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 光纤拉丝
4.1.1 光纤生产厂房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丁类。
4.1.2 光纤厂房的工艺区划宜分别设置人员出入口、物料出入口。
4.1.3 光纤厂房的工艺区划应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4.1.3)进行。
图4.1.3 光纤生产工艺流程图
4.1.4 安装双面光纤拉丝塔的拉丝间柱网尺寸应根据拉丝塔尺寸和工艺要求确定,宜采用6.0m×6.0m~8.4m×8.4m。
4.1.5 光纤厂房的设计,其生产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纤厂房的洁净度等级和温度、相对湿度参数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 光纤厂房洁净度等级和温度、相对湿度参数表
2 光纤拉丝塔未采用专用操作升降电梯时,宜分层设置钢结构工作平台,各层工作平台之间应有钢梯相连。
3 物料垂直运输宜采用电梯或专用操作升降电梯,电梯或专用操作升降电梯的洁净度等级应与拉丝间相同。
4 光纤拉丝间应设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安全接地,设计宜采用综合接地系统。防静电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GB 50611二级防静电工作区进行设计。
5 光纤拉丝间照度宜大于300lx。
6 拉丝塔控制部分应设置不间断电源(UPS)。
4.1.6 工艺设备布置除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外,还应满足设备安装、维修和生产操作的要求,并应布置运输通道,预留设备安装口、检修口及净化设施安装空间。
4.1.7 拉丝塔生产能力计算宜按下列参数取值:
1 拉丝塔按双面拉丝塔计,拉丝速度按拉丝塔标称速度。
2 全年平均生产日大于或等于320d。
3 成熟工艺、正常操作情况下,光纤拉丝成品率可按90%~95%取值。
4 每天平均净拉丝时间可设定为18h。
5 24h连续运转工作制度。
4.1.8 光纤拉丝塔应进行防微振设计。当设备厂家未提供拉丝塔的容许振动参数时,拉丝塔的容许振动参数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确定。
4.1.1 本规范把光纤厂房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定为丁类是基于以下原因:
(1)光纤生产所用的固体原料有高纯度玻璃预制棒,用量很大,属不燃烧材料;清洗使用HF和HNO3,有腐蚀性也不可燃烧;光纤涂覆用的丙烯酸酯,用量很少。
(2)光纤厂房使用的气体有氢气、氧气、氦气、氮气、二氧化碳、氘气和压缩空气等,氢气和氧气用于预制棒表面火焰抛光和焊接尾柄,属低压燃烧使用的气体,与玻璃加工相似,且控制更为精准。
(3)涂覆模具清洗间、化学品暂存间、使用氢气和氧气的房间应按物品性质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也可以在工艺区划时控制上述部分面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第3.1.2条之规定。
4.1.3 本条规定应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光纤厂房的工艺区划,部分工序说明如下:
(1)预制棒储存检验。
为确保光纤产品质量,需检验光棒的直径、外观、气泡大小及数量、应力分布情况,进行预制棒储存检验。
(2)预处理。
预制棒的预处理包括用氢氟酸和硝酸对棒的表层腐蚀去除杂质,然后用纯水洗净腐蚀液,吹干后送至玻璃车床,用氢氧焰接上尾柄并抛光,再经纯水清洗,空气吹干后用洁净PVC膜包封或送入缓冲间存放加氮气保护存放待用。目前进口的预制棒有些仅接尾柄和抛光后经纯水清洗并吹干即可拉丝,有的需要用HF和HNO3腐蚀,纯水洗净腐蚀液、吹干、接尾柄和抛光后经纯水清洗并吹干才能拉丝。所以预处理过程应根据外购预制棒而定。
(3)拉丝/涂覆。
在拉丝塔顶部将光纤预制棒上端夹持,垂直放入加热炉中,下端加热至熔融状态,在牵引下被拉成所需规格尺寸的光纤,光纤经过冷却、外径检测、涂覆塑料保护层、紫外线固化、涂覆层外径同心度检测和收线等工序后即得大盘光纤,整个过程全部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自动运行,并应做到拉丝张力精确控制、光纤直径精确控制、拉丝速度稳定、涂覆质量稳定、涂覆外径稳定、光纤涂覆同心度精确控制、涂覆压力稳定、收线稳定。
(4)抗氢损处理。
将筛选复绕成盘的光纤放入专用密闭的压力容器内,加入氘、氮等混合气体处理,用氘气处理过光纤能有效降低光纤的氢敏感性,而且这种抗氢敏感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保证光纤长时间传输特性的稳定。
(5)测试工序在实际中可能有两道测试,分别在抗氢损处理前后,有的是只在抗氢损处理后。
4.1.7 双面拉丝塔生产能力计算一般按照所选用的拉丝塔设备提供的标称拉丝速度和企业生产工艺决定的生产时间和成品率等因素按下式计算:
式中:V——拉丝塔标称的拉丝速度(m/min);
h——拉丝塔每天净拉丝时间(h);
d——拉丝塔每年平均工作天数(d/a);
r——成品率(%)。
例如:丝速度1500m/min,成品率90%,每天除去换棒时间外净拉丝时间为18h,每台塔每年平均工作时间320d/a,每个塔2条生产线,其年生产能力为:
P=2×1500m/min×60min/h×18h×320d/a×0.9÷1000m=93.31×104km/a。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引用标准名录
- 下一节:4.2 光纤筛选/复绕、测试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总体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厂址选择
- 3.3 总平面布置
- 4 工艺设计
- 5 建筑及结构设计
- 5.1 建筑设计
- 5.2 结构设计
- 6 公用工程设计
- 6.1 空调净化与通风
- 6.2 给水排水
- 6.3 气体动力
- 7 电气设计
- 7.1 供电
- 7.2 照明、配电与自动控制
- 7.3 通信、信息
- 8 安装工程施工
- 8.1 一般规定
- 8.2 拉丝塔基础施工
- 8.3 拉丝塔安装准备工作
- 8.4 拉丝塔塔架安装
- 8.5 拉丝塔部件安装
- 8.6 拉丝塔管道安装
- 8.7 拉丝塔电气安装
- 8.8 拉丝塔部件调整
- 9 工程验收
- 9.1 一般规定
- 9.2 拉丝塔基础工程验收
- 9.3 拉丝塔安装工程验收
- 9.4 拉丝塔部件安装工程验收
- 9.5 拉丝塔管道安装工程验收
- 9.6 拉丝塔电气安装工程验收
- 附录A 精密设备、仪器容许振动通用标准曲线和应用说明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4.1 光纤拉丝
- 4.2 光纤筛选/复绕、测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