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5 土(石)方工程
6.5.1 在厂区土(石)方填方、挖方工程量平衡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填方与挖方量宜基本平衡。
2 填方与挖方量的平衡计算中,除应包括场地平整的土(石)方量外,还应包括厂区铁路、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基础、管线沟槽和排水沟等工程的土(石)方量,以及表土的清除量与回填利用量,并应计算其松土量和压缩量。
土壤的松散系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 当厂区内的填方和挖方量不平衡时,可与厂外铁路、道路等的土(石)方工程量统一计算。
4 当厂区附近有弃土和取土条件,且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不强求填方和挖方量的平衡。
5 厂区内暂不使用的填方地段,当土源不足时,可暂缓填筑,待投产后可利用适于填筑场地的生产废渣逐步回填。
6.5.2 场地平整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可采用方格网法和断面法。方格网的边长和断面的间距应根据设计阶段、场地地形复杂程度、厂区面积大小和计算精度要求确定,宜采用20~50m。自然地形复杂或设计地面突变处,可根据需要增加方格和计算断面。
6.5.3 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的施工要求及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的有关规定。
6.5.1 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中,其土(石)方平衡表中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及管沟、地下管线等出土量,由于工程地质情况差异,相关专业尚未开展等原因,该部分的工程量难于计算准确。根据经验,土方计算中的场地初平地面标高应比最终设计地面标高低0.1~0.2m为宜,以消化上述土方。
6.5.2 场地土(石)方平整的计算方法大多采用方格网法和断面法。一般情况下,以方格网法计算使用较多,断面法多用于厂外道路、铁路路基等呈带状地带的土(石)方计算。
方格网的边长和断面的间距取决于设计要求的精度、设计阶段、厂区面积大小和场地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一般情况下,施工图阶段、厂区面积较小且地形变化较为复杂的,应取小值;反之,在方案设计阶段,厂区面积大、地形平坦、无大的起伏时,可取大值。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土方计算软件程序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已有效提高了土(石)方计算的效率,当采用土方计算软件程序时,可适当缩小方格网间距,以提高其计算精度。
一般情况下,当采用方格网法计算时,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50m×50m的方格网计算;初设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20m×20m的方格网计算。采用断面法计算时,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50m的断面间距;施工图设计阶段,可采用20m的断面间距。
当遇到地形特别复杂的地区,可将格网长度和断面间距适当缩小。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厂址选择
- 3.1 一般规定
- 3.2 技术要求
- 3.3 居住区
- 4 化工区总体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交通运输
- 4.3 公用工程设施
- 4.4 仓储设施
- 4.5 居住区
- 4.6 施工基地及施工用地
- 4.7 固体废物堆场
- 5 总平面布置
- 5.1 一般规定
- 5.2 生产设施
- 5.3 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 5.4 仓储设施
- 5.5 运输设施
- 5.6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 6 竖向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设计标高的确定
- 6.3 阶梯式竖向设计
- 6.4 场地排水
- 6.5 土(石)方工程
- 7 管线综合布置
- 7.1 一般规定
- 7.2 地下管线
- 7.3 地上管线
- 8 绿化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绿化布置及植物选择
- 8.3 卫生防护林带
- 9 运输设计
- 9.1 一般规定
- 9.2 企业铁路
- 9.3 厂内道路及汽车运输
- 9.4 企业码头
-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附录A 投资强度、建筑系数、厂区利用系数和工厂容积率的计算
- 附录B 土壤松散系数
- 附录C 厂区绿地率的计算规定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