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4 光伏方阵
6.4.1 光伏方阵可分为固定式和跟踪式两类,选择何种方式应根据安装容量、安装场地面积和特点、负荷的类别和运行管理方式,由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4.2 光伏方阵中,同一光伏组件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宜保持一致,光伏组件串的串联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Kv——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Kv′——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
N——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
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
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
Vdcmax——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
Vmpptmax——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
Vmpptmin——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V);
Voc——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V);
Vpm ——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V)。
6.4.3 光伏方阵采用固定式布置时,最佳倾角应结合站址当地的多年月平均辐照度、直射分量辐照度、散射分量辐照度、风速、雨水、积雪等气候条件进行设计,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倾角宜使光伏方阵的倾斜面上受到的全年辐照量最大。
2 对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倾角宜使光伏方阵的最低辐照度月份倾斜面上受到较大的辐照量。
3 对于有特殊要求或土地成本较高的光伏发电站,可根据实际需要,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光伏方阵的设计倾角和阵列行距。
6.4.1 跟踪式光伏方阵又可分为平单轴跟踪、斜单轴跟踪和双轴跟踪三种,一般来说,当安装容量相同时,固定式、平单轴跟踪、斜单轴跟踪和双轴跟踪发电量依次递增,但其占地面积也同时递增。
6.4.2 同一光伏组件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流若不保持一致,则电流偏小的组件将影响其他组件,进而使整个光伏组件串电流偏小,影响发电效率。
为了达到技术经济最优化,地面光伏发电站一般采用最大组件串数设计,此时只需用6.4.2-1公式计算即可。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经常不用最大组件串数设计,此时需要结合6.4.2-1和6.4.2-2两个公式得出光伏组件串数的范围,再结合光伏组件排布、直流汇流、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设计组件串数。组件工作电压温度系数KV′很难测量,如果组件厂商无法给出,可采用组件开压温度系统KV值替代。
6.4.3 光伏组件倾斜面上的总辐射量为倾斜面上的直接辐射量、散射辐射量以及地面反射辐射量之和。工程中常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倾斜面上的总辐射量,并选择最佳倾角:
式中:H——水平面上总辐射量,为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量与散射辐射量之和;
HO——大气层外水平面上太阳辐射量;
Hb——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量;
Hbt——倾斜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量;
Hd——水平面上散射辐射量;
Hdt——倾斜面上太阳散射辐射量;
Hrt——倾斜面上地面反射辐射量;
Ht——倾斜面上的总辐射量,为倾斜面上的直接辐射量、散射辐射量以及地面反射辐射量之和;
hs——水平面上的日落时角;
hs′——倾斜面上的日落时角;
Rb——倾斜面与水平面上直接辐射量的比值;
S——倾斜面的角度;
ф——当地的纬度;
δ——太阳的赤纬角度;
ρ——地面反射率,一般计算时,可取ρ=0.2。地面反射率的数值取决于地面状态。不同地面状态的反射率可参照表1执行。
表1 不同地面状态的反射率
一般独立光伏系统,各月的发电量与用电量要力求均衡,所以应该重点关注最低辐照量月份的发电能力,可通过提高最低辐照量月份的发电量来均衡发电输出,保证全年各月发电量均能满足用电需求。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3 主要设备选择
- 下一节:6.5 储能系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站址选择
- 5 太阳能资源分析
- 5.1 一般规定
- 5.2 参考气象站基本条件和数据采集
- 5.3 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基本要求
- 5.4 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验证与分析
- 6 光伏发电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 6.3 主要设备选择
- 6.4 光伏方阵
- 6.5 储能系统
- 6.6 发电量计算
- 6.7 跟踪系统
- 6.8 光伏支架
- 6.9 聚光光伏系统
- 7 站区布置
- 7.1 站区总平面布置
- 7.2 光伏方阵布置
- 7.3 站区安全防护设施
- 8 电气
- 8.1 变压器
- 8.2 电气主接线
- 8.3 站用电系统
- 8.4 直流系统
- 8.5 配电装置
- 8.6 无功补偿装置
- 8.7 电气二次
- 8.8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 8.9 电缆选择与敷设
- 9 接入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并网要求
- 9.3 继电保护
- 9.4 自动化
- 9.5 通信
- 9.6 电能计量
- 10 建筑与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地面光伏发电站建筑
- 10.3 屋顶及建筑一体化
- 10.4 结构
- 11 给排水、暖通与空调
- 11.1 给排水
- 11.2 暖通与空调
- 12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污染防治
- 12.3 水土保持
- 1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 14 消防
- 14.1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
- 14.2 变压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备
- 14.3 电缆
- 14.4 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 14.5 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
- 14.6 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
- 附录A 可能的总辐射日曝辐量
- 附录B 光伏阵列最佳倾角参考值
- 附录C 钢制地锚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