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 排土场复垦
9.0.1 复垦规划内容应包括复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并应明确复垦方向、复垦措施、复垦率、复垦工作计划。
9.0.2 复垦应本着“因地制宜”的方针,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
9.0.3 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复垦方向制订工程技术措施和生物化学措施。
9.0.4 排土场复垦应贯穿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应合理安排岩石、土排放次序。
9.0.5 应根据排土计划合理安排复垦工作计划。
9.0.6 排土场最终坡度、土壤质量、生产力水平和配套设施应与复垦方向相适应。
9.0.7 复垦配套设施应包括道路设施、排水设施和控制水土流失措施。
9.0.1 复垦方向主要指整治后土地利用方向,经整治后的土地应尽可能恢复其生产力。应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和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复垦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生物化学措施。说明了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为减少排土场破坏土地采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根据复垦方向,说明了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生物化学措施。
复垦率表示矿山土地复垦的程度,用已复垦土地面积与被破坏的土地面积之比的百分率来表示。
9.0.2 复垦工作是通过复垦使被破坏了的土地重新得到有效的利用。应依据当地自然环境、排土场地形、水资源及表土资源,合理确定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复垦方向。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
9.0.3 工程技术措施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复垦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对复垦区域进行工程整治,包括清理工程、平整工程、剥覆工程、灌排工程、疏排水工程、集雨工程、道路工程等。生物化学措施是根据复垦区域土地的利用方向来决定采区相应的生物化学措施以维持矿区的生态平衡,其实质是恢复损毁土地的肥力及生物生产效能,包括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等。
9.0.4 排土场复垦工作要贯穿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矿山的剥离、排土要和复垦工作紧密衔接。在矿山剥离、排土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复垦工作,合理安排岩土排放次序,尽量将含不良成分的岩土堆放在深部,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风化性岩层)可安排在上部,富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
9.0.5 应根据排土计划合理安排复垦工作,在生产期内,对已经排弃完毕,不再排土部分应提前进行复垦。目的是尽快恢复植被,稳定土壤和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和减少尘埃,改善环境。
9.0.6 根据所在地区和复垦方向确定排土场复垦质量控制标准,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执行。
9.0.7 通常情况下,排土场不仅占地大,又位于山谷处,复垦后无论用于什么用途,场地排水是必要的。因此应根据场地使用性质合理确定场地排水设施。排土场由岩石和表土堆放而成,因此属易产生水土流失区域,特别是边坡更为严重,无论用于什么用途,都应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 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排土场设计原则
- 3.2 排土场等级划分
- 3.3 排土场设计内容
- 3.4 设计基础资料
- 3.5 排土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
- 3.6 排土场稳定性与安全措施
- 4 场址选择
- 4.1 一般规定
- 4.2 排土场场址
- 4.3 内部排土场场址
- 5 排土工艺
- 5.1 排土方式
- 5.2 堆置要素
- 5.3 排土计划
- 5.4 防护距离
- 5.5 排土场用地
- 5.6 排土场辅助设施
- 6 排土场安全稳定性
- 6.1 一般规定
- 6.2 计算方法
- 6.3 计算模型与参数
- 6.4 安全稳定性标准
- 7 排土场安全防护
- 7.1 主动防护
- 7.2 防 排 洪
- 7.3 排土场灾害防治
- 8 排土场病害防治
- 9 排土场复垦
- 10 排土场关闭
- 11 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 附录A 排土场分类与说明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