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2.1 填埋作业准备


12.1.1  填埋场作业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应熟悉填埋作业要求及填埋气体安全知识。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填埋作业工艺、技术指标及填埋气体的安全管理。

12.1.2  填埋作业规程应制定完备,并应制定填埋气体引起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12.1.3  应根据设计制定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计划,作业分区应采取有利于雨污分流的措施。

12.1.4  填埋作业分区的工程设施和满足作业的其他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应按设计要求完成施工。

12.1.5  填埋作业应保证全天候运行,宜在填埋作业区设置雨季卸车平台,并应准备充足的垫层材料。

12.1.6  装载、挖掘、运输、摊铺、压实、覆盖等作业设备应按填埋日处理规模和作业工艺设计要求配置。Ⅲ类以上填埋场宜配置压实机,在大件垃圾较多的情况下,宜设置破碎设备。

条文说明

12.1.1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作业人员和运行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的规定。

    通过加强和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提升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安全运行,规范作业。

    填埋场运行管理人员要求掌握填埋场主要技术指标及运行管理要求,并具备执行填埋场基本工艺技术要求和使用有关设施设备的技能,明确有关设施设备的主要性能、使用年限和使用条件的限制。

    条文中“熟悉填埋作业要求”具体如下:

    (1) 了解本岗位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运行要求,具备操作本岗位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技能。

    (2) 坚守岗位,按操作要求使用各种机械、设备、仪器仪表,认真做好当班运行记录。

    (3) 定期检查所管辖的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行状况,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4) 运行管理中发现异常情况,要求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登记记录并及时上报。

    填埋场作业人员和运行管理人员均要求熟悉运行管理中填埋气体的安全相关知识。

12.1.2  本条是关于填埋作业规程制订和紧急应变计划的规定。

    条文中“填埋作业规程”是填埋场运行管理达到卫生填埋技术规范要求的技术保障,要求有本场的年、月、周、日填埋作业规程,严格按填埋作业规程进行作业管理,确保填埋安全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93的要求。

    条文中“制定填埋气体引起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基本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生活垃圾应急处置技术导则》RISN-TG 005等。

12.1.3  本条是关于制订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计划的原则规定。

    条文中的“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计划”要求包括分区作业计划和分单元分层填埋计划,宜绘制填埋单元作业顺序图。

12.1.4  本条是关于填埋作业开始前的基本设施准备要求的规定。

    条文中的“填埋作业分区的工程设施和满足作业的其他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主要包括:作业通道、作业平台(含平台的设置数量、面积、材料、长度、宽度等参数要求)、场内运输、工作面转换、边坡(HDPE膜)保护、排水沟修筑、填埋气井安装、渗沥液导渗等内容。这些设施要求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12.1.5  本条是关于填埋作业要求的规定。

    条文中“卸车平台”的设置要求便于作业,并满足下列要求:

    (1) 卸车平台基底填埋层要预先构筑;

    (2) 卸车平台的构筑面积要求满足垃圾车回转倒车的需要;

    (3) 卸车平台整体要求稳定结实,表面要设置防滑带,满足全天候车辆通行要求。

    垃圾卸车平台和填埋作业区域要求在每日作业前布置就绪,平台数量和面积要求根据垃圾填埋量、垃圾运输车流量及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垃圾卸车平台材料可以是建筑垃圾、石料构筑的一次性卸车平台,或由特制钢板多段拼接、可延伸并重复使用的专用卸车平台,或其他类型的专用平台。其中由钢板拼装的专用卸料作业平台除了可重复使用,还具有较好的防沉陷能力。

12.1.6  本条是关于配置填埋作业设备的规定。

    条文中的“摊铺设备”指推土机,条文中的“压实设备”主要指压实机,填埋场规模较小时可用推土机代替压实机进行压实,条文中“覆盖”作业设备一般采用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等多项设备配合作业。

    填埋场主要工艺设备要求根据日处理垃圾量和作业区、卸车平台的分布来进行合理配置,可参照表26选用。

表26 填埋场工艺设备选用表(台)

    为防止大件垃圾形成腔性结构,本条提出了“大件垃圾较多情况下,宜配置破碎设备”的要求。

    (2) 进场垃圾计量需注意以下要点:

        1)  对进场垃圾进行计量信息登记;

        2)  垃圾计量系统要保持完好,计量站房内各种设备要求保持使用正常;

        3)  操作人员要求做好每日进场垃圾资料备份和每月统计报表工作;

        4)  操作人员要求做好当班工作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5)  计量系统出现故障时,要求立即启动备用计量方案,保证计量工作正常进行;当全部计量系统均不能正常工作时,及时采用手工记录,待系统修复后及时将人工记录数据输入计算机,保证记录完整准确。

12.2.2  本条是关于填埋作业的分类和工序的规定。

    条文中的“单元”为某一作业期的作业量,宜取一天的作业量作为一个填埋单元。每个分区要求分成若干单元进行填埋作业。条文中的“分层”作业是每个分区中的各子单元按照顺序填埋为基础,分为第一阶段填埋作业和第二阶段填埋作业:

    第一阶段填埋作业:通常填埋第一层垃圾时宜采用填坑法作业。

    第二阶段填埋作业:第一阶段填埋作业完成后,可进行第二阶段填埋作业。在第二阶段作业中,可设每5m左右为一个作业层,第二阶段填埋作业在地面以上完成,为保证堆体的稳定性,需要修坡,堆比宜为1:3。每升高5m设置一个3m宽的马道平台,第二阶段填埋作业最终达到的高程为封场高程。第二阶段宜采用倾斜面堆积法。

    条文中的“分层摊铺、压实”是指将厚度不大于600mm的垃圾摊铺在操作斜面上(斜面坡度小于压实机械的爬坡坡度),然后进行压实,该层压实完成后再进行上一层的摊铺、压实。

    填埋单元作业时要求对作业区面积进行控制。

    对于Ⅰ、Ⅱ类填埋场,宜按照作业区面积与日填埋量之比0.8~1.0进行作业区面积的控制,并且按照暴露面积与作业面积之比不大于1:3进行暴露面积的控制。

    对于Ⅲ、Ⅳ类填埋场,宜按照作业区面积与日填埋量之比1.0~1.2进行作业区面积的控制,并且可按照暴露面积与作业面积之比不大于1:2进行暴露面积的控制。雨、雪季填埋区作业单元易打滑、陷车,要求选择在填埋库区入口附近设置备用填埋作业区,以应对突发事件。

12.2.3  本条是关于垃圾摊铺厚度及压实密度要求的规定。

    摊铺作业方式有由上往下、由下往上、平推三种,由下往上摊铺比由上往下摊铺压实效果好,因此宜选用从作业单元的边坡底部向顶部的方式进行摊铺,每层垃圾摊铺厚度以0.4m~0.6m为宜,条文规定具体“应根据填埋作业设备的压实性能、压实次数及生活垃圾的可压缩性确定”。

    填埋场宜采用专用垃圾压实机分层连续不少于两遍碾压垃圾,当压实机发生故障停止使用时,可使用大型推土机连续不少于三遍碾压垃圾。压实作业坡度宜为1:4~1:5,压实后要求保证层面平整,垃圾压实密度要求不小于600kg/m3。对于日填埋量小于200t的Ⅳ类填埋场,可采取推土机替代专用垃圾压实机完成压实垃圾作业,但需达到规定的压实密度。小型推土机来回碾压次数则按照垃圾压实密度要求,以大型推土机连续碾压的次数(不少

于3次)进行相应的等量换算。

12.2.4  本条是关于填埋单元的高度、宽度以及坡度要求的规定。

    条文中“每一单元”大小可根据填埋场的不同日处理规模来选取,相关尺寸可参考表27。

表27 填埋单元尺寸参照表

    采用膜材料覆盖时作业技术要点如下:

    (1) 覆盖膜宜选用0.75mm厚度、宽度为7m~8m的HDPE膜,亦可用LUDPE膜。覆盖时膜裁剪长度宜为20m左右,要求注意覆盖材料的使用和回收,降低消耗。

    (2) 覆盖时要求从当日作业面最远处的垃圾堆体逐渐向卸料平台靠近。

    (3) 覆盖时膜与膜搭接的宽度宜为0.20m左右,盖膜方向要求按坡度顺水搭接(即上坡膜压下坡膜)。

    条文中的喷涂覆盖技术,是指将覆盖材料通过喷涂设备,加水混合搅拌成浆状,喷涂到所需覆盖的垃圾表层,材料干化后在表面形成一层覆盖膜层。

12.2.6  本条是关于作业场所喷洒杀虫灭鼠药剂、除臭剂及洒水降尘的规定。

    喷洒除臭剂是指对作业面采用人工喷淋或对垃圾堆体上空采用高压喷雾风炮的方式进行除臭。

    臭气控制除了本条及有关条文规定的堆体“日覆盖”、“中间覆盖”及调节池的“覆盖系统”等要求外,尚宜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和控制填埋作业暴露面;

    (2) 减少无组织填埋气体排放量;

    (3) 及时清除场区积水。

    在垃圾倾卸、推平、填埋过程中都会产生粉尘,所以规定在填埋作业时要求适当“洒水降尘”。

12.2.7  本条是关于中间覆盖要求的规定。

    中间覆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因较长时间垃圾暴露进入大量雨水,产生大量渗沥液,可采用黏土、HDPE膜、LLDPE膜等防渗材料进行中间覆盖。黏土覆盖层厚度不宜小于30cm。

    采用膜材料覆盖时作业技术要点如下:

    (1) 膜覆盖的垃圾堆体中,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害健康的气体,将其掀开时,必须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2) 覆盖时膜裁剪根据实际长度,但一般不超过50m。

    (3) 覆盖时宜按先上坡后下坡顺序覆盖。

    (4) 在靠近填埋场防渗边坡处的膜覆盖后,要求使膜与边坡接触并有0.5m~1m宽度的膜覆盖住边坡。

    (5) 膜的外缘要拉出,宜开挖矩形锚固沟并在护道处进行锚固。要求通过膜的最大允许拉力计算,确定沟深、沟宽、水平覆盖间距和覆土厚度。

    (6) 膜与膜之间要进行焊接,焊缝要求保持均匀平直,不允许有漏焊、虚焊或焊洞现象出现。

    (7) 覆盖后的膜要求平直整齐,膜上需压放有整齐稳固的压膜材料。

    (8) 压膜材料要求压在膜与膜的搭接处上,摆放的直线间距为1m左右。如作业气候遇风力比较大时,也可在每张膜的中部摆上压膜袋,直线间距2m~3m左右。

12.2.8  本条是关于进行封场和生态环境恢复的原则规定。

    封场和生态环境恢复的技术要求在本规范第13章中作了具体规定。

12.2.9  本条是关于维护场内设施和设备的原则规定。

    本条所指的“设施、设备”主要有各种路面、沟槽、护栏、爬梯、盖板、挡墙、挡坝、井管、监控系统、气体导排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和其他各类机电装置等。各岗位人员负责辖区设施日常维护,部门及场部定期组织人员抽查。

    各种供电设施、电器、照明设备、通信管线等要求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各种车辆、机械和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及部分小修要求由操作人员负责,中修或大修要求由厂家或专业人员负责;避雷、防爆装置要求由专业人员定期按有关行业标准检测。场区内的各种消防设施、设备要求由岗位人员做好日常管理和场部专职人员定期检查。

12.2.10  本条是关于填埋作业过程实施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有关标准的原则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GB50869-2013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