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调度控制中心
8.2.1 输气管道调度控制中心应设置在调度管理、通信联络、系统维修、交通方便的地方。
8.2.2 调度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应配备操作系统软件、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软件。调度控制中心宜具备下列功能:
1 采集和监控输气管道各站场的主要工艺变量和设备运行状况;
2 工艺流程的动态显示、工艺变量和设备运行状态报警显示、管理及事件的查询;
3 数据的采集、归档、管理以及趋势图显示,生产统计报表的生成和打印;
4 数据通信信道监视及管理、主备信道的自动切换。
8.2.3 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应配置服务器、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外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打印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宜冗余配置。
8.2.4 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8.2.1 输气管道SCADA系统调度控制中心的设计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油气田及管道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GB/T 50823规范性附录B的内容进行。
为保证在意外事件(如所处地段/区域停电、火灾、地震、通信中断及其他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发生时,仍能实时地对管道全线进行调度与控制,保证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功能以及历史数据的安全,根据管道监控需求可设置备用控制中心。备用控制中心随时监视和跟踪调度控制中心的运行状态,保证数据同步并达到历史数据异地备份的目的。
备用控制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在调度控制中心失效后,持续保证输气管道安全、平稳地运行。操作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下列主要操作任务:
(1)数据采集和处理;
(2)工艺流程的动态显示;
(3)报警显示、报警管理以及事件的查询、打印;
(4)数据的采集、归档、管理以及趋势图显示;
(5)生产统计报表的生成和打印;
(6)安全联锁保护等。
备用控制中心的硬件配置在满足功能需求和可靠性保证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简化。
8.2.2 运行复杂及重要的输气管道,其调度控制中心还宜根据管理、运行需求进行输气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清管器跟踪,天然气的输量调整、预测和计划,组分追踪,模拟仿真及培训等管道系统应用软件配置,这些功能的实现宜逐步实施。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8.3 站场控制系统及远程终端装置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输气工艺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艺设计
- 3.3 工艺计算与分析
- 3.4 输气管道的安全泄放
- 4 线路
- 4.1 线路选择
- 4.2 地区等级划分及设计系数确定
- 4.3 管道敷设
- 4.4 并行管道敷设
- 4.5 线路截断阀(室)的设置
- 4.6 线路管道防腐与保温
- 4.7 线路水工保护
- 4.8 管道标识
- 5 管道和管道附件的结构设计
- 5.1 管道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 5.2 材料
- 5.3 管道附件
- 6 输气站
- 6.1 输气站设置
- 6.2 站场工艺
- 6.3 压缩机组的布置及厂房设计
- 6.4 压气站工艺及辅助系统
- 6.5 压缩机组的选型及配置
- 6.6 压缩机组的安全保护
- 6.7 站内管线
- 6.8 站内管道及设备的防腐与保温
- 7 地下储气库地面设施
- 7.1 一般规定
- 7.2 地面工艺
- 7.3 设备选择
- 8 仪表与自动控制
- 8.1 一般规定
- 8.2 调度控制中心
- 8.3 站场控制系统及远程终端装置
- 8.4 输气管道监控
- 9 通信
- 10 辅助生产设施
- 10.1 供配电
- 10.2 给水排水及消防
- 10.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10.4 供热
- 11 焊接与检验、清管与试压、干燥与置换
- 11.1 焊接与检验
- 11.2 清管、测径与试压
- 11.3 干燥与置换
- 附录A 输气管道工艺计算
- 附录B 受约束的埋地直管段轴向应力计算和当量应力校核
- 附录C 受内压和温差共同作用下的弯头组合应力计算
- 附录D 敷管条件的设计参数
- 附录E 管道附件由膨胀引起的综合应力计算
- 附录F 三通和开孔补强的结构与计算
- 附录G 压缩机轴功率计算
- 附录H 管端焊接接头坡口型式
- 附录J 输气站及阀室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推荐做法
- 附录K 埋地管道水压强度试验推荐做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