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 总则
1.0.1 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1.0.3 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8月18日以第1263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是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浙江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主要起草人员是杨善勤、胡磷、蒋鑑明、陈启高、王建瑚、王景云、周景德、沈韫元、初仁兴、许文发、李怀瑾、毛慰国、朱文鹏、张宝库、林其标、甘柽、陈庆丰、丁小中、李焕文、杜文英、白玉珍、王启欢、张廷全、韦延年、高伟俊。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民用建筑热工设计领域的实际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规范、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多项重要技术参数。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术语
- 2.2 符号
- 3 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
- 3.1 室外气象参数
- 3.2 室外计算参数
- 3.3 室内计算参数
- 3.4 基本计算方法
- 4 建筑热工设计原则
- 4.1 热工设计分区
- 4.2 保温设计
- 4.3 防热设计
- 4.4 防潮设计
- 5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 5.1 墙体
- 5.2 墙、屋面
- 5.3 门窗、幕墙、采光顶
- 5.4 地面
- 5.5 地下室
- 6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 6.1 外墙
- 6.2 屋面
- 6.3 门窗、幕墙、采光顶
- 7 围护结构防潮设计
- 7.1 内部冷凝验算
- 7.2 表面结露验算
- 7.3 防潮技术措施
- 8 自然通风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技术措施
- 9 建筑遮阳设计
- 9.1 建筑遮阳系数的确定
- 9.2 建筑遮阳措施
- 附录A 热工设计区属及室外气象参数
- 附录B 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 B.1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 B.2 常用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 B.3 封闭空气间层热阻
- B.4 围护结构表面换热系数和换热阻
- B.5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 B.6 常用材料蒸汽渗透阻
- B.7 种植屋面热工参数
- B.8 饱和水蒸气分压
- 附录C热工设计计算方式
- C.1 非均质复合围护结构的热阻
- C.2 结构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
- C.3 隔热性能计算
- C.4 非平衡保温
- C.5 门窗、幕墙传热系数
- C.6 门窗、幕墙抗结露验算
- C.7 门窗、幕墙太阳得热系数
- C.8 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的直射辐射透射比
- C.9 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的散射辐射透射比
- C.10 百叶遮阳的太阳辐射透射比与反射比
- 附录D 围护结构热阻最小值
- D.1 外墙、楼屋面热阻最小值
- D.2 地面、地下室外墙热阻最小值
- 用词规范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