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管道布置
6.3.1 工艺管道布置应根据流程并结合工艺管道和电气、仪表管线桥架、公用工程管线的走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宜采用管廊方式布置。
6.3.2 物料管道布置应满足工艺、生产操作和安装维修的要求,并应避免死角。
6.3.3 工艺和公用工程管道共架多层敷设时,宜将蒸汽管道布置在上层,腐蚀性介质管道应布置在下层。
6.3.4 管道布置应顺介质流动方向设置坡度,或在管道最低处设置排液装置和高点排空。管道的坡度宜符合表6.3.4的规定。
表6.3.4 管道的坡度
6.3.5 蒸馏脱水车间尾气冷凝器排放口应至少高出周围地坪4m,设置在建筑物屋面上时,应至少高出屋面2.5m。排放口应设在室外,与配电间门、窗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6.3.6 原料油脂管道应设置蒸汽或压缩空气扫线。
6.3.7 生物柴油的原料油储罐、甲醇储罐及生物液体燃料成品储罐、汽油储罐、燃料乙醇中间罐等储罐的主要进出口管道,宜采用挠性或柔性连接。
6.3.8 蒸馏塔的附塔管线,宜在上部设置承重支架,并宜设置导向支架。
6.3.9 可燃液体和危险化学品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装置、储罐区、建(构)筑物。跨越铁路或通道的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和易发生泄漏的管道附件。
6.3.10 管道穿越楼板、屋面、地基时,应预留管孔,留孔大小应根据管道法兰大小、保温厚度和并列管道间距等确定。管道不宜穿越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
6.3.11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管道横穿铁路线或道路时,应敷设在管涵或套管内。
6.3.12 室外布置的管道应根据环境温度采取防冻措施,并应设置低点排净阀,寒冷地区的室内管道,宜设置低点排净阀。
6.3.7 大型储罐有可能发生罐基础不均匀沉降,使储罐和配管连接处遭到破坏,故本条作此规定。
6.3.9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可燃液体和危险化学品管道穿过或跨越与其无关的装置、储罐区、建构筑物会带来风险。易发生泄漏的管道附件是指金属波纹管或套筒补偿器、法兰和螺纹连接等。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2 管道材料
- 下一节:6.4 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厂址选择
- 4 总平面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建(构)筑物布置
- 5 工艺
- 5.1 一般规定
- 5.2 燃料乙醇工艺
- 5.3 生物柴油工艺
- 5.4 专业设备
- 5.5 设备布置
- 6 车间管道
- 6.1 一般规定
- 6.2 管道材料
- 6.3 管道布置
- 6.4 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 6.5 管道补偿
- 6.6 管道支吊架
- 7 建筑与结构
- 7.1 一般规定
- 7.2 防火与安全疏散及其他
- 7.3 罐区
- 7.4 结构
- 7.5 防爆
- 8 热能与动力
- 8.1 一般规定
- 8.2 热负荷
- 8.3 燃料供应
- 8.4 热力系统及主要设备选择
- 8.5 化学水处理
- 8.6 烟气净化处理
- 8.7 其他配套设施
- 8.8 空压站
- 9 供电
- 9.1 自备热电站
- 9.2 电源及变电所
- 9.3 车间配电
- 9.4 照明设计
- 9.5 防雷及接地
- 9.6 计量与厂区外线
- 10 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
- 10.1 自动化水平及控制系统
- 10.2 控制室
- 10.3 测量与仪表
- 10.4 仪表电源
- 10.5 仪表气源
- 10.6 管线及其布置
- 10.7 接地
- 11 给水排水
- 11.1 给水系统
- 11.2 排水
- 11.3 循环冷却水
- 1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2.1 供暖
- 12.2 通风除尘
- 12.3 空气调节、防排烟
- 12.4 制冷
- 13 消防
- 13.1 消防给水
- 13.2 火灾报警系统
- 14 质量检测与控制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化验室的布置
- 14.3 设计要求
- 15 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
- 15.1 污染防治
- 15.2 综合利用
- 15.3 环境监测
- 附录A 建筑系数、厂区利用系数和工厂容积率的计算
- A.1 建筑系数
- A.2 厂区利用系数
- A.3 工厂容积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