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4 给水系统和管道布置
7.4.1 给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的压力直接供水;
2 有不同压力、水质要求的供水点时宜采用分质、分压供水;
3 冷却水应采用循环方式或加以重复利用。
7.4.2 给水系统室外干管及车间工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宜按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确定,支管设计宜按秒流量计算。
7.4.3 给水管道材质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厂区消防给水管应环状布置,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宜环状布置,环状管道应设置阀门分成若干可以检修的独立段;
2 室内给水管道宜采取明管沿内墙或柱子架空敷设;当室外架空敷设时,应考虑防冻措施;给水管与蒸汽管、电缆桥架等上下平行敷设时应布置在蒸汽管、电缆桥架的下面;
3 给水管道不应穿过设备基础,不宜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应防止管道损坏的技术措施;
4 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电脑打样室等遇水会损毁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不得布置在后整理设备的上方;
5 给水管道不应穿越风道,不应横越空调室的进风窗和回风窗;
6 给水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管道为难燃及可燃材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
7 给水系统应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标准分别设置计量设施;厂区总进水、车间进水口、各工段或主要用水设备应设置水量计量设施;设有独立卫生间的集体宿舍应每间设置冷、热水计量设施;
8 埋地生产、生活给水管宜采用塑料给水管、有衬里的铸铁给水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等;室外埋地消防管道宜采用球墨铸铁管、钢丝骨架塑料复合给水管和加强防腐的钢管等管材;
9 架空给水管宜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不锈钢管、经防腐处理的钢管等,室内外架空消防管道应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等金属管材;
10 软水给水管宜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不锈钢管等。
7.4.4 给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的有关规定。
7.4.1 应根据水源情况和用水要求予以划分。
1 利用市政给水的水压直接供水有利于节能并减少二次污染。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中第六章对建筑物室外、室内消防的给水形式做了详细规定,其中要求室内消防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且不应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用。
2 分质、分压供水主要目的是为了节能、节约用水。
3 印染厂冷却水水量大、水质变化小,应当采用循环方式。一些企业将升温后的冷却水用于染缸进水加以重复利用,并可节能。机缸间接冷却水也应循环利用。
7.4.2 本次修订增加对室外管网流量计算的规定,印染厂一般用水点多、水量大、不均系数小,干管宜按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计算,如按秒流量设计管径偏大,造成浪费。
7.4.3 环状布置并用阀门分成可单独检修的独立管段能提高供水的安全性。为满足计量、考核要求各工段或主要用水设备应设置水量计量设施,以节约用水。
各地都在提倡使用新型管材,而且种类繁多。从调查看塑料给水管以其具有防腐能力强、内壁光滑、质量轻、美观、安装方便而得到大量推广。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规定室外消防管道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骨架塑料复合管给水管道。车间内采用热浸镀锌钢管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而普通焊接钢管如没有可靠的防腐其寿命不长;一些外资企业、先进的企业、加工高档品种的企业则直接采用不锈钢管。
7.4.4 由于一个工厂往往存在自来水、自备水、回用水、冷却水、冷凝水等多种水源,一些企业对水质污染问题往往不重视。因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的有关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3 水源与水处理
- 下一节:7.5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艺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艺流程
- 3.3 设备选用
- 3.4 机器排列
- 3.5 工艺管道
- 3.6 工艺对公用工程的要求
- 3.7 生产辅助设施
- 3.8 车间运输
- 4 总图运输
- 4.1 一般规定
- 4.2 建(构)筑物布置
- 4.3 道路运输
- 4.4 竖向设计
- 4.5 厂区管线
- 4.6 厂区绿化
- 4.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 建筑
- 5.1 一般规定
- 5.2 生产厂房
- 5.3 建筑防火、防爆
- 5.4 生产辅助用房
- 5.5 生产厂房主要建筑构造
- 6 结构
- 6.1 一般规定
- 6.2 结构选型
- 6.3 结构布置
- 6.4 设计荷载
- 6.5 结构计算
- 6.6 带排气井的单层锯齿形厂房构造要求
- 6.7 抗震构造措施
- 6.8 地基基础
- 7 给水排水
- 7.1 一般规定
- 7.2 用水量、水质和水压
- 7.3 水源与水处理
- 7.4 给水系统和管道布置
- 7.5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 7.6 排水系统和管道布置
- 7.7 水的重复利用及废水回用
- 8 供暖通风与空调
- 8.1 一般规定
- 8.2 室内外设计参数
- 8.3 生产车间的供暖通风与空调
- 8.4 辅助用房的供暖通风与空调
- 9 电气
- 9.1 一般规定
- 9.2 供配电系统
- 9.3 照明
- 9.4 防雷和接地
- 9.5 电气消防和报警
- 10 动力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蒸汽供热系统
- 10.3 蒸汽凝结水回收和利用
- 10.4导热油供热系统
- 10.5 燃气
- 10.6 压缩空气
- 11 仓储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坯布库、成品库
- 11.3 染化料库
- 11.4 危险化学品库
- 11.5 机物料库
- 附录A 工艺流程
- A.1 纯棉织物主要工艺流程
- A.2 涤棉织物主要工艺流程
- A.3 化纤织物主要工艺流程
- A.4 短流程工艺
- A.5 其他工艺流程
- 附录B 印染主机设备生产能力
- 附录C 主要印染设备参考用水量
- 附录D 主要印染设备参考用汽量
- 附录E 印染设备需要高温热源值
- 附录F 印染设备各轧车压缩空气用量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