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3.2 火灾报警系统
13.2.1 生物液体燃料工厂的生产区、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全厂性重要设施和区域性重要设施等火灾危险性场所,应设置区域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3.2.2 两套及两套以上的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宜通过网络构成全厂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企业规模较小时,也可设置全厂性集中火灾报警系统。
13.2.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警报装置。当生产区有扩音对讲系统时,可兼作警报装置;当生产区无扩音对讲系统时,应设置声光警报器。
13.2.4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该区域的控制室内;当该区域无控制室时,应设置在24h有人值班的场所,其全部信息应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室。
13.2.5 使用和产生可燃气体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并应将报警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
13.2.6 企业设置业务广播或扩音对讲系统,火警时应能切换至消防应急广播状态。
13.2.7 全厂性消防控制中心宜设置在中央控制室、生产调度中心或24h有人值班的场所,并应配置可显示全厂消防报警位置平面图的终端。
13.2.8 甲、乙类装置区周围和罐区四周道路边,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间距不应大于60m。
13.2.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220V AC主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应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应保证在主电源发生事故时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8h。
13.2.10 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执行。
13.2.4 本条规定便于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扑救,减少火灾损失。
13.2.5 由于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中对可燃气体探测器设置的形式、间距、高度、报警设定值等参数尚不完善,因而,GB 50116中未提及的内容建议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
13.2.8 本条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的规定,但考虑此类工厂的罐区规模比石化企业罐区小,同时考虑与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对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间距取得一致,故作此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3.1 消防给水
- 下一节:14 质量检测与控制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厂址选择
- 4 总平面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建(构)筑物布置
- 5 工艺
- 5.1 一般规定
- 5.2 燃料乙醇工艺
- 5.3 生物柴油工艺
- 5.4 专业设备
- 5.5 设备布置
- 6 车间管道
- 6.1 一般规定
- 6.2 管道材料
- 6.3 管道布置
- 6.4 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 6.5 管道补偿
- 6.6 管道支吊架
- 7 建筑与结构
- 7.1 一般规定
- 7.2 防火与安全疏散及其他
- 7.3 罐区
- 7.4 结构
- 7.5 防爆
- 8 热能与动力
- 8.1 一般规定
- 8.2 热负荷
- 8.3 燃料供应
- 8.4 热力系统及主要设备选择
- 8.5 化学水处理
- 8.6 烟气净化处理
- 8.7 其他配套设施
- 8.8 空压站
- 9 供电
- 9.1 自备热电站
- 9.2 电源及变电所
- 9.3 车间配电
- 9.4 照明设计
- 9.5 防雷及接地
- 9.6 计量与厂区外线
- 10 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
- 10.1 自动化水平及控制系统
- 10.2 控制室
- 10.3 测量与仪表
- 10.4 仪表电源
- 10.5 仪表气源
- 10.6 管线及其布置
- 10.7 接地
- 11 给水排水
- 11.1 给水系统
- 11.2 排水
- 11.3 循环冷却水
- 1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2.1 供暖
- 12.2 通风除尘
- 12.3 空气调节、防排烟
- 12.4 制冷
- 13 消防
- 13.1 消防给水
- 13.2 火灾报警系统
- 14 质量检测与控制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化验室的布置
- 14.3 设计要求
- 15 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
- 15.1 污染防治
- 15.2 综合利用
- 15.3 环境监测
- 附录A 建筑系数、厂区利用系数和工厂容积率的计算
- A.1 建筑系数
- A.2 厂区利用系数
- A.3 工厂容积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