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 焊缝计算厚度
5.3.1 全焊透的对接焊缝及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采用双面焊时,反面应清根后焊接,其焊缝计算厚度he对于对接焊缝应为焊接部位较薄的板厚,对于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图5.3.1),其焊缝计算厚度he应为坡口根部至焊缝两侧表面(不计余高)的最短距离之和;采用加衬垫单面焊,当坡口形式、尺寸符合本规范表A.0.2~表A.0.4的规定时,其焊缝计算厚度he应为坡口根部至焊缝表面(不计余高)的最短距离。
5.3.2 部分焊透对接焊缝及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焊缝计算厚度he(图5.3.2)应根据不同的焊接方法、坡口形式及尺寸、焊接位置对坡口深度h进行折减,并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V形坡口α≥60°及U、J形坡口,当坡口尺寸符合本规范表A.0.5~表A.0.7的规定时,焊缝计算厚度he应为坡口深度h。
5.3.3 搭接角焊缝及直角角焊缝计算厚度(图5.3.3)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塞焊和槽焊焊缝计算厚度可按角焊缝的计算方法确定):
5.3.4 斜角角焊缝计算厚度he,应根据两面角按下列公式计算:
5.3.5 圆钢与平板、圆钢与圆钢之间的焊缝计算厚度h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3.6 圆管、矩形管T、Y、K形相贯节点的焊缝计算厚度he,应根据局部两面角Ψ的大小,按相贯节点趾部、侧部、跟部各区和局部细节计算取值(图5.3.6-1、图5.3.6-2),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5.3.6 焊缝计算厚度是结构设计中构件焊缝承载应力计算的依据,不论是角焊缝、对接焊缝或角接与对接组合焊缝中的全焊透焊缝或部分焊透焊缝,还是管材T、K、Y形相贯接头中的全焊透焊缝、部分焊透焊缝、角焊缝,都存在着焊缝计算厚度的问题。对此,设计者应提出明确要求,以免在焊接施工过程中引起混淆,影响结构安全。参照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 D1.1,对于对接焊缝、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部分焊透焊缝计算厚度的折减值在第5.3.2条给出了明确规定,见表5.3.2。如果设计者应用该表中的折减值对焊缝承载应力进行计算,即可允许采用不加衬垫的全焊透坡口形式,反面不清根焊接。施工中不使用碳弧气刨清根,对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施工安全有很大好处。国内目前某些由日本企业设计的钢结构工程中采用了这种坡口形式,如北京国贸二期超高层钢结构等工程。
同样参照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 D1.1,在第5.3.4条中对斜角焊缝不同两面角(Ψ)时的焊缝计算厚度计算公式及折减值,在第5.3.6条中对管材T、K、Y形相贯接头全焊透、部分焊透及角焊缝的各区焊缝计算厚度或折减值以及相应的坡口尺寸作了明确规定,以供施工图设计时使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2 焊缝坡口形式和尺寸
- 下一节:5.4 组焊构件焊接节点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材料
- 5 焊接连接构造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焊缝坡口形式和尺寸
- 5.3 焊缝计算厚度
- 5.4 组焊构件焊接节点
- 5.5 防止板材产生层状撕裂的节点、选材和工艺措施
- 5.6 构件制作与工地安装焊接构造设计
- 5.7 承受动载与抗震的焊接构造设计
- 6 焊接工艺评定
- 6.1 一般规定
- 6.2 焊接工艺评定替代规则
- 6.3 重新进行工艺评定的规定
- 6.4 试件和检验试样的制备
- 6.5 试件和试样的试验与检验
- 6.6 免予焊接工艺评定
- 7 焊接工艺
- 7.1 母材准备
- 7.2 焊接材料要求
- 7.3 焊接接头的装配要求
- 7.4 定位焊
- 7.5 焊接环境
- 7.6 预热和道间温度控制
- 7.7 焊后消氢热处理
- 7.8 焊后消应力处理
- 7.9 引弧板、引出板和衬垫
- 7.10 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 7.11 焊接变形的控制
- 7.12 返修焊
- 7.13 焊件矫正
- 7.14 焊缝清根
- 7.15 临时焊缝
- 7.16 引弧和熄弧
- 7.17 电渣焊和气电立焊
- 8 焊接检验
- 8.1 一般规定
- 8.2 承受静荷载结构焊接质量的检验
- 8.3 需疲劳验算结构的焊缝质量检验
- 9 焊接补强与加固
- 附录A 钢结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尺寸和标记方法
- 附录B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格式
- 附录C 箱形柱(梁)内隔板电渣焊缝焊透宽度的测量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