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3 压力气化煤气净化
7.3.1 压力气化煤气净化脱除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宜采用低温甲醇洗工艺。
7.3.2 低温甲醇洗工艺宜采用9塔流程。
7.3.3 低温甲醇洗装置宜采用双系列布置。
7.3.4 低温甲醇洗装置宜采用液氨作为制冷剂。
7.3.5 低温甲醇洗工艺处理的粗煤气应为经过脱氨和一氧化碳变换后的煤气。
7.3.6 低温甲醇洗工艺煤气冷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煤气冷却宜设置冷凝液分离器;
2 应设置煤气中喷入防冻剂的系统;
3 冷却后的煤气温度不宜高于-25℃。
7.3.7 低温甲醇洗工艺煤气脱硫、脱碳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脱硫塔宜采用浮阀塔盘,且应设置预洗段;
2 脱硫塔的空塔气速宜控制在0.18m/s~0.25m/s,脱硫塔出口硫含量宜控制在5ppm以下;
3 脱碳塔宜采用变径及浮阀塔盘,并宜在适当的塔板上向系统补入冷量;
4 脱碳塔的空塔气速宜控制在0.15m/s~0.22m/s,脱碳塔出口二氧化碳(CO2)宜控制在1%~2%。
7.3.8 低温甲醇洗工艺甲醇再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二氧化碳闪蒸塔宜设三段,最后一段宜采用氮气气提;
2 硫化氢浓缩塔宜设三段,最后一段宜采用氮气气提,气提段出口气体中的硫化氢(H2S)含量不宜超过20ppm;
3 闪蒸气宜充分换热回收冷量;
4 甲醇热再生塔宜采用浮阀塔板;
5 硫回收采用部分燃烧法生产硫黄时,送硫回收酸性气浓度宜大于30%。
7.3.9 低温甲醇洗工艺预洗甲醇再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二氧化碳尾气洗涤塔宜采用环形流;
2 二氧化碳尾气洗涤塔宜采用脱盐水洗涤;
3 洗涤水和预洗液应有充分混合的措施;
4 甲醇水分离的废水排放到水处理设施,废水中甲醇含量不宜超过100ppm,塔顶产品中水含量不宜高于0.25%。
7.3.10 压力气化煤气水的工艺流程应先进行悬浮物及焦油(油)等的分离,再进行脱酸、脱氨及脱酚,最后送生化处理装置进一步处理。
7.3.11 煤气水预处理应由含尘焦油煤气水的闪蒸、初焦油分离、含油煤气水的闪蒸、初分离、煤气水的最终分离和煤气水过滤组成。
7.3.12 含油煤气水与含尘煤气水应分两股进入两个结构不同的膨胀器,然后进入油分离器和初焦油分离器。
7.3.13 煤气水处理应设置双介质过滤器。
7.3.14 煤气水处理应控制温度在60℃~90℃。
7.3.15 煤气水闪蒸的膨胀气应采用鼓风机送锅炉焚烧处理达标后排放。
7.3.16 对于含酚大于1000mg/L高浓度的废水,宜采用液一液萃取分离脱酚方法处理;小于1000mg/L高浓度的废水,宜采用气提法处理。
7.3.17 煤气水采用萃取脱酚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脱酚前应先脱除水中的酸性气体及氨气;
2 采用加压脱酸及脱氨,脱酸、脱氨塔宜选用抗堵型塔;
3 酸性气应送硫回收或锅炉燃烧处理后达标排放;
4 萃取剂宜采用二异丙基醚或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设备宜采用转盘萃取塔或填料塔。
7.3.18 煤气水采用气提法处理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气提出的蒸气宜返回气化炉作为气化剂使用;
2 气提塔宜选用抗堵型塔盘;
3 换热器宜采用立式。
7.3.1 当采用碎煤加压气化生产人工煤气时,其净化工艺可选取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法脱硫、脱碳。目前国内碎煤加压气化配套的净化工艺大都采用物理吸收法——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很少采用化学吸收法(NHD、MEDA等)。
7.3.2 碎煤加压气化配套的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一般采用9塔流程。碎煤加压气化生产的煤气中含有石脑油,在净化工段都设有预洗装置及石脑油回收装置,流程较长。
7.3.3 城市煤气其特点是连续稳定,因此净化装置一般要设置双系列,以便于一个系列停车检修时,另一个系列仍然能提供稳定的城市煤气。
7.3.4 低温甲醇洗冷量的补充一般选取氨制冷,其廉价易得,单位制冷量大。
7.3.5 城市煤气对一氧化碳的含量有一定的要求,而碎煤加压气化生产的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在净化工段脱除二氧化碳后,一氧化碳的含量会更高,因此在煤气进入净化工段前要进行变换,以降低产品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碎煤加压气化生产的煤气中含有少量的氨,氨的存在对低温甲醇洗的操作是不利的,因此在煤气进入低温甲醇洗前设置洗氨塔,将煤气中的氨用脱盐水洗掉。
7.3.6 本条规定了低温甲醇洗煤气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
1 煤气从变换工段送来含有饱和水,煤气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液,同时煤气中的一些重组分也会冷凝下来。冷却到5℃~8℃时,将煤气中的冷凝液分离出来,避免堵塞管道和换热器。
2 煤气继续冷却时,需向煤气中喷入甲醇,防止管路和换热器结冰。
3 进入脱硫塔的气体温度低一些比较好,有利于脱硫。义马气化厂的入塔气体温度为—32℃。
7.3.7 本条规定了低温甲醇洗工艺煤气脱硫、脱碳系统的设计要求。
1 由于碎煤加压气化中含有石脑油,如果石脑油进入甲醇循环液系统,会污染甲醇,严重影响甲醇的吸收能力,因此脱硫塔要求设置预洗段。
2 脱硫塔的空塔气速宜控制在0.18m/s~0.25m/s,实践证明是合理可行的。脱硫塔出口硫含量越低越好,但从长期运行来看,宜控制在5ppm以下。硫含量过高会导致脱碳溶液的污染,从而引起煤气中硫的超标;要求过于严格,则能耗会加大。
3 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脱碳塔下段已经被脱出,上段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宜采用变径设计,以节省投资。在一定压力下,二氧化碳在甲醇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甲醇溶解二氧化碳的同时放热,导致甲醇溶液的温度不断的升高,从而使甲醇的溶解度降低,因此脱碳塔宜在适当的塔板上向系统补入冷量,降低吸收液的温度,增加推动力,更加有利于二氧化碳的脱除。
4 脱碳塔的空塔气速宜控制在0.15m/s~0.22m/s,实践证明是合理可行的。城市煤气对产品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没有特别的说明,但是对煤气热值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将煤气中的二氧化碳脱除,一般二氧化碳控制在1%~2%左右比较经济合理。
7.3.8 本条规定了低温甲醇洗再生系统的设计要求。
1 脱碳富液的闪蒸采用逐级减压闪蒸,压差不宜过大,最后一段宜采用氮气气提,以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使溶液再生更加彻底。
2 三段塔顶要喷入脱碳再生液来洗涤吸收闪蒸出来的硫化氢,使气提段出口气体中的硫化氢含量不超过20ppm。
3 闪蒸气温度是很低的,为了节约能源,闪蒸气宜充分换热回收冷量。
4 目前国内的甲醇热再生塔多采用浮阀塔板。
5 硫回收采用部分燃烧法生产硫黄时,其对酸性气浓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宜大于30%,过低不利于燃烧。
7.3.9 本条规定了低温甲醇洗工艺预洗甲醇再生系统的设计要求。
1 二氧化碳尾气洗涤塔液量小,气量大,且塔径较大,不利于液体的分布,因此宜采用环形流。
2 二氧化碳尾气洗涤塔其目的是回收排放气中的甲醇,甲醇水互溶,且易分离,因此采用脱盐水洗涤。
3 利用甲醇水互溶的特性,用洗涤水作为萃取剂,和预洗液充分混合,将甲醇和石脑油分离。
4 甲醇精馏的塔釜废水甲醇含量不宜超过100ppm,过高不仅甲醇损失较多,且水处理难度加大。塔顶产品是要返回系统循环使用的,含水量高会导致整个系统甲醇含水量的升高,不利于脱硫脱碳。因此塔顶产品中水含量不宜过高,宜控制在0.25%以下。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2 干馏煤气净化
- 下一节:7.4 常压气化煤气净化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燃气设计产量和质量
- 4 煤的干馏制气
- 4.1 一般规定
- 4.2 焦炉制气
- 4.3 直立炉制气
- 5 煤的气化制气
- 5.1 一般规定
- 5.2 压力气化制气
- 5.3 常压气化制气
- 6 油(气)低压循环催化改质制气
- 6.1 一般规定
- 6.2 轻油低压循环催化改质制气
- 6.3 液化石油气低压循环催化改质制气
- 6.4 天然气低压循环催化改质制气
- 7 净化和调质
- 7.1 一般规定
- 7.2 干馏煤气净化
- 7.3 压力气化煤气净化
- 7.4 常压气化煤气净化
- 7.5 一氧化碳变换
- 7.6 煤气脱水
- 8 厂址选择和厂区布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厂址选择
- 8.3 煤的干馏制气厂区布置
- 8.4 煤的压力气化制气厂区布置
- 8.5 煤的常压气化制气厂区布置
- 8.6 油(气)低压循环催化改质制气厂区布置
- 9 节能与环保
- 9.1 一般规定
- 9.2 节能
- 9.3 环保
- 10 辅助设施
- 10.1 电气与仪表自动化
- 10.2 给排水与消防
- 10.3 通风除尘
- 附录A 煤的干馏制气(含净化装置)室内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
- 附录B 煤的气化制气(含净化装置)室内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
- 附录C 碎煤加压气化典型指标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