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4 截水
7.4.1 基坑工程截水措施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地下连续墙、小齿口钢板桩等。对于特种工程,可采用地层冻结技术(冻结法)阻隔地下水。
7.4.2 截水帷幕应连续,强度和抗渗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7.4.3 截水帷幕的插入深度应根据坑内潜水降水要求、地基土抗渗流(或抗管涌)稳定性要求确定。
7.4.4 基坑预降水期间可根据坑内、外水位观测结果判断截水帷幕的可靠性。
7.4.5 承压水影响基坑稳定性且其含水层顶板埋深较浅时,截水帷幕宜隔断承压含水层。
7.4.6 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复杂或基坑工程等级较高时,宜采用多种截水措施联合使用的方式,增强截水可靠性。
7.4.7 基坑截水帷幕出现渗水时,宜设置导水管、导水沟等构成明排系统,并应及时封堵。
7.4.1 基坑工程截水措施可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三轴水泥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注浆、地下连续墙、小齿口钢板桩等。目前,冻结法已广泛应用于地铁联通道的设计与施工中,但冻结法施工时有冻胀和融沉等不利因素,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
7.4.2 截水帷幕应连续,截水桩的垂直度、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尺寸应保证深层截水帷幕的连续、截水可靠。截水帷幕自身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变形的要求。
7.4.3 截水帷幕插入深度设计首先应满足基坑开挖后地基土抗渗流(或抗管涌)稳定性的要求,还应满足不同降水施工工艺的要求,如轻型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基坑开挖面标高变化时,截水帷幕插入深度应满足不同开挖深度区域疏干降水的设计要求。若基坑不同区域高差相差较大,宜分别形成封闭截水帷幕。
7.4.5 降低承压水水头对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地层条件、减压降水设计要求及环境保护要求,采取不同的截水措施。
7.4.7 水土流失严重时,应立即回填基坑后再采取补救措施。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地基施工
- 4.1 一般规定
- 4.2 素土、灰土地基
- 4.3 砂和砂石地基
- 4.4 粉煤灰地基
- 4.5 强夯地基
- 4.6 注浆加固地基
- 4.7 预压地基
- 4.8 振冲地基
- 4.9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 4.10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 4.11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 4.1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 4.1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 4.14 砂石桩复合地基
- 4.15 湿陷性黄土地基
- 4.16 冻土地基
- 4.17 膨胀土地基
- 5 基础施工
- 5.1 一般规定
- 5.2 无筋扩展基础
- 5.3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 5.4 筏形与箱形基础
- 5.5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 5.6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 5.7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 5.8 沉管灌注桩
- 5.9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 5.10 钢桩
- 5.11 锚杆静压桩
- 5.12 岩石锚杆基础
- 5.13 沉井与沉箱
- 6 基坑支护施工
- 6.1 一般规定
- 6.2 灌注桩排桩围护墙
- 6.3 板桩围护墙
- 6.4 咬合桩围护墙
- 6.5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 6.6 地下连续墙
- 6.7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
- 6.8 土钉墙
- 6.9 内支撑
- 6.10 锚杆(索)
- 6.11 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
- 7 地下水控制
- 7.1 一般规定
- 7.2 集水明排
- 7.3 降水
- 7.4 截水
- 7.5 回灌
- 8 土方施工
- 8.1 一般规定
- 8.2 基坑开挖
- 8.3 岩石基坑开挖
- 8.4 土方堆放与运输
- 8.5 基坑回填
- 9 边坡施工
- 9.1 一般规定
- 9.2 喷锚支护
- 9.3 挡土墙
- 9.4 边坡开挖
- 10 安全与绿色施工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