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3 炉前供浆
8.3.1 炉前供浆系统应靠近锅炉房或气化装置布置。条件允许时宜布置在锅炉房内。
8.3.2 供浆系统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应根据水煤浆品质、锅炉容量、台数、运行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炉前供浆系统的水煤浆缓冲搅拌桶(罐)数量不宜少于2座,并应相互连通,总容量宜满足全厂总装置2h~4h的最大用浆量;
2 炉前供浆系统应设水煤浆过滤设备,并应设备用。单台过滤设备处理能力的裕量应大于20%。过滤设备应定时迅速清洗排杂;
3 供浆泵应选择出口压力波动范围小、低转速的容积式泵;供浆泵应配调速装置;
4 每台锅炉宜配备3台供浆泵,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单台泵流量应满足锅炉在100%负荷时的燃浆量;供浆泵扬程富裕量不宜小于20%;供浆管道系统总阻力富裕量不宜小于20%;
5 供浆泵运行控制应与全厂控制水平相适应。操作控制室宜与锅炉运行控制室统一设置。
8.3.3 供浆泵房至炉前应设环形且可回流的管道,并宜架空敷设。
8.3.4 各台锅炉的炉前供浆管道应采用母管制。炉前供浆管道应装设温度、流量计量和压力调节装置。
8.3.5 炉前的水煤浆管道、雾化蒸汽(雾化空气)管道、冲洗水管道、污水管道和压缩空气吹扫管道,应根据现场条件和锅炉运行要求等因素合理布置。
8.3.6 供浆系统管道应设吹扫、冲洗装置。
8.3.7 炉前水煤浆加热设施可根据环境条件设置。
8.3.2 炉前供浆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直接影响锅炉或气化装置的安全运行。
1 目前国内燃浆用户的炉前供浆系统,均设2个水煤浆缓冲搅拌桶。生产运行中可以方便和迅速处理即将使用的水煤浆,当输浆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在2h内保证为锅炉正常供浆。对多台大容量锅炉的炉前供浆系统,在提高输浆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供浆系统可分别按锅炉台数分单元设置,各搅拌桶间相互连通。
2 水煤浆在储存、输送和加工过程中,少量浆体会附着在桶、罐等设备和管道的内壁上,与空气接触后形成干状结块并掉入浆体,也有可能存在外来杂物混进浆体情况。这些结块和杂物如进入炉前输浆管道,会堵塞水煤浆喷嘴,严重影响锅炉正常运行。因此,炉前设水煤浆过滤环节是必要的。
3 供浆泵是保证锅炉运行的重要设备。向锅炉供浆正常情况下为2台泵,当一台供浆泵突然出现意外故障时,仍应有另一台供浆泵在工作,至少能够保证50%的供浆量,避免出现锅炉断浆熄火,此时,操作人员应迅速提高正在工作的供浆泵转速,满足100%的供浆量,同时启动备用泵,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因此,供浆泵应配调速装置。
4 当选用单螺杆泵作为供浆泵时,主要易损件为泵的转子和定子,使用寿命有限,需要经常检修和更换,因此,配备3台供浆泵为这些年来设计和生产单位认同的普遍做法,可靠性较高,也得到了现场长期运行的验证。同时,应慎重选择泵的转速以延长易损件寿命,降低运行成本和日常维修量。
8.3.4 为保证锅炉安全运行,各台锅炉的炉前供浆管路采用母管制非常必要。炉前供浆管道设置流量计量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和温度计量装置对于安全操作和管理非常重要。
8.3.6 在水煤浆管路的适当位置设水和压缩空气管路接口,可用于水煤浆管路的清管或不定期吹扫。
8.3.7 水煤浆温度的提高将明显降低水煤浆的黏度,改善水煤浆的雾化条件,提高燃烧效率,尤其在严寒地区,增设水煤浆加热设施是必要的。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基本规定
- 3 厂址选择
- 4 原料煤系统
- 4.1 一般规定
- 4.2 卸煤、储煤设施
- 4.3 原料煤筛分、破碎及输送
- 5 制浆系统
- 5.1 一般规定
- 5.2 制浆工艺及设备
- 5.3 制浆系统及布置
- 5.4 添加剂配供系统
- 5.5 辅助设施
- 6 水煤浆储存与运输
- 6.1 水煤浆储存
- 6.2 水煤浆运输
- 7 计量与质量检测
- 8 水煤浆供应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卸浆、输浆
- 8.3 炉前供浆
- 9 水煤浆燃烧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锅炉设备
- 9.3 燃烧系统设备
- 9.4 点火启动、助燃及水煤浆雾化
- 9.5 锅炉房布置
- 10 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总平面布置
- 10.3 地面运输
- 11 电气
- 11.1 供电系统
- 11.2 配电系统和负荷计算
- 11.3 主要电气设备
- 11.4 无功功率补偿
- 11.5 机组启动
- 11.6 主要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 11.7 照明
- 11.8 过电压保护、防雷及接地
- 11.9 通信
- 12 控制及自动化
- 12.1 控制及自动化水平
- 12.2 控制方式及控制室
- 12.3 检测
- 12.4 信号报警
- 12.5 保护及联锁
- 12.6 模拟量控制
- 12.7 电源
- 12.8 电缆敷设
- 13 给水与排水
- 13.1 水源
- 13.2 室外给水排水
- 13.3 室内给水排水
- 1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4.1 供暖
- 14.2 通风除尘与空调
- 14.3 室外供热管网
- 14.4 保温
- 15 建筑与结构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建筑物与构筑物
- 16 环境保护
- 16.1 一般规定
- 16.2 大气污染防治
- 16.3 废水治理
- 16.4 固体废弃物处理
- 16.5 噪声防治
- 17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劳动安全
- 17.3 工业卫生
- 18 消防
- 18.1 一般规定
- 18.2 消防给水
- 18.3 专用灭火装置
- 18.4 消防水泵房
- 18.5 电气设备防火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