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5 污泥处理


Ⅰ  一般规定

3.5.1  生物活性污泥的产生量应根据有机物浓度、污泥产率系数进行计算;物化无机污泥量应根据废水浓度、悬浮物、药品投加量、无机物的去除率等进行计算。

3.5.2  污泥脱水设备应根据污泥性质、污泥产量、脱水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5.3  无机脱水污泥含水率不应大于70%,生物活性脱水污泥含水率不应大于80%。

3.5.4  污泥脱水前宜进行污泥加药调理,药剂种类应根据污泥性质和干污泥的处理方式选用,投加量应通过试验或按同类型污泥脱水的数据确定。

3.5.5  污泥管道应设置水冲洗设施,宜采用自动冲洗方式。

3.5.6  散发有毒、有害或臭味废气的污泥脱水机房,应设置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排放标准的规定。

Ⅱ  污泥浓缩

3.5.7  生物活性污泥浓缩池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外,浓缩池的浓缩时间宜按12h~16h设计,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应排入废水调节池。

Ⅲ  污泥机械脱水

3.5.8  污泥脱水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物活性污泥和物化无机污泥的脱水机房宜分别设置;

    2  输送污泥的管道系统,其设计流速不宜大于1.2m/s,并不应小于0.3m/s;

    3  污泥机械脱水的滤液宜排至废水调节池。

条文说明

Ⅰ  一般规定

3.5.2  污泥脱水性质的指标有比阻、黏滞度、粒度等。脱水要求是指对泥饼含水率的要求。国内较成熟的污泥脱水设备主要有真空过滤脱水机、压滤脱水机、离心式脱水机等。真空过滤脱水机其优点是操作平稳、处理量大、整个过程可实现自动化、适用于各种污泥的脱水,缺点是脱水前需进行预处理、附属设备多、工序复杂、运行费用较高。离心脱水机特别适用于处理含油污泥和难于脱水的污泥,处理疏水性的无机污泥时一般不宜使用离心脱水机。常见压滤机的特点如表2所示。

表2  常见压滤机的型式和特点

3.5.3  电子工程污泥主要分为无机污泥及生物活性污泥,根据多个工厂的运行经验,无机污泥采用压滤脱水机处理后,污泥含水率均低于70%;生物活性污泥采用离心脱水机或压滤脱水机时,污泥含水率均低于75%。

3.5.4  为了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质,污泥脱水前应加药调理。加药调理的目的是通过加药,压缩双电层,达到脱稳作用;通过加药用桥连作用将其聚集为絮凝体(小变大)。压缩双电层可采用高价阳离子凝聚剂(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桥连作用可采用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

    由于会形成细小的絮体,重力脱水难于形成泥饼,压滤脱水时污泥颗粒漏网严重,固体回收率低,故而无机混凝剂不宜单独用于脱水机脱水前的污泥调理。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可形成粗大的絮体,适用于污泥机械脱水。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适用于带负电荷、胶体粒径小于0.1μm的废水污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还能与带负电的溶解物进行反应,生成不溶性盐,因此有除浊脱色作用。经它调理后的污泥滤液均为无色透明,泥水分离效果良好,聚丙烯酰胺与铝盐、铁盐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其用于中和电荷的量,从而降低药剂费用,但联合使用却增加了管道、泵、阀门、贮药罐等设备,使一次性投资增加并使管理复杂化。聚丙烯酰胺是否与铝盐铁盐联合使用应通过试验或同类污泥脱水设备的运行数据,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5.5  由于大多数污泥管道并非连续运行,当管道处于静置时,管道中的污泥会沉积在管道内。为防止污泥管道的堵塞,当污泥管道停止工作时,需通过水冲洗设施,将管道中的污泥置换。自动冲洗可减少操作维护的工作量。

3.5.6  污泥脱水机房是废水处理站散发臭味的主要地方之一,因此,其废气应收集并处理后排放。

  污泥浓缩

3.5.7  浓缩效果可通过浓缩比(排泥浓度/进泥浓度)、固体回收率(排泥中总固体含量/进泥中总固体含量)和分离率(上清液流量/进泥量)三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调查,现有电子工程废水污泥浓缩池水力停留时间大多在12h~16h。需特别注意的是,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产生的污泥,如果水力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会发生厌氧释磷,这些磷会随上清液返回废水处理前端,造成磷循环。

  污泥机械脱水

3.5.8  本条对污泥脱水机房、污泥管道系统等提出规定。

    1  生物活性污泥往往散发硫化氢、氨气等异、臭味,致使生物活性污泥脱水部位的工作环境较差;硫化氢气体还对脱水机房内的金属构件(包括建筑钢构件、电缆桥架、电气控制柜、金属管道等)产生腐蚀,因此,宜将生物活性污泥脱水设备和无机污泥脱水设备分别单独设置。

    2  因污泥比水的黏滞性大,所以低流速时(1.0m/s~1.5m/s,层流),黏滞度大,阻力比紊流大;高流速时(大于1.5m/s,紊流),能消除边界层产生的漩涡(因黏滞度大),消耗的能量小(由于黏滞性使管壁粗糙度减小),则流动阻力小于清水。一般流速至少为0.7m/s,太小的流速导致摩阻损失更大,且易造成淤积;流速不宜大于2.4m/s,流速太高不仅摩阻损失大,而且易磨损管道内壁。表3给出了压力输泥最小设计流速。

表3  压力输泥最小设计流速

    输泥管的水头损失:

hf=2.49(L/D1.17)(ν/CH)1.85

    式中:L——输泥管长度(m);

        D——输泥管管径(mm),最小管径采用150mm;

        ν——流速 (m/s);

        CH——哈森-威廉系数,其值取决于污泥浓度。

    污泥管局部阻力系数:

Hi =ξν2/2g

    式中:ξ——局部阻力系数;

        v——污泥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电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50814-2013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