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主要设备选择
6.3.1 光伏组件可分为晶体硅光伏组件、薄膜光伏组件和聚光光伏组件三种类型。
6.3.2 光伏组件应根据类型、峰值功率、转换效率、温度系数、组件尺寸和重量、功率辐照度特性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
6.3.3 光伏组件应按太阳辐照度、工作温度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性能参数校验。
6.3.4 光伏组件的类型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1 依据太阳辐射量、气候特征、场地面积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 太阳辐射量较高、直射分量较大的地区宜选用晶体硅光伏组件或聚光光伏组件。
3 太阳辐射量较低、散射分量较大、环境温度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薄膜光伏组件。
4 在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选用与建筑结构相协调的光伏组件。建材型的光伏组件,应符合相应建筑材料或构件的技术要求。
6.3.5 用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性能应符合接入公用电网相关技术要求的规定,并具有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连续可调功能。用于大、中型光伏发电站的逆变器还应具有低电压穿越功能。
6.3.6 逆变器应按型式、容量、相数、频率、冷却方式、功率因数、过载能力、温升、效率、输入输出电压、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保护和监测功能、通信接口、防护等级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
6.3.7 逆变器应按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地震烈度、污秽等级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校验。
6.3.8 湿热带、工业污秽严重和沿海滩涂地区使用的逆变器,应考虑潮湿、污秽及盐雾的影响。
6.3.9 海拔高度在2000m及以上高原地区使用的逆变器,应选用高原型(G)产品或采取降容使用措施。
6.3.10 汇流箱应依据型式、绝缘水平、电压、温升、防护等级、输入输出回路数、输入输出额定电流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
6.3.11 汇流箱应按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污秽等级、地震烈度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性能参数校验。
6.3.12 汇流箱应具有下列保护功能:
1 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
2 汇流箱的输入回路宜具有防逆流及过流保护;对于多级汇流光伏发电系统,如果前级已有防逆流保护,则后级可不做防逆流保护。
3 汇流箱的输出回路应具有隔离保护措施。
4 宜设置监测装置。
6.3.13 室外汇流箱应有防腐、防锈、防暴晒等措施,汇流箱箱体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 54。
6.3.1 目前光伏组件主要分为三类,其中:晶体硅光伏组件分为单晶硅光伏组件和多晶硅光伏组件;薄膜光伏组件分为非晶硅薄膜光伏组件、碲化镉薄膜光伏组件、铜铟加硒薄膜光伏组件等;聚光光伏组件分为低倍聚光光伏组件和高倍聚光光伏组件。
6.3.7 当逆变器采用室内安装时,可不检验污秽等级,当逆变器采用室外安装时,可不检验相对湿度。
6.3.9 现行国家标准《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用低压电器技术要求》GB/T 20645适用于安装在海拔2000m以上至5000m的低压电器,该电器用于连接额定电压交流不超过1000V或直流不超过1500V的电路,逆变器属于此范畴。该规范对在高原区域使用低压电器的绝缘介质强度、温升、开关电器灭弧能力和脱扣性能作了规定。该规范未对降容进行规定。目前市场上逆变器尚无比较一致的降容标准,故逆变器在高于海拔2000m的高原地区使用时,需根据其产品情况给出容量修正系数或降容曲线。
6.3.12 光伏发电站占地面积大,运行方式主要为少人值守或无人值班。在汇流箱上设置监测装置,可以更快、更准确的了解光伏阵列的运行信息。目前汇流箱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电压和电流。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2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 下一节:6.4 光伏方阵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站址选择
- 5 太阳能资源分析
- 5.1 一般规定
- 5.2 参考气象站基本条件和数据采集
- 5.3 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基本要求
- 5.4 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验证与分析
- 6 光伏发电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 6.3 主要设备选择
- 6.4 光伏方阵
- 6.5 储能系统
- 6.6 发电量计算
- 6.7 跟踪系统
- 6.8 光伏支架
- 6.9 聚光光伏系统
- 7 站区布置
- 7.1 站区总平面布置
- 7.2 光伏方阵布置
- 7.3 站区安全防护设施
- 8 电气
- 8.1 变压器
- 8.2 电气主接线
- 8.3 站用电系统
- 8.4 直流系统
- 8.5 配电装置
- 8.6 无功补偿装置
- 8.7 电气二次
- 8.8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 8.9 电缆选择与敷设
- 9 接入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并网要求
- 9.3 继电保护
- 9.4 自动化
- 9.5 通信
- 9.6 电能计量
- 10 建筑与结构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地面光伏发电站建筑
- 10.3 屋顶及建筑一体化
- 10.4 结构
- 11 给排水、暖通与空调
- 11.1 给排水
- 11.2 暖通与空调
- 12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污染防治
- 12.3 水土保持
- 1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 14 消防
- 14.1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
- 14.2 变压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备
- 14.3 电缆
- 14.4 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 14.5 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
- 14.6 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
- 附录A 可能的总辐射日曝辐量
- 附录B 光伏阵列最佳倾角参考值
- 附录C 钢制地锚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