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1.3 井下粉尘的防治
11.3.1 井下作业地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11.3.2 井巷工程的施工应采取湿式凿岩、水封爆破、放炮喷雾、洒水出矸、冲刷岩帮、设置水幕、加强通风等防尘措施。
11.3.3 喷射混凝土的降尘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近距离低压喷射时,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距离宜为0.6m~1.0m,喷射压力宜为0.1MPa~0.12MPa;
2 应采用潮喷或湿喷技术;
3 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宜设置集尘器或除尘喷雾装置,配备除尘装置对喷射机上料口、余气口除尘;
4 应提高作业区的风量和风速;
5 作业人员应佩戴封闭式眼镜和防尘口罩;
6 距离喷浆作业点下风流100m内,应设置风流净化水幕。
11.3.4 掘进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采用内、外喷雾及通风除尘等综合措施。掘进机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机。
11.3.5 在煤、岩层中钻孔作业时,应采取湿式降尘等措施。在冻结法凿井和在遇水膨胀的岩层中不能采用湿式钻孔、突出煤层或者松软煤层中施工瓦斯抽采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作业时,可以采取干式钻孔,并应采取除尘器除尘等措施。
11.3.2 井巷工程的施工应采取湿式凿岩、水封爆破、放炮喷雾、洒水出矸、冲刷岩帮、设置水幕、加强通风等防尘措施。
11.3.3 喷射混凝土的降尘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近距离低压喷射时,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距离宜为0.6m~1.0m,喷射压力宜为0.1MPa~0.12MPa;
2 应采用潮喷或湿喷技术;
3 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宜设置集尘器或除尘喷雾装置,配备除尘装置对喷射机上料口、余气口除尘;
4 应提高作业区的风量和风速;
5 作业人员应佩戴封闭式眼镜和防尘口罩;
6 距离喷浆作业点下风流100m内,应设置风流净化水幕。
11.3.4 掘进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采用内、外喷雾及通风除尘等综合措施。掘进机无水或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机。
11.3.5 在煤、岩层中钻孔作业时,应采取湿式降尘等措施。在冻结法凿井和在遇水膨胀的岩层中不能采用湿式钻孔、突出煤层或者松软煤层中施工瓦斯抽采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作业时,可以采取干式钻孔,并应采取除尘器除尘等措施。
条文说明
11.3.2 防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施工安全,故做此规定。
11.3.3 潮喷推广应用对降低工作环境粉尘有明显作用。湿喷技术在其他行业已得到应用,随着湿喷机性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大力推广湿喷技术,是从源头上解决粉尘的有效措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1.2 井下热害的防治
- 下一节:11.4 井下噪声的防治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施工准备
- 3.1 一般规定
- 3.2 井筒检查孔及巷道地质预测
- 3.3 施工准备的技术原则
- 4 立井井筒普通法施工
- 4.1 一般规定
- 4.2 锁口施工
- 4.3 冲积层施工
- 4.4 基岩掘进
- 4.5 永久支护
- 4.6 井筒穿过特殊地层的施工
- 5 立井井筒特殊法施工
- 5.1 一般规定
- 5.2 冻结法施工
- 5.3 钻井法施工
- 5.4 井筒注浆
- 6 立井井筒的延深和恢复
- 6.1 一般规定
- 6.2 保护措施
- 6.3 自上向下延深井筒
- 6.4 自下向上延深井筒
- 6.5 井筒恢复
- 7 斜井与平硐导工
- 7.1 一般规定
- 7.2 冲积层施工
- 7.3 基岩施工
- 8 巷道施工
- 8.1 一般规定
- 8.2 巷道掘进
- 8.3 巷道支护
- 8.4 探、放水
- 8.5 铺轨工程
- 8.6 安全构筑物及附属工程
- 9 暗井和硐室施工
- 9.1 一般规定
- 9.2 暗井施工
- 9.3 硐室施工
- 10 辅助工作
- 10.1 凿井井架及悬吊设施
- 10.2 立井临时提升及设备
- 10.3 水平巷道及倾斜井巷的运输和提升
- 10.4 通风
- 10.5 排水
- 10.6 压气
- 10.7 信号与通信
- 10.8 供电
- 10.9 井下照明
- 11 绿色施工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井下热害的防治
- 11.3 井下粉尘的防治
- 11.4 井下噪声的防治
- 11.5 健康监护
- 附录A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 附录B 岩层稳定性分类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