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4 主要工艺装置及设备配台计算
3.4.1 聚合装置套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p——聚合装置套数(套);
P——年产氨纶丝能力(t/a);
Vm——成套聚合装置的日有效能力(t/d);
350——年工作日(d/a)。
3.4.2 纺丝卷绕机单机日生产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生产某一种纤度成品丝纺丝卷绕机的单机日生产能力[t/(d·位)];
V——纺丝卷绕速度(m/min);
n——每位头数(锭数);
D——成品丝纤度(dtex);
η1——制成率(95%~97%);
η2——设备运转率(95%~97%)。
3.4.3 纺丝卷绕机台套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s——纺丝卷绕机台套数(台套);
n——品种数。
Pd——生产某一种纤度成品丝日产量(t/d);
P——生产某一种纤度成品丝纺丝卷绕机的单机生产能力[t/(d·台)]。
3.4.4 溶剂精制回收装置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u——溶剂精制回收装置能力(t/d);
P——年产氨纶丝能力(t/a);
C——纺丝原液浓度(%);
T——年运转时间(h/a),取8400h/a;
η1——精制负荷率(%),取85%;
η2——回收率(%),取97%~99%;
1.16——清洗用量约占精制生产量的16%。
3.4.5 车间内部丝饼周转台车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周转台车总数(辆);
f——车辆周转系数(4/3~5/3);
S1——按一天产量计算的车辆数(辆);
S2——取样、维修用车辆数(辆);
Q——每天的氨纶丝产量(t/d);
M——满筒率(%);
A——每个筒子的重量(kg);
B——每辆车的筒子数(个)。
3.4.1 聚合、纺丝及后加工工艺设备的配置应结合产品方案中的产量、设备效率来计算所需台(套)数。聚合装置套数的计算实际是聚合装置年生产能力和日生产能力的换算,计算结果考虑了年实际生产时间的因素。
3.4.2 纺丝卷绕机生产能力的计算考虑了制成率和设备运转率两个因素的影响。
3.4.3 纺丝卷绕机台套数的计算考虑了实际生产中品种的变化,用各品种所需的台套数累计计算出总的需求数,计算结果多数带小数,因为台套数只能是整数,所以应该进位取整数。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所选机台的裕量大小,裕量太大显然浪费,裕量太小又会太紧张。变化的市场必然导致品种的变化,只要在设计估算的范围之内,就是可以控制的。
这里的计算与第3.1.3条的计算的区别在于,第3.1.3条是生产能力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本条是针对各品种数量的详细计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4.4 本条是根据生产能力计算出配套的精制装置的生产能力,并且考虑到精制设备的负荷率和装置回收率的影响以及用于清洗的用量。
3.4.5 本条计算了车间内部丝饼周转需要的台车总数,主要影响因素是成品产量、满筒率、筒子上丝的净重以及车子的周转系数。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3.3 工艺设备选型和配置
- 下一节:3.5 工艺辅助单元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代号
- 2.1 术语
- 2.2 代号
- 3 工艺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艺流程选择
- 3.3 工艺设备选型和配置
- 3.4 主要工艺装置及设备配台计算
- 3.5 工艺辅助单元
- 3.6 节能
- 3.7 仓储
- 4 工艺设备布置和管道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艺设备布置
- 4.3 工艺管道设计
- 5 自动控制和仪表
- 5.1 一般规定
- 5.2 控制水平
- 5.3 主要控制方案
- 5.4 仪表选型
- 5.5 控制系统
- 5.6 控制室
- 5.7 供电和接地
- 5.8 仪表气源
- 5.9 配管配线
- 6 电气
- 6.1 一般规定
- 6.2 供配电系统
- 6.3 电气防爆
- 6.4 消防和火灾报警
- 6.5 接地和防雷
- 6.6 照明
- 7 总平面布置
- 7.1 一般规定
- 7.2 总平面布置
- 8 建筑结构
- 8.1 一般规定
- 8.2 生产厂房和辅助用房
- 8.3 建筑防火、防爆、防腐蚀
- 8.4 结构形式和构造
- 9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9.1 一般规定
- 9.2 采暖
- 9.3 通风
- 9.4 空气调节
- 9.5 设备、风管和其他
- 10 给水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
- 10.3 排水
- 10.4 消防
- 11 动力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制冷
- 11.3 供热
- 11.4 压缩空气
- 11.5 氮气
- 11.6 热媒站
- 12 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与卫生
- 附录A 氨纶工厂可燃、有毒和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数据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