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3 测量与仪表
10.3.1 燃料乙醇工厂的拌料、液(糖)化和发酵车间的工艺介质的仪表,应选用卫生型仪表。
10.3.2 温度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就地温度仪表的选型应采取防冻和防震措施;
2 集中温度仪表应选用现场型变送器;
3 集中温度仪表接线盒应满足相应的环境特征;
4 有卫生要求的工艺过程、与工艺介质接触的仪表保护管的材质应采用316L,且表面光洁度不应高于0.8μ。仪表保护管应与设备或管道焊接。
10.3.3 压力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表的选型应采取防冻和防震措施;
2 仪表膜片的材质,应满足工艺介质腐蚀性的要求;
3 仪表精度宜采用0.1级或以上;
4 被测介质可能发生沉淀、结焦时,设备本体的压力传感器,宜采用凸面法兰的结构形式;
5 有卫生要求工艺过程、与工艺介质接触的膜片材质应采用316L,且表面光洁度不应高于0.8μ;仪表与设备或管道的接口,宜采用卫生型法兰、螺纹和卡箍;
6 仪表接线盒应满足相应的环境特征。
10.3.4 流量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经济核算、能耗统计有关的计量仪表的精度不宜低于0.1%,水的计量应为±2.5%;
2 燃料乙醇工厂的流量仪表可采用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大口径管道的气体计量,可采用热导式质量流量计;
3 高黏度物料的计量,宜采用椭圆齿轮流量计并配以适当的过滤器;管道配置应满足流量计的压降。
10.3.5 物位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面和界面测量应选用差压式仪表、浮筒式仪表和浮子式仪表,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选用电容式、射频导纳式、电阻式(点接触式)、声波式、磁致伸缩式等仪表;
2 被测介质可能发生沉淀、结焦时,设备罐体的压力传感器,宜采用凸面法兰的结构形式,测量面宜与设备内壁齐平;
3 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液位计量或容积连续计量的大型液体储罐,宜选用伺服式液面计、光导式液面计、雷达液位计等。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储罐,可选用钢带式液面计。
10.3.6 过程分析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仪表,其线性范围和响应时间应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
2 仪表取样管路的材质,在考虑介质腐蚀性的前提下应采用不锈钢。
10.3.7 控制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阀的调节特性宜采用等百分比特性;
2 控制阀宜采用体积小、流通能力大、技术先进的直通单/双座控制阀和普通套筒阀,也可选用低S值节能阀和小型控制阀;
3 当在工艺介质为高黏度、含纤维、颗粒状和污秽流体,控制系统要求较高的可调比和密封要求较高时,宜采用V球型控制阀或偏心控制阀,二位式切断的场合宜采用O型控制阀;
4 有卫生要求的工艺过程应采用卫生型控制阀;
5 线性控制阀的相对行程应为10%~80%,等百分比控制阀的相对行程应为30%~90%;
6 控制阀执行机构宜采用气动执行机构;
7 控制阀宜用薄膜执行机构,采用二位式切断的控制阀时,宜用多弹簧活塞执行机构;
8 仪表供气系统发生故障或控制信号突然中断时,控制阀的开度应处于使生产装置安全的位置;
9 重要的控制回路、腐蚀性介质、阀内件可能严重磨损的场合,控制阀应设置旁路。自力式调节阀不宜安装旁路阀;
10 对工艺安全生产联锁用的紧急放空阀和安装在禁止进入危险区内的控制阀,不应设置手轮机构;
11 执行机构宜与控制阀配套选用。
10.3.1、10.3.2 拌料、液(糖)化和发酵车间的工艺过程是生物发酵过程或对生物发酵有影响的过程,为满足防止染菌以及仪表设备的方便拆卸、清洗,仪表的设计选型要求选用卫生型仪表:
(1)与工艺物料接触的仪表材质通常采用316L并保证光洁度≤0.8μ,以保证接触面上不宜积液。测量管线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排空。
(2)仪表设备与工艺管道、设备的连接,采用卫生型的卡箍、卫生型螺纹和法兰。其中,在压力等工况许可的条件下,优先选用卫生型卡箍和螺纹。
(3)在压力等工况许可的条件下,对焊并抛光达到光洁度≤0.8μ的方式,优于法兰连接。如卫生型的三片式控制阀。
10.3.4 水的计量一般工厂都采用水表。在寒冷地区一般采用蒸汽夹套保温型椭圆齿轮流量计。
10.3.5 高温时,一般采用外接测量筒。
10.3.6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分析仪表的线性范围应尽可能扩大。响应时间主要与测量管路的设计有关。
10.3.7 控制阀应采用统一的执行机构(包括定位器),便于维修和管理。但执行机构与控制阀的配合度有欠缺时,容易配置容量大一~二级的执行机构,造成设备和能源的浪费。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厂址选择
- 4 总平面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建(构)筑物布置
- 5 工艺
- 5.1 一般规定
- 5.2 燃料乙醇工艺
- 5.3 生物柴油工艺
- 5.4 专业设备
- 5.5 设备布置
- 6 车间管道
- 6.1 一般规定
- 6.2 管道材料
- 6.3 管道布置
- 6.4 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 6.5 管道补偿
- 6.6 管道支吊架
- 7 建筑与结构
- 7.1 一般规定
- 7.2 防火与安全疏散及其他
- 7.3 罐区
- 7.4 结构
- 7.5 防爆
- 8 热能与动力
- 8.1 一般规定
- 8.2 热负荷
- 8.3 燃料供应
- 8.4 热力系统及主要设备选择
- 8.5 化学水处理
- 8.6 烟气净化处理
- 8.7 其他配套设施
- 8.8 空压站
- 9 供电
- 9.1 自备热电站
- 9.2 电源及变电所
- 9.3 车间配电
- 9.4 照明设计
- 9.5 防雷及接地
- 9.6 计量与厂区外线
- 10 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
- 10.1 自动化水平及控制系统
- 10.2 控制室
- 10.3 测量与仪表
- 10.4 仪表电源
- 10.5 仪表气源
- 10.6 管线及其布置
- 10.7 接地
- 11 给水排水
- 11.1 给水系统
- 11.2 排水
- 11.3 循环冷却水
- 1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2.1 供暖
- 12.2 通风除尘
- 12.3 空气调节、防排烟
- 12.4 制冷
- 13 消防
- 13.1 消防给水
- 13.2 火灾报警系统
- 14 质量检测与控制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化验室的布置
- 14.3 设计要求
- 15 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
- 15.1 污染防治
- 15.2 综合利用
- 15.3 环境监测
- 附录A 建筑系数、厂区利用系数和工厂容积率的计算
- A.1 建筑系数
- A.2 厂区利用系数
- A.3 工厂容积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