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1 一般规定
9.1.1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既有建筑物或设备基础,出现下列情况时宜进行地基加固:
1 地基土的承载力或沉降变形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2 地基浸水湿陷变形,继续发展可能导致基础变形或破坏,需要阻止湿陷继续发展;
3 不均匀沉降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规定的允许值。
9.1.2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既有建筑物或设备基础,出现下列情况时宜进行纠倾:
1 倾斜已造成建筑物结构损害或明显影响建筑物或设备的功能;
2 倾斜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规定的允许值,已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3 倾斜已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明显影响。
9.1.3 地基加固或纠倾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1 既有建筑物或设备基础原设计图及施工验收资料、改造或改建资料;
2 原岩土勘察资料;
3 地下管网设施布置图。
9.1.4 地基加固或纠倾前应进行专项鉴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明上部建筑结构形式及受损破坏情况,基础类型、埋置深度及受损破坏情况;
2 查明原地基处理方法、参数及施工质量;
3 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倾斜值、建筑的整体倾斜进行观测;
4 检测现状下基础强度等参数,必要时检测上部结构承重构件强度;
5 查明现状下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6 对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
9.1.5 加固或纠倾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及基础特点、地基现状、加固或纠倾方法的适用性、施工引起的附加沉降、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施工参数宜通过现场试验验证。
9.1.6 加固或纠倾应采用信息法施工。施工过程应进行沉降和变形观测,根据沉降和倾斜观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
9.1.7 加固或纠倾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质量和加固效果进行检验及评估。
9.1.8 加固或纠倾工程竣工后,应对建筑物继续进行沉降观测至沉降稳定,且时间不宜少于半年。
9.1.1、9.1.2 某些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甚至有些正在建造中的建筑物,由于地基土的湿陷性及压缩性较高,雨水、场地水、管网水、施工用水、环境水管理不好等原因,使地基土发生湿陷变形及压缩变形,造成倾斜和其他形式的不均匀下沉、建筑物裂缝和构件断裂等,影响建筑物和设备的使用和安全。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采取地基加固措施,阻止地基进一步沉陷,使其承载力和变形符合标准规范和使用要求。如不均匀沉降较大,需要使不均匀变形减小到符合建筑物和设备的允许值,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消除人们的心理和情绪的不适,可采取消除沉降差的措施,本标准称为纠倾。
9.1.3、9.1.4 地基加固或纠倾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加固或纠倾的成败。正确选择加固方案,必须全面掌握各种资料,包括原设计与施工的情况、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以及产生事故的原因及建筑物现状、现状下地基的各种指标、使用上的要求、周围环境等各方面的资料。以上资料,有些可通过收集获得,收集不到的,应进行专门检测。
9.1.6 地基加固或纠倾虽有设计,但因事故本身的复杂性和许多不确定因素,设计事实上更接近“方案”,施工中需要根据沉降速率、倾斜值的变化随时调整施工参数,调整后也需要尽快得到效果反馈,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再做调整。整个过程需要施工和设计的及时互动和配合。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9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倾
- 下一节:9.2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2 各勘察阶段工作要求
- 4.3 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
- 4.4 黄土湿陷性评价
- 5 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
- 5.3 建筑设计
- 5.4 结构设计
- 5.5 给水排水、供热与通风设计
- 5.6 地基计算
- 5.7 桩基
- 5.8 基坑设计
- 6 地基处理
- 6.1 一般规定
- 6.2 垫层法
- 6.3 强夯法
- 6.4 挤密法
- 6.5 预浸水法
- 6.6 组合处理
- 6.7 黄土高填方地基
- 7 施工
- 7.1 一般规定
- 7.2 地基处理和桩基施工
- 7.3 基坑和基槽施工
- 7.4 上部结构施工
- 7.5 管道和储水构筑物施工
- 8 地基及桩基验收检验
- 8.1 一般规定
- 8.2 地基验收检验
- 8.3 桩基验收检验
- 9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倾
- 9.1 一般规定
- 9.2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加固法
- 9.3 旋喷加固法
- 9.4 坑式静压桩托换法
- 9.5 纠倾
- 10 使用与维护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维护与检修
- 10.3 沉降观测和地下水位观测
- 附录A 各类建筑举例
- 附录B 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
- 附录C 黄土地层的划分
- 附录D 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别
- 附录E 钻孔内采取不扰动土样的操作要点
- 附录F 未消除全部湿陷量的地基地下水位上升时的设计措施
- 附录G 单桩竖向静载荷浸水试验要点
- 附录H 复合地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J 垫层、强夯和挤密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