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C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定位
C.1 滚球法
C.1.1 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位置时,受保护古建筑上任何一点均不与球体球面区域相接触,可判定接闪器的位置合适(图C.1.1)。
图C.1.1 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C.1.2 当在古建筑屋顶设多接闪杆时,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杆不同间距时,接闪杆的最低高度可按表C.1.2查取。
表C.1.2 接闪杆的最低高度(m)
注:当接闪杆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时,表中间距值为边线长;当接闪杆按矩形布置,表中间距值应为矩形的对角线距离。
C.2 网格法
C.2.1 网格法适用于在建筑物表面安装导体带或导体网格的防直击雷保护。
C.2.2 采用网格法作防雷保护时,接闪器网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闪器网格的尺寸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2 接闪器网格使雷电流至少通过两条金属路径到接地装置;
3 接闪器保护空间外部没有任何突出的金属装置;
4 接闪器导体经最短路径直接接地;
5 接闪器网格形成的面应覆盖全部被保护物的表面;网格导体贴表面安装时,网格最外侧导体应包围建筑屋顶的最外轮廓;网格导体距建筑屋顶一定高度安装时,网格导体垂直投影距屋顶最外轮廓线距离不应超过导体距屋顶的高度;
6 当部分屋面无法被网格面覆盖保护时,这些部位增设接闪杆。
C.2.3 古建筑屋顶宽度不超过规定的网格尺寸,网格导体可仅安装于下列位置:
1 无弧度的平屋顶和坡度不超过1/10的坡屋顶古建筑,网格导体安装于屋檐处;
2 屋顶屋脊处。
顶部
- 上一节:附录B 现场勘察要求与报告
- 下一节:附录D 典型屋顶的简易防雷装置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分级
- 4 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第一级防雷古建筑的防雷措施
- 4.3 第二级防雷古建筑的防雷措施
- 4.4 其他防雷措施
- 4.5 防雷装置
- 5 施工
- 5.1 一般规定
- 5.2 准备
- 5.3 防雷装置的施工
- 5.4 施工记录
- 5.5 测试记录
- 5.6 自检验
- 6 验收
- 6.1 一般规定
- 6.2 验收项目
- 6.3 检测标准
- 6.4 竣工验收
- 7 维护与管理
- 7.1 一般规定
- 7.2 日常检测与检查
- 7.3 维护
- 附录A 古建筑预计年均雷击次数
- 附录B 现场勘察要求与报告
- 附录C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定位
- 附录D 典型屋顶的简易防雷装置
- 附录E 接地装置的电阻值
- 附录F 古建筑防雷工程自检验内容与表格形式
- 附录G 验收检验批划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