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总平面布置
6.2.1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应对总平面布置做多方案比选,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对总平面布置作进一步优化。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有关规定。
2 应根据工厂特点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组织协调好物流、人流。各功能分区内的各项设施布置应紧凑有序,宜按性质及使用功能相近的单个小建筑物进行合并组合。
3 应确定总平面布置的固定端和规划发展端。工厂发展用地宜预留在厂区用地红线外。需要预留在厂区内的发展用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有关规定。
4 改扩建的工厂总平面布置应与原有总体布局的功能分区协调,利用与改造原有建(构)筑物及设施,改善与提升工厂的总体布局和生产管理。
6.2.2 厂区通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通道两侧建(构)筑物及露天设施对防火、防尘、防爆、防振动、防噪声、安全及卫生防护间距的要求。
2 应符合铁路、道路与带式输送机通廊等工业运输线路的布置要求。
3 应符合各种工程管线、管廊和绿化的布置要求。
4 应符合施工、安装及检修的要求。
5 应符合竖向设计中护坡、挡土墙等的布置要求。
6 应符合预留发展用地的要求。
6.2.3 主要生产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生产设施应露天化、联合化、集中化布置。其他辅助生产设施宜合并建造;当采用大型联合厂房(仓库)形式布置时,建筑占地面积、防火分区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及消防通道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2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确定生产厂房的朝向,并应满足建筑节能、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要求。
3 主要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工程地质良好的地段。连续蒸煮器、碱回收炉、石灰窑及运行车速超过1000m/min的造纸机不宜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不均匀地段。
4 联系主要生产设施之间的胶带输送机廊道等布置,应按照工艺流程要求,紧凑合理,简捷顺畅,避免迂回折返。
5 碱回收炉、石灰窑尾及自备热电站锅炉的烟囱宜采用共用烟囱或集束,烟囱应布置在主要生产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烟囱与防尘、防振动、防噪声要求较高的车间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和《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的有关规定。
6.2.4 露天堆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料储存场宜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远离明火及散发火花的地点,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露天堆场布置场地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并应与厂区总体竖向布置相协调。
2 露天堆场尺度应根据建设场地条件,满足大宗原料、燃料的装卸、储存及转运要求,并应具备足够的装卸车货位及堆存场地,合理配置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装卸、转运设备。
3 当工厂设有铁路专用线时,露天堆场铁路装卸线路布置应按企业规模与作业性质、作业量确定。同时综合企业其他车间、仓库等运输需求,装卸线路布置宜相对集中。
4 物料应分类分堆、就近储存,具备便捷的储运条件,物流走向不应相互干扰。原料储存场的堆垛长度应由运输方式、卸车方式及卸车时间要求的卸车货位确定,垛基边缘之间不应有小于4m的间隔通道。
5 露天堆场的储存期,应根据原料生长和收获周期、工厂规模、货物运距及运量等条件确定。露天及半露天堆场的安全防护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6.2.5 动力、公用辅助设施及各类仓库等的布置,宜靠近负荷中心、主要用户或物流出入便捷之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备热电站(锅炉房)宜靠近负荷中心,并宜预留扩建端。自备热电站不宜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不均匀地段。
2 总降压变电站不宜布置在烟囱及其他烟气粉尘散发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有水雾场所冬季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和强烈振动源附近;总降压变电站宜布置在高压线进、出线方便的一侧。
3 车间变配电所、控制(操作)室、压缩空气站,宜设在所服务的车间一侧,突出建筑物外轮廓部分,宜不影响管沟、管架及通道的使用。
4 给水处理站的布置应位于厂区环境洁净、给水总管进线线路短捷,至主要用户支管线路较短的地段。
5 废水处理站及废水排放口,宜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和地势较低一侧的边缘地带。
6 化学品制备设施、桶装油库、乙炔、氧气瓶间、煤粉制备、汽车库及加油站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公用设施,宜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的边缘地带。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的有关规定。
7 石灰石破碎车间、制氧站等产生高噪声、强烈振动的生产设施,与相邻设施的防噪声、防振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和《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的有关规定。
8 机械(电仪)修理设施宜充分利用地区社会化生产协作条件。当需在厂区内设置时,宜与仓库等组合成机修仓库区布置。电仪修理车间宜布置在环境洁净,朝向、采光及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段,机钳修理车间室外宜设金属材料堆场。仓库区应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9 设置在工业(开发)区的工厂,按照工业(开发)区的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国家的能源政策及工厂的实际情况,宜充分利用工业(开发)区已建成的集中配套公建设施。
6.2.6 生产管理及生活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产管理设施布置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布置在便于生产管理、环境洁净、靠近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城镇和居住区联系便捷的地点。
2 生活服务设施宜布置在厂区主要人流出入口处,且环境洁净的地段;建筑物应有较好的朝向,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建筑形式、艺术风格应与周边当地建筑相协调,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3 消防站应根据工厂规模、火灾危险程度以及所在地区消防协作条件等因素设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有关规定。消防站位置应满足消防车能快速到达火灾现场的要求。消防站还应设有消防练习场地。有条件与城镇或邻近工业企业消防设施协作的,应在区域内统一布设消防站。
4 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厂区总用地面积的7%。
6.2.7 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厂宜分设人流与物流出入口,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
2 原料储存场、成品仓库出入口宜设地磅计量,地磅周围应设停车等待场地。地磅(汽车衡)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有关规定。
6.2.8 固体废物回收综合利用及临时堆放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厂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在回收利用、综合利用、“资源化”的基础上,实现“无害化”安全处置。固体废物回收综合利用及临时堆放场地,应首先考虑利用当地城镇或工业(开发)区统一规划的相应用地。
2 固体废物回收综合利用及临时堆放场地外部位置的选择、布置方式、有效容积、存储期限、运输工具及线路(道路、管线)应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实施,并应防止扬散、流失及二次污染的产生。
3 当企业固体废物回收综合利用及临时堆放场地布置在厂区内时,应充分利用厂区边缘荒地、劣地、沟谷。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同时应满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厂内外周边环境的防护要求。
6.2.1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贯彻“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特别强调总平面布置不断优化的过程。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总平面布置做多方案比选,项目批准、建设实施阶段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作进一步优化。
2 应合理划分厂区功能分区,节约集约用地,确保生产管理。应组织协调好物流、人流,避免物流交叉干扰,减少不安全因素,并可降低能耗,提高生产力。
3 节约用地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一对矛盾。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制浆造纸厂大多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改扩建工程。因此妥善处理企业近、远期工程关系,合理地预留必要的发展用地是总平面布置的重要工作。本条强调企业发展用地应预留在厂区用地红线外,可避免多占或早占土地。应合理规划总平面的固定端和发展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合理预留发展用地,以较少的投资和用地,促进后续项目建成投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当现有制浆造纸厂改扩建时,总平面布置应比新建工程规划要求更深、涉及面更广、约束力更严。总平面布置应解决现有正常生产与改扩建施工安装、安全有效运行等问题。企业的改扩建,应满足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与提升企业的总体布局和生产管理水平。
6.2.3 主要生产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制浆造纸厂设备特点,主要生产设施的布置宜露天化、联合化、集中化。
3 连续蒸煮器、碱回收炉、石灰窑及运行车速超过1000m/min的造纸机等基础荷载大,不宜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不均匀地段或填方地带,确保基础不发生均匀沉降。但在用地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应对设备基础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
5 制浆造纸厂碱回收炉产生的蒸汽宜和自备热电站的蒸汽联运,不宜分散在厂区多个部位,宜与自备热电站就近布置,以减少能量损失。碱回收炉、石灰窑尾配置的烟囱会对厂区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厂区污染源,应共用烟囱或设计集束烟囱。
6.2.4 露天堆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制浆造纸厂露天堆场种类较多,堆存方式也不一。包括原料储存场、燃料堆场、金属材料堆场、集装箱堆场等。固废堆场的设置因有特殊要求,故应单独列出。原料储存场占地面积较大,储存的原料品种不一,存在较大火灾隐患,物料应分类分堆。
半露天堆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第四章第4.2.6和4.5.1条的有关规定。半露天堆场应为有盖无墙的棚房。制浆造纸厂的半露天堆场是指有屋盖而无围护体系,如:废纸堆棚、原料选料棚、干煤棚、浆板棚等。设备、物品、原料采取局部封闭或半封闭措施的堆场,也可称为半露天堆场。如在原料堆场对打包存放的废纸原料外加盖防雨油布,在金属材料堆场存放的设备外加盖防雨油布等。当废纸棚有顶盖和外围护墙时,应按仓库设计;当有顶盖无外围护墙时,则应按半露天堆场构筑物设计。
6.2.5 动力、公用辅助设施及各类仓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动力、公用辅助设施及各类仓库应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能耗。当受到其他布置条件限制时,应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临近主要生产线。危险品仓库,应加强安全防护;物流运输量大的仓库,宜靠近物流出入便捷处,减少二次倒运,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布置,宜临近主要生产线,确保装卸运输便捷。
1 由于制浆厂用气量较大,根据国家鼓励采用节能的热电联产运营模式的政策,应做到工厂自备热电站的自发电(包括树皮、废渣,碱回收黑液燃烧等产生的蒸汽发电)基本满足工厂的生产需求,减少工厂对外电的依赖,降低工厂运行成本,故现有制浆造纸厂大多设自备热电站。当工厂设在工业开发区(园区)时,宜与当地主管部门共商工厂自备热电站向整个工业开发区(园区)集中供热的模式。
自备热电站包括锅炉、烟囱、煤场等设施,不宜分散布置,宜共用烟囱或设计集束烟囱,避免影响厂区环境。自备热电站宜预留扩建端,各建构筑物单体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和《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660的有关规定。
3 制浆造纸厂的中央控制室(楼)大多独立设置,不在本条规定范围内。
4 制浆造纸厂用水量较大,某些纸品生产对水质有特殊要求,宜进行原水处理。给水处理站由取水泵房及给水净化站组成。取水泵房应临近水源地或水源汇集处布置;给水净化站宜布置在厂区内,便于管理。取水泵房和给水净化站也可同时布置在厂区外,经过处理的原水,通过管网输入厂区;用水量小的工厂,可直接由市政管网供水,无须布置取水泵房。
5 废水处理站宜临近制浆车间布置。厂区废水排放口位置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9 对动力锅炉、公用辅助设施宜充分利用社会化生产协作条件,充分利用工业开发区(园区)已建成的集中供热、供电、供水、废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公建设施,应避免重复投资,减少污染源。
6.2.6 生产管理及生活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消防站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有关规定。当工厂不在地区消防站责任区和服务半径范围内时,宜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按照工厂规模、火灾危险程度等因素设置消防站。当工厂占地面积大于100公顷时,宜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按照二级普通消防站要求设置;当工厂占地面积小于100公顷、无自备热电站时,宜降低二级普通消防站要求设置,并应向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6.2.7 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于制浆造纸厂年吞吐量较大,出入口宜将人流与物流分开,并不应少于两个。
2 物流进出口宜设置计量地磅,有利于物流管理和成本核算。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下一节:6.3 物流运输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艺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择
- 3.3 工艺设备布置
- 3.4 工艺管道
- 3.5 中心检验分析室
- 3.6 机修车间
- 3.7 仓库
- 4 厂址与总体规划
- 4.1 厂址
- 4.2 总体规划
- 5 热能动力
- 5.1 一般规定
- 5.2 热负荷
- 5.3 燃料供应
- 5.4 主要设备选择
- 5.5 化学水处理
- 5.6 烟气净化处理
- 5.7 其他配套设施
- 5.8 供热系统
- 5.9 压缩空气站
- 6 总平面与运输
- 6.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6.2 总平面布置
- 6.3 物流运输
- 6.4 竖向设计
- 6.5 管线综合布置
- 6.6 绿化
- 7 电气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供电
- 7.3 车间配电
- 7.4 电气照明
- 7.5 防雷及接地
- 7.6 电修
- 8 自控仪表
- 8.1 一般规定
- 8.2 监控系统
- 8.3 仪表
- 8.4 信号报警及安全联锁保护系统
- 8.5 控制水平
- 8.6 控制室与机柜室
- 8.7 供电及供气
- 8.8 接地
- 8.9 安装及材料
- 8.10 仪修
- 9 建筑
- 9.1 一般规定
- 9.2 主要车间建筑设计
- 9.3 防火
- 9.4 建筑安全
- 9.5 生产辅助用室
- 10 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设计荷载
- 10.3 构筑物及设备基础
- 10.4 结构防腐蚀
- 11 给水排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取水
- 11.3 给水处理
- 11.4 消防给水
- 11.5 排水工程
- 11.6 废水处理
- 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室内外计算参数
- 12.3 生产车间采暖通风
- 12.4 空气调节
- 12.5 制冷站
- 12.6 防 排 烟
- 13 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 13.1 一般规定
- 13.2 选址与总图布置的环境保护要求
- 13.3 备料
- 13.4 化学制浆
- 13.5 机械制浆
- 13.6 废纸浆
- 13.7 造纸
- 13.8 碱回收
- 13.9 其他
- 14 职业安全卫生
- 14.1 一般规定
- 14.2 防火防爆
- 14.3 防雷、电气安全
- 14.4 防烫
- 14.5 安全色、安全标志
- 14.6 噪声防护、防振动
- 14.7 防尘
- 14.8 防毒、防腐、防辐射
- 14.9 防暑、防寒、防湿
- 附录A 制浆造纸厂所用的水、电、蒸汽和压缩空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要求
- 附录B 工艺管道不同介质的流速表
- 附录C 制浆造纸厂主要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表
- 附录D 主要车间楼板安装检修等效荷载
- 附录E 制浆造纸厂各生产车间和工作场所设计照明系统的照度标准值
- 附录F 制浆造纸厂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功率因数(cos)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