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 兽医检验
6.1.1 屠宰与分割车间的工艺布置必须符合兽医卫生检验程序和操作的要求。
6.1.2 宰后检验应按顺序设置头部、体表、内脏、寄生虫、胴体初验、二分胴体(片猪肉)复验和可疑病肉检验的操作点。各操作点的操作区域长度应按每位梭验人员不小于1.50m计算,踏脚台高度应适合检验操作的需要。
6.1.3 头部检验操作点应设置在放血工序后或在体表检验操作点前,检验操作点处轨道平面的高度应适合检验操作的需要。
6.1.4 体表检验操作点应设置在刮毛、清洗工序后。
6.1.5 在摘取肠胃后,应设置寄生虫采样点。
6.1.6 胴体与内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Ⅰ、Ⅱ级屠宰车间,应设置同步检验装置,在此区间内应设置收集修割物与废弃物的专用容器,容器上应有明显标记。
2 Ⅲ、Ⅳ级屠宰车间,可采用胴体与内脏统一编号对照方法检验,心肝肺可采用连体检验。在内脏检验点处应设检验工作台、内脏输送滑槽及清洗消毒设施。
3 检验轨道平面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0m。
6.1.7 在劈半与同步检验结束后的生产线上,必须设置复验操作点。
6.1.8 胴体在复验后,必须设置兽医卫生检验盖印操作台。
6.1.1 为保证肉制品的卫生安全而制定的强制性条文。
6.1.2、6.1.3 为满足兽医检验的要求而制定的强制性条文。
6.1.6 现在多数厂采用的是分散的检验方法,它是将猪屠体各部位由卫检人员分别检验,检验过的部位(如内脏器官)即可与猪胴体分离进入后一工序加工,一旦后序检验部位发现疾病时,已离体部位就找不到了,这就失去了从整体上综合判断的作用和控制疫病扩散的可能。
统一编号的对照检验方法是将胴体和内脏编上相同号码,内脏集中在专设检验台处检验,发现疾病时,可按编号找到相应的胴体和内脏进行综合判断处理。由此可见,把分散的检验,改为相对集中的对照检验或内脏与胴体同步检验是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检验方法,它对我国屠宰厂兽医检验工作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6.1.8 为满足兽医检验的要求而制定的强制性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 兽医卫生检验
- 下一节:6.2 检验设施与卫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
- 3.1 厂址选择
- 3.2 总平面布置
- 3.3 环境卫生
- 4 建筑
- 4.1 一般规定
- 4.2 宰前建筑设施
- 4.3 急宰间、无害化处理间
- 4.4 屠宰车间
- 4.5 分割车间
- 4.6 职工生活设施
- 5 屠宰与分割工艺
- 5.1 一般规定
- 5.2 致昏刺杀放血
- 5.3 浸烫脱毛加工
- 5.4 剥皮加工
- 5.5 胴体加工
- 5.6 副产品加工
- 5.7 分割加工
- 6 兽医卫生检验
- 6.1 兽医检验
- 6.2 检验设施与卫生
- 7 制冷工艺
- 7.1 胴体冷却
- 7.2 副产品冷却
- 7.3 产品的冻结
- 8 给水排水
- 8.1 给水及热水供应
- 8.2 排水
- 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0 电气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