可以利用的污泥应综合利用;
2 危险废物的污泥应与一般污泥分开处理与处置;
3 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应妥善处理;
4 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返回污水处理构筑物处理;
5 污泥处理量应包括污水物化、生物处理各系统排出的污泥,污泥处理设施的规模应与废水处理的排泥操作相适应。
4.7.2 污泥处理工艺应综合考虑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确定,其处理工艺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剩余污泥宜进行浓缩,当采用重力浓缩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kg/(m²·d)~60kg/(m²·d),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6h;也可采用机械浓缩和气浮浓缩工艺;
2 污泥均质池容积宜根据各类污泥产量及排泥方案确定,可按2h~4h的污泥排放量估算,均质池内宜设置潜水推进器、搅拌器等设备;
3 污泥脱水前宜进行加药调理,药剂种类和投加量宜通过污泥性质和干污泥的处理方式试验确定;
4 污泥脱水机械的类型宜按污泥的性质、产量和脱水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有机污泥宜选用离心脱水机或带式压滤机,无机污泥可选用板框压滤机或厢式压滤机;
5 污泥脱水前的含水率宜小于98%,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宜小于85%。
4.7.3 污泥浓缩脱水过程产生的废水宜进入调节池处理。
4.7.4 污泥脱水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污泥脱水机布置应便于操作维护;
2 污泥脱水机房采用滤饼贮斗式存放时,容积、面积应根据滤饼外运条件确定;
3 应考虑滤饼外运的设施和通道;
4 污泥脱水机房及泥饼存贮区域应独立设置。
4.7.5 压滤机的设计工作时间每天不宜大于16h。
1 污泥处理与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可以利用的污泥应综合利用;
2 危险废物的污泥应与一般污泥分开处理与处置;
3 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应妥善处理;
4 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返回污水处理构筑物处理;
5 污泥处理量应包括污水物化、生物处理各系统排出的污泥,污泥处理设施的规模应与废水处理的排泥操作相适应。
4.7.2 污泥处理工艺应综合考虑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确定,其处理工艺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剩余污泥宜进行浓缩,当采用重力浓缩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kg/(m²·d)~60kg/(m²·d),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6h;也可采用机械浓缩和气浮浓缩工艺;
2 污泥均质池容积宜根据各类污泥产量及排泥方案确定,可按2h~4h的污泥排放量估算,均质池内宜设置潜水推进器、搅拌器等设备;
3 污泥脱水前宜进行加药调理,药剂种类和投加量宜通过污泥性质和干污泥的处理方式试验确定;
4 污泥脱水机械的类型宜按污泥的性质、产量和脱水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有机污泥宜选用离心脱水机或带式压滤机,无机污泥可选用板框压滤机或厢式压滤机;
5 污泥脱水前的含水率宜小于98%,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宜小于85%。
4.7.3 污泥浓缩脱水过程产生的废水宜进入调节池处理。
4.7.4 污泥脱水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污泥脱水机布置应便于操作维护;
2 污泥脱水机房采用滤饼贮斗式存放时,容积、面积应根据滤饼外运条件确定;
3 应考虑滤饼外运的设施和通道;
4 污泥脱水机房及泥饼存贮区域应独立设置。
4.7.5 压滤机的设计工作时间每天不宜大于16h。
条文说明
4.7.1 污泥处置的最终目的是将处理后的污泥弃置于自然环境中(地面、地下、水中)或再利用,并且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危险废物的污泥通常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应与一般污泥分开处理与处置。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因废水种类的不同,有些可能是有毒有害气体应妥善处理。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缩略语
- 2.1 术语
- 2.2 缩略语
- 3 基本规定
- 4 废水处理工艺
- 4.1 一般规定
- 4.2 水量和水质
- 4.3 处理工艺设计
- 4.4 物化处理
- 4.5 生物处理
- 4.6 废气处理
- 4.7 污泥处理
- 5 废水处理站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备布置
- 5.3 土建
- 5.4 暖通空调
- 5.5 给排水及消防
- 5.6 电气
- 6 废水收集和输送
- 6.1 废水收集
- 6.2 废水输送
- 7 药剂贮存、计量与输送
- 7.1 药剂的贮存
- 7.2 药剂的计量与输送
- 8 仪表与控制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仪表
- 8.3 控制系统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