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5 单元竖向布置
6.5.1 装置、设施单元内的竖向布置应根据生产特点,综合运输、操作及检修等要求,结合单元平面布置,使单元内外的地坪标高相互协调,且排水沟、管道及道路的标高应合理衔接。
6.5.2 单元内竖向布置应使场地雨水排除顺畅,避免外部雨水流入,同时单元内场地设计坡度宜符合表6.5.2的要求。
表6.5.2 单元内场地设计坡度值(%)
注:场地类型除注明者外,均为铺砌地面。
6.5.3 工艺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设施区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装置内地坪宜高出周边厂区地坪;
2 场地沿装置主管廊方向宜采用较小的坡度,当厂区竖向设计坡度较大时,可根据需要调整装置区内的竖向布置,并宜在边界处设置边坡或挡土墙等设施与厂区地坪衔接;
3 可能受污染的装置设备区应设置围堰;
4 生产操作、检修、消防或运输场地宜采用铺砌地面;
5 建筑物散水坡脚标高应与邻近地坪标高相协调;
6 应避免场地的雨水进入电缆沟。
6.5.4 储罐组内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罐组内地面坡向宜与主要的重力流管线坡向一致,地面坡度宜采用本规范表6.5.2中的数值;
2 当罐组所在地段地面坡度较大时,宜依托地形设置防火堤;
3 日常生产时可能被污染的罐组内地面宜铺砌;
4 罐组内应设置供巡检的人行道。
6.5.5 液化烃罐组内地坪应采用现浇混凝土铺装,地面设计坡向应坡向外侧,地面坡度宜采用本规范表6.5.2中的数值。
6.5.6 酸类储罐场地和酸坛露天堆场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0%,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设施。
6.5.7 装卸区场地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铁路装卸区的竖向布置应与线路布置相协调,沿线路方向的场地坡度宜与线路纵坡一致,横向坡度可结合断面型式来确定,坡度值宜采用本规范表6.5.2中的数值;
2 铁路线路旁的散装物料露天堆场不宜坡向铁路一侧;
3 汽车装卸场地的地面应根据使用要求铺砌,地面坡度宜采用本规范表6.5.2中的数值;
4 可燃液体装卸车位的地面污染水应就近收集,排入相应的污水系统。
6.5.8 装卸作业站台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轨铁路站台高度应为轨顶面以上1.1m;
2 汽车站台高度应按汽车车厢底板高度确定,一般可采用0.8m~1.3m;
3 根据物料装卸要求,汽车和铁路均可设置高站台低货位或低站台高货位;
4 当道路和铁路引入建筑物时,室内外地坪高差应符合道路和铁路连接的技术要求。
6.5.9 管理设施区建筑物场地的竖向布置,应与周边竖向布置及地形相协调,避免形成低洼地段,其设计坡度宜采用本规范表6.5.2中的数值。
6.5.10 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高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有特殊要求外,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高差宜为0.15m~0.30m;
2 当建筑物位于爆炸危险区附加2区内时,其散发火花的设备层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0.60m以上;
3 建筑物出入口不应处于场地竖向的低洼处。
6.5.1 街区(单元)竖向布置应满足本单元的需要,同时应注意与厂区地坪标高相互协调,以便排水沟、管道及道路能与单元外合理连接。
6.5.2 不同街区(单元)竖向布置,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场地设计坡度,附表为建议值,可参考执行。
6.5.3 工艺装置区内地坪高出周边厂区地坪,是为了避免外部雨水对装置区内设备的侵袭。由于街区外通道对竖向坡度的要求远低于工艺装置对竖向坡度的要求,例如道路的纵向坡度可达到6%~8%,而工艺装置内场地的竖向一般不宜超过1%,因而在自然地形坡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将厂区总竖向按照通道要求的竖向坡度进行设计,各装置内部的竖向在厂区竖向的基础上进行单独调整,则既可满足设计要求,有效消除竖向布置台阶,又可大幅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并减少挡土墙等构筑物的设置。由于装置区的占地面积有限,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单元边界处利用绿化边坡即可消除单元内外的高差,如果边坡不能有效消除内外高差,可在边界处砌筑小型挡土墙。
6.5.4 罐组内地面与主要的重力流管线坡向一致,有利于满足泵操作的工艺要求。
6.5.5 液化烃罐组内地坪采用现浇混凝土铺装,并采用较大的设计坡度,有利于泄漏液体收集或气体的扩散。
6.5.6 酸类储存区地面采用较大设计坡度,有利于泄漏于地面的酸迅速集中和收集。
6.5.7 铁路装卸线路对竖向布置坡度要求比较严格,其周围的铁路装卸区的竖向布置应与其协调。
6.5.8 本条给出了各类普通货物站台的高度值,设计时也可根据特定车型的要求来确定站台高度。
6.5.9 生产管理区建筑物场地的竖向布置,主要考虑排雨水的要求。
6.5.10 要求位于爆炸危险区附加2区内的建筑物的设备层地坪高于室外地坪0.6m以上,主要是防止周围油气侵入室内。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厂址选择与总体布置
- 3.1 一般规定
- 3.2 厂址选择
- 3.3 总体布置
- 3.4 对外运输
- 3.5 外部防护
- 4 总平面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厂区布置
- 4.3 工艺装置区
- 4.4 储罐区布置
- 4.5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 4.6 仓库及运输设施
- 4.7 火炬设施
- 4.8 管理设施
- 4.9 围墙大门
- 5 通道布置
- 5.1 一般规定
- 5.2 综合布置
- 5.3 地下管线
- 5.4 地上管线、栈桥
- 6 竖向布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竖向布置形式
- 6.3 场地排雨水
- 6.4 土石方工程
- 6.5 单元竖向布置
- 7 道路
- 7.1 一般规定
- 7.2 路线
- 7.3 路线交叉
- 8 铁路
- 8.1 一般规定
- 8.2 线路
- 8.3 附属设施
- 9 绿化
- 9.1 一般规定
- 9.2 工艺装置区
- 9.3 储罐区和装卸设施区
- 9.4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区
- 9.5 管理设施区
- 9.6 道路和铁路
- 9.7 树木与有关设施的距离
- 附录A 土壤松散与压缩系数
- 附录B 工程土方控制指标
- 附录C 绿化覆盖系数的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