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6 顶管法隧道设计


6.6.1  顶管法隧道顶进工艺的选择,应根据穿越层位岩土性质、顶进管管径和材质、地下水位、周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黏性土层中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可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2  在粉砂土层中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可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法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3  在卵砾石、节理裂隙及地下水发育的破碎岩石中顶进时,应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法。泥水平衡式顶管机在岩石中或在含有卵石、碎石的地层中顶进时,应配置能够更换刀具的密封舱,并具有大块岩石二次破碎功能。

    4  采用气压平衡法顶进时,穿越岩土渗透性系数不应大于10-4m/s。

    5  在全断面岩层顶管中,应采用封闭式岩盘顶管机。

6.6.2  隧道纵断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隧道的坡度根据顶管机的性能确定,且不应小于0.3%,宜从低端始发。

    2  隧道曲线顶进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00倍油气管道外径,且不应小于300m。

    3  防洪堤脚下隧道埋深不宜小于3倍隧道外径,并应避开堤防基础及其他构筑物及其影响,按要求对大堤进行沉降观测并控制沉降量。

    4  隧道进、出洞应避开强透水层,当不能避开时,应作地层改良。

    5  隧道穿越地层宜避开软、硬频繁变化的地层交界层位。

    6  隧道不宜长距离在卵、砾石地层穿越,应避开岩溶发育地层。

6.6.3  顶管隧道设计计算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  应按本规范表6.2.1要求的作用组合计算,验算顶力作用,并作为后背和顶进设施设计的依据。设计时应满足顶进过程中承受上部可变作用时的安全要求。

    2  顶进工作管的允许顶力、结构的强度、顶进管道的稳定性计算应按本规范附录E规定。

6.6.4  掘进工作管的总顶力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D1——顶进工作管外径(m);

           fk——触变泥浆减阻管壁与岩土的平均摩阻力(kN/m2),可按表6.6.4-1选用;

           L——顶管设计长度(m);

          NF——顶管机的迎面阻力,可按表6.6.4-2选用。

 表6.6.4-1  触变泥浆减阻管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2)

 表6.6.4-2 顶管机的迎面阻力计算公式

    注:1 Dg-顶管机外径(m);

           2 R-挤压阻力(kN/m2),土层可取 R=300~500;岩石可取 R=1000~1500。

6.6.5  顶进长度大于100m的顶管法隧道,宜加设中继站。中继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估算总顶力、管材允许顶力、工作井允许顶力和主顶千斤顶的顶力四者比较确定,应取最小值作为控制顶力。

    2  当顶进钢筋混凝土管时,第一道中继站离顶管机机头的距离不宜大于30m。

    3  中继站顶力裕量,宜大于分段总顶力的50%。

6.6.6  水域穿越顶进钢筋混凝土管结构抗渗等级、接口形式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 640中Ⅲ级管的有关要求。

条文说明

6.6.1  油气管道顶管机选型根据工程条件确定,多采用土压平衡式或泥水平衡式顶管机,可按表4经技术比较后确定。

 表4 顶管机选型参考表

     注:★★-首选机型;★-可选机型;空格-不宜选用。

 6.6.2  本条对顶管隧道的纵断面布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1  限于目前的顶管设备与施工技术水平,顶管多以水平为主,同时考虑排水要求,对坡度作了规定。

     2  顶管隧道曲线顶进多指平面内的,其曲率半径应符合管道安装的要求。

6.6.4  顶管最大顶力计算公式较多,本规范中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引用了现行行业标准《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 246-2008的计算公式。

6.6.5  为克服大段顶进过程中摩擦力的影响,应设置中继站,同时中继站间距不宜过大,以免隧道行程难以控制,造成隧道呈“蛇行”状,影响管道在隧道内布置安装。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2013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