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4.3 防雷、电气安全
14.3.1 建筑物、储罐(区)和堆场的消防用电设备,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类厂房和丙类仓库的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2 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物、储罐(区)和堆场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供电:
1)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工厂、仓库。
2)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5L/s的原料堆场、可燃气体储罐(区)和甲、乙类液体储罐(区)。
3)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25L/s的公共建筑。
3 除本条第1、2款外的建筑物、储罐(区)和堆场的消防用电可按三级负荷供电。
14.3.2 一级负荷供电的建筑,当采用自备发电设备作为备用电源时,自备发电设备应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自动启动方式应在30s内供电。
14.3.3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14.3.4 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除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配电设施应有明显标志。
14.3.5 当确认火灾时,应根据负荷实际情况采用手动或自动切除相关区域非消防电源。
14.3.6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与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14.3.7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暗敷时,应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时,应穿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2 当采用耐火电缆时,敷设在电缆沟、电缆井和电缆桥架内可不采取其他防火保护措施。
3 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电缆时,可直接明敷。
4 与其他配电线路宜分开敷设,当敷设在同一井沟内时,宜分别布置在井沟的两侧。
14.3.8 浆板库、成品仓库等可燃材料仓库内宜使用低温照明灯具,并应对灯具的发热部件采取隔热防火保护措施;不应设置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
14.3.9 消防配电箱、开关及其配电线路宜按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14.3.10 浆板库、成品仓库等可燃材料仓库、造纸车间干部、完成车间(工段)等火灾危险区域,在照明配电箱进线开关装设的剩余电流监测或保护电器,动作电流宜为300mA~500mA。
14.3.11 电除尘器的控制柜、高压开关、变压器上的电抗器、金属栅栏及电缆架等应设置的接地保护。电源设在电除尘器顶部的,从电场阳极至电源变压器的工作地线应视最短的连接线,最小截面不应小于25mm²。
14.3.12 电除尘器高压整流电源开关与高压隔离开关之间,以及互联络的高压隔离开关之间,应有安全闭锁装置。
14.3.13 电除尘器各电场的门孔应设有安全联锁装置,当电除尘器带电时,各门孔不应开启。
14.3.14 当电源设在电除尘器顶部时,电源变压器应可靠接地,低压电源部分应有安全罩;当电除尘器电源不设在顶部时,应有高压整流隔离间,高压整流隔离间门上应装有开门后立即断开交流电源的电气连锁装置。
14.3.15 电除尘高压绝缘子室应配置电加热装置。
14.3.16 当中小型碱回收不具备双电源条件时,应设安全照明设施。
14.3.17 碱回收炉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控制室和安全通道的撤离口等重要场所宜设紧急事故停机开关。
14.3.18 进入锅炉,金属容器、槽罐、特别潮湿的场所内检修应采用电压不大于12V的低压行灯。
14.3.3 试验和火灾证明,一般用途的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应在10min以内疏散完毕。否则,将会因火灾和烟气的蔓延、高温烟气以及火灾的有毒热分解物而增加人员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因此30分钟足以满足人员疏散完毕的要求。
14.3.11 工作人员进入电除尘器本体内部进行检修工作前,检修工作负责人应检查除尘器阴极与接地网的接地线连接是否可靠,并应用接地棒将阴极对地放电,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GB 26164的有关规定。
14.3.12、14.3.14 当检修整流变压器及高压隔离开关时,应停止整流变压器运行,采取高压设备接地措施后方可进行。多台整流变压器共处一室时,应停止该室所有整流变压器运行,采取高压设备接地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GB 26164的有关规定。
14.3.13 当电除尘器运行时不应打开入孔门,不应对阴极系统进行检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GB 26164的有关规定。
14.3.15 电除尘高压绝缘子室应配置电加热装置,是防止电除尘高压绝缘子在低温情况下出现结露点现象,影响结缘水平。
14.3.16 安全照明的设置应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照明需要。
14.3.17 碱回收炉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和安全通道的撤离口等重要场所设置紧急事故停机开关宜与分散型控制系统(DCS)或锅炉的安全仪表系统(SIS)连接。
14.3.18 低压行灯在潮湿的金属容器内、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如煤粉仓、沟道内)、脱硫烟道系统等区域工作时不应超过12V。行灯变压器的外壳应可靠地接地,不应使用自耦变压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GB 26164的有关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艺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择
- 3.3 工艺设备布置
- 3.4 工艺管道
- 3.5 中心检验分析室
- 3.6 机修车间
- 3.7 仓库
- 4 厂址与总体规划
- 4.1 厂址
- 4.2 总体规划
- 5 热能动力
- 5.1 一般规定
- 5.2 热负荷
- 5.3 燃料供应
- 5.4 主要设备选择
- 5.5 化学水处理
- 5.6 烟气净化处理
- 5.7 其他配套设施
- 5.8 供热系统
- 5.9 压缩空气站
- 6 总平面与运输
- 6.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6.2 总平面布置
- 6.3 物流运输
- 6.4 竖向设计
- 6.5 管线综合布置
- 6.6 绿化
- 7 电气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供电
- 7.3 车间配电
- 7.4 电气照明
- 7.5 防雷及接地
- 7.6 电修
- 8 自控仪表
- 8.1 一般规定
- 8.2 监控系统
- 8.3 仪表
- 8.4 信号报警及安全联锁保护系统
- 8.5 控制水平
- 8.6 控制室与机柜室
- 8.7 供电及供气
- 8.8 接地
- 8.9 安装及材料
- 8.10 仪修
- 9 建筑
- 9.1 一般规定
- 9.2 主要车间建筑设计
- 9.3 防火
- 9.4 建筑安全
- 9.5 生产辅助用室
- 10 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设计荷载
- 10.3 构筑物及设备基础
- 10.4 结构防腐蚀
- 11 给水排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取水
- 11.3 给水处理
- 11.4 消防给水
- 11.5 排水工程
- 11.6 废水处理
- 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室内外计算参数
- 12.3 生产车间采暖通风
- 12.4 空气调节
- 12.5 制冷站
- 12.6 防 排 烟
- 13 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 13.1 一般规定
- 13.2 选址与总图布置的环境保护要求
- 13.3 备料
- 13.4 化学制浆
- 13.5 机械制浆
- 13.6 废纸浆
- 13.7 造纸
- 13.8 碱回收
- 13.9 其他
- 14 职业安全卫生
- 14.1 一般规定
- 14.2 防火防爆
- 14.3 防雷、电气安全
- 14.4 防烫
- 14.5 安全色、安全标志
- 14.6 噪声防护、防振动
- 14.7 防尘
- 14.8 防毒、防腐、防辐射
- 14.9 防暑、防寒、防湿
- 附录A 制浆造纸厂所用的水、电、蒸汽和压缩空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要求
- 附录B 工艺管道不同介质的流速表
- 附录C 制浆造纸厂主要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表
- 附录D 主要车间楼板安装检修等效荷载
- 附录E 制浆造纸厂各生产车间和工作场所设计照明系统的照度标准值
- 附录F 制浆造纸厂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功率因数(cos)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