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3.2 化学品储存和配送
13.2.1 物化性质不允许储存在同一区域或房间的化学品储存,应采用实体墙分隔;相邻房间隔墙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0h。
13.2.2 化学品原料库房、厂房内的化学品储存间(区)、配送间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围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13.2.3 外购独立包装的成品化学品应存放在独立化学品原料库中。化学品库不宜设置在厂区人员密集区域。化学品库内化学品储存量宜为该化学品七天的消耗量。
13.2.4 厂房内化学品储存间(区)、配送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化学品储存间(区)的化学品储量不应超过生产需求一天的消耗量;
2 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间(区)、配送间应靠外墙独立布置,房间泄压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3 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间)和配送区(间)不得设置在人员密集房间和疏散走道的上方、下方或贴邻;
4 化学品储存、配送间应设置机械排风,机械排风系统应设置应急电源;
5 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间、配送间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防静电地面;
6 腐蚀性化学品储存间、配送间应采用防腐蚀地面和防腐蚀的墙面、柱面。
13.2.5 液态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间、配送间应设置溢出保护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桶装化学品存放区域、储存罐(组)应设置防护堤,防护堤有效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桶装化学品存放区域、储罐区没有设置水消防灭火系统时,防护堤有效容积应大于最大桶、储罐的容积;
2)当桶装化学品存放区域、储罐区设有水消防灭火系统时,应结合废液收集系统和厂区内临时事故收集池的容量统一考虑,防护堤、废液收集系统和临时事故收集池总有效容积不宜小于20min消防用水量与最大桶、储罐的容积之和;
3)防护堤有效容积的设计高度应比本款第1项和第2项的计算高度高出0.2m。
2 两种化学品混合将引起化学反应的不同化学品储罐或罐组之间应设置防护隔堤。
3 防护堤内应设置液体泄漏报警和废液收集系统。
13.2.6 储存间和配送间应设置紧急淋浴和洗眼器,并应设置废液收集系统。
13.2.7 洁净厂房内采用手动推车运送化学品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运送化学品至洁净厂房内的相关走廊和通道应根据化学品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泄漏安全措施;
2 运送危险化学品的推车运载量不得超过250L,单个容器的容量不应超过20L;
3 物理化学特性不相容的危险化学品不得采用同一推车运送。
13.2.8 当设置集中化学品配送间通过管道输送化学品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送间应靠近所使用的生产工艺区域,避开厂区人员密集区域。不得设置在人员密集房间和疏散走道的上方、下方或贴邻。
2 储存罐、混合罐、日用罐及相关输送设备应分类集中设置在独立化学品配送间。易燃、易爆化学品配送间应采用实体墙与其他房间分隔。
3 采用大型槽车输送酸、碱化学品配送间应靠外墙独立布置。
4 日用罐的设计容量不得超过生产需求一天用量,采用大型槽车输送储罐的设计容积不宜超过生产需求5d~7d的用量。
5 输送系统设备、管道化学稳定性应与所输送的化学品性质相容,并应根据生产工艺用量和化学品供应的不间断性的影响确定输送泵和过滤器规格、数量和备用情况。
6 分配间以及供应设备排风应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分类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至大气。
7 输送系统应设置液位监控和自动关闭报警装置,并应设置溢出保护设施。
8 有机溶剂分配间应设置相应的挥发性有机气体浓度报警探头,并应与紧急排风系统连锁。
9 输送易燃、易爆化学品的设备和管道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设施。
10 输送易燃、易爆、腐蚀性化学品的总管上应设自动和手动切断阀。
13.2.4 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化学品储藏间和车间内仓库的储量要求而制订的规定。
13.2.5 本条第1款第2项说明如下:设有水消防灭火系统时,防护堤的高度宜考虑最大桶或最大储罐泄漏以及消防灭火系统同时在工作的最不利情况下所产生的最大废液量,综合考虑废液收集系统储罐的容量和厂区内紧急废液处理池的容积以确定最小的防护堤高度。
13.2.7 本条对洁净厂房内采用手动推车运送化学品作了规定。
1 考虑到化学品在运送至洁净室的途中有发生泄漏、飞溅等可能性,特提出本款规定。
3 本款为生产运行过程中化学品运送的基本要求。同一推车运送多种化学品,应检查化学品的相容性。如同一推车运送的化学品遇强酸、强氧化性化学品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则运送化学品时,不得与强酸、强氧化性的化学品使用同一推车运送到洁净厂房内。
13.2.8 本条对设置集中化学品配送间通过管道输送化学品作了规定。
4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特制订日用罐的设计容量不应超过生产工艺一天的容量。由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工厂酸、碱、剥离液等用量比较大,一般采用槽车输送,考虑到槽车运送周期且储罐的密闭性能非常好,特规定储罐的设计容积不宜超过生产需求五至七天的用量。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3.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13.3 管材、阀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工艺
- 4.1 一般规定
- 4.2 基本工序
- 4.3 工艺区划
- 4.4 设备配置
- 5 厂址选择及总体规划
- 5.1 厂址选择
- 5.2 总体规划
- 6 建筑
- 6.1 一般规定
- 6.2 防火及安全疏散
- 7 结构
- 7.1 一般规定
- 7.2 厂房结构设计
- 7.3 微振动控制标准
- 7.4 微振动控制设计及测试
- 7.5 基座平台设计
- 8 气体动力
- 8.1 冷、热源
- 8.2 大宗气体供应
- 8.3 特种气体供应
- 8.4 压缩空气供应
- 8.5 工艺真空和清扫真空
- 9 供暖、通风、空气调节与净化
- 9.1 一般规定
- 9.2 采暖、通风与废气处理
- 9.3 空气调节与净化
- 9.4 防排烟
- 10 给水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一般给水排水
- 10.3 纯水
- 10.4 工艺冷却循环水
- 10.5 废水
- 10.6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 11 电气
- 11.1 供配电与照明
- 11.2 防雷与接地
- 11.3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
- 11.4 通信及自控
- 12 防静电
- 12.1 一般规定
- 12.2 防静电措施
- 12.3 防静电接地
- 13 化学品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化学品储存和配送
- 13.3 管材、阀门
- 13.4 化学品废液收集回收
- 14 空间管理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管线布置
- 14.3 共用管道支、吊架
- 附录A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工艺流程
- 附录B 微振动标准VC曲线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