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2 媒体设备
10.2.1 媒体设备应包括电视转播机房和机位、新闻发布厅、文字媒体座席、摄影记者席等媒体正常工作所需的电气设备。
10.2.2 特级体育建筑中的电视转播机房、新闻发布厅的会议扩声和同传设备等,除应设置正常电源供电外,还应由备用电源供电,并应采取不中断供电的措施。
10.2.3 重要赛事的临时媒体设备可由临时的供配电系统供电。
10.2.4 特级、甲级体育建筑应为看台上的媒体用电预留供电路由和容量,其配电设备宜安装在看台媒体工作区附近的配电间内。
10.2.5 新闻发布厅、文字媒体座席、摄影记者席及其工作间内应设置媒体设备专用的配电装置。
10.2.6 媒体设备的供配电要求应满足使用要求,当没有具体使用要求时,宜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
1 每辆彩色电视转播车的用电负荷宜为三相交流380V,40kVA;
2 文字媒体座席、摄影记者席宜设一组电源插座,并宜为交流220V、两孔和三孔组合插座,负荷容量宜按500W计;室外场地记者席的插座宜采用不低于IP44的防溅式插座;
3 标准规格的评论员席宜设两组插座,且每组插座均宜设交流220V、两孔和三孔组合电源插座;每个评论员席的负荷宜按1000W计;
4 转播机房的用电负荷宜按三相交流380V、30kW计。
10.2.2 特级体育建筑中的电视转播机房、新闻发布厅的会议扩声和同传设备等,除应设置正常电源供电外,还应由备用电源供电,并应采取不中断供电的措施。
10.2.3 重要赛事的临时媒体设备可由临时的供配电系统供电。
10.2.4 特级、甲级体育建筑应为看台上的媒体用电预留供电路由和容量,其配电设备宜安装在看台媒体工作区附近的配电间内。
10.2.5 新闻发布厅、文字媒体座席、摄影记者席及其工作间内应设置媒体设备专用的配电装置。
10.2.6 媒体设备的供配电要求应满足使用要求,当没有具体使用要求时,宜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
1 每辆彩色电视转播车的用电负荷宜为三相交流380V,40kVA;
2 文字媒体座席、摄影记者席宜设一组电源插座,并宜为交流220V、两孔和三孔组合插座,负荷容量宜按500W计;室外场地记者席的插座宜采用不低于IP44的防溅式插座;
3 标准规格的评论员席宜设两组插座,且每组插座均宜设交流220V、两孔和三孔组合电源插座;每个评论员席的负荷宜按1000W计;
4 转播机房的用电负荷宜按三相交流380V、30kW计。
条文说明
10.2.1 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媒体,从电气设计角度看,它具有电视、文字、摄影等媒体的特征,故没有单独列出。
10.2.2 特级体育建筑中的电视转播机房、新闻发布厅的会议扩声和同传设备除要求由正常电源供电外,通常采用UPS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10.2.3 重要赛事的临时媒体设备可由临时的供配电系统供电,与体育建筑等级没有直接关系。
10.2.4 特级、甲级体育建筑中,有少量的固定媒体设施。但要能为今后重要赛事提供临时媒体用电,部分看台会被搭建成临时媒体场所,电气设计要为它们预留供电路由和容量。
10.2.5 本条规定了媒体专用房间需设置媒体专用的配电装置,避免与照明等其他负荷混在一起,减少相互干扰和影响。
10.2.6 本条是对媒体设备的供配电提出要求,该需求一般由组委会或业主提出。
经与多家转播车企业沟通,并结合《数字电视转播车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2一2006的要求,一般转播车用电量见表12。
因此,本条规定的用电量可以满足大型转播车的要求。
表12 数字电视转播车的用电量
综合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实际情况,文字媒体席、摄影记者席插座容量按500W预留;评论员席技术用电可取1000W,普通用电可取1000W。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0.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10.3 专用设施系统设备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代号
- 2.1 术语
- 2.2 代号
- 3 供配电系统
- 3.1 一般规定
- 3.2 负荷分级
- 3.3 电源
- 3.4 供配电系统
- 3.5 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 3.6 负荷计算
- 3.7 无功补偿
- 4 配变电所
- 4.1 所址选择
- 4.2 配电变压器选择
- 4.3 主接线及电器选择
- 4.4 配变电所形式和布置
- 5 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
- 5.1 一般规定
- 5.2 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
- 5.3 中央信号装置、控制方式及操作电源
- 6 应急、备用电源
- 6.1 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
- 6.2 应急电源装置(EPS)
- 6.3 不间断电源装置(UPS)
- 7 低压配电
- 7.1 低压配电系统
- 7.2 特低电压配电
- 7.3 导体及线缆选择
- 7.4 低压电器的选择
- 7.5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 7.6 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 8 比赛场地照明
- 8.1 一般规定
- 8.2 照明标准
- 8.3 照明设备
- 8.4 照明附属设施
- 8.5 照明控制
- 9 应急照明及附属用房照明
- 9.1 照明标准
- 9.2 照明质量
- 9.3 照明方式及种类
- 9.4 照明灯具与光源
- 10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媒体设备
- 10.3 专用设施系统设备
- 10.4 智能化系统设备
- 10.5 其他
- 11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导管布线和电缆布线
- 11.3 电气竖井布线
- 12 防雷与接地
- 12.1 一般规定
- 12.2 防雷
- 12.3 等电位联结
- 12.4 接地
- 13 设备管理系统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13.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3.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14 信息设施系统
- 14.1 一般规定
- 14.2 信息设施系统
- 15 专用设施系统
- 15.1 一般规定
- 15.2 信息显示及控制系统
- 15.3 场地扩声系统
- 15.4 计时记分及现场成绩处理系统
- 15.5 竞赛技术统计系统
- 15.6 现场影像采集及回放系统
- 15.7 售检票系统
- 15.8 电视转播和现场评论系统
- 15.9 标准时钟系统
- 15.10 升旗控制系统
- 15.11 比赛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 16 信息应用系统
- 17 机房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2 机房设计
- 18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
- 19 电气节能
- 19.1 一般规定
- 19.2 供配电系统节能
- 19.3 照明节能
- 附录A 场地扩声系统的传输频率特性
- A.1 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的传输频率特性
- A.2 体育场场地扩声系统的传输频率特性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