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3 地源热泵系统
7.3.1 公共建筑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与系统取热量、释热量计算分析,确定地热能交换系统,并宜采用复合热交换系统。
7.3.2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选用高能效水源热泵机组,并宜采取降低循环水泵输送能耗等节能措施,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
7.3.3 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满足地热能交换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末端供暖供冷设备选择应与水源热泵机组运行参数相匹配。
7.3.4 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宜根据负荷特点,采用部分或全部热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全年供热水时,应选用全部热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或水源热水机组。
7.3.1 全年冷、热负荷不平衡,将导致地埋管区域岩土体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运行效率。因此,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考虑全年冷热负荷的影响。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辅助散热(增加冷却塔)或辅助供热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经济性较好,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吸热与释热不平衡导致的系统运行效率降低。
带辅助冷热源的混合式系统可有效减少埋管数量或地下(表)水流量或地表水换热盘管的数量,同时也是保障地埋管系统吸释热量平衡的主要手段,已成为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主要形式。
7.3.2 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除与水源热泵机组能效密切相关外,受地源侧及用户侧循环水泵的输送能耗影响很大,设计时应优化地源侧环路设计,宜采用根据负荷变化调节流量等技术措施。
对于地埋管系统,配合变流量措施,可采用分区轮换间歇运行的方式,使岩土体温度得到有效恢复,提高系统换热效率,降低水泵系统的输送能耗。对于地下水系统,设计时应以提高系统综合性能为目标,考虑抽水泵与水源热泵机组能耗间的平衡,确定地下水的取水量。地下水流量增加,水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提高,但抽水泵能耗明显增加;相反地下水流量较少,水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较低,但抽水泵能耗明显减少。因此地下水系统设计应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同时考虑部分负荷下两者的综合性能,计算不同工况下系统的综合性能系数,优化确定地下水流量。该项工作能有效降低地下水系统运行费用。
表10摘自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对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的规定,设计时可参考。
表10 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级别划分
7.3.3 不同地区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温差别较大,设计时应按实际水温参数进行设备选型。末端设备应采用适合水源热泵机组供、回水温度的特点的低温辐射末端,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2 太阳能利用
- 下一节:附录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建筑与建筑热工
- 3.1 一般规定
- 3.2 建筑设计
- 3.3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 3.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 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4.1一般规定
- 4.2 冷源与热源
- 4.3 输配系统
- 4.4 末端系统
- 4.5 监测、控制与计量
- 5 给水排水
- 5.1 一般规定
- 5.2 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
- 5.3 生活热水
- 6 电气
- 6.1 一般规定
- 6.2 供配电系统
- 6.3 照明
- 6.4 电能监测与计量
- 7 可再生能源应用
- 7.1 一般规定
- 7.2 太阳能利用
- 7.3 地源热泵系统
- 附录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 附录B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 附录C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审核表
- 附录D 管道与设备保温及保冷厚度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