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7 水景设计
6.7.1 园林理水 water system layout in garden
园林中的各类水体的梳理和布局。
6.7.2 驳岸 revetment in garden
保护园林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6.7.3 护坡 slope protection
为防止边坡变形,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绿化与工程措施的统称。
6.7.4 喷泉 fountain
经加压后形成的人工喷水设备。
6.7.5 瀑布 water-fall
垂直跌落的高落差水流。
6.7.6 跌水 drop
垂直跌落的较小落差的水流。
6.7.7 叠水 cascading
连续台阶状平流并跌落的水流。
6.7.8 水帘 nappe
从高处落下如帘幕的水体。
园林中的各类水体的梳理和布局。
6.7.2 驳岸 revetment in garden
保护园林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6.7.3 护坡 slope protection
为防止边坡变形,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绿化与工程措施的统称。
6.7.4 喷泉 fountain
经加压后形成的人工喷水设备。
6.7.5 瀑布 water-fall
垂直跌落的高落差水流。
6.7.6 跌水 drop
垂直跌落的较小落差的水流。
6.7.7 叠水 cascading
连续台阶状平流并跌落的水流。
6.7.8 水帘 nappe
从高处落下如帘幕的水体。
条文说明
6.7.1 园林理水
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6.7.2 驳岸
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式和自然式两类。对于大型水体和风浪大、水位变化大的水体以及基本上是规则式布局的园林中的水体,常采用整形式直驳岸,用石料、砖或混凝土等砌筑整形岸壁。对于小型水体和大水体的小局部,以及自然式布局的园林中水位稳定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或有植被的缓坡驳岸。自然式山石驳岸可做成岩、矶、崖、岫等形状,采取上伸下收、平挑高悬等形式。
6.7.3 护坡
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6.7.2 驳岸
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式和自然式两类。对于大型水体和风浪大、水位变化大的水体以及基本上是规则式布局的园林中的水体,常采用整形式直驳岸,用石料、砖或混凝土等砌筑整形岸壁。对于小型水体和大水体的小局部,以及自然式布局的园林中水位稳定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或有植被的缓坡驳岸。自然式山石驳岸可做成岩、矶、崖、岫等形状,采取上伸下收、平挑高悬等形式。
6.7.3 护坡
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6 小品及设施设计
- 下一节:6.8 设计成果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通用术语
- 3 风景名胜区
- 3.1 风景名胜区
- 3.2 风景名胜区规划
- 4 城市绿地系统
- 4.1 城市绿地
- 4.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5 风景园林史
- 5.1 古典园林
- 5.2 传统园林理法
- 6 风景园林设计
- 6.1 总体设计
- 6.2 地形设计
- 6.3 种植设计
- 6.4 园路及铺装设计
- 6.5 园林建筑设计
- 6.6 小品及设施设计
- 6.7 水景设计
- 6.8 设计成果
- 7 园林工程
- 7.1 假山工程
- 7.2 水体工程
- 7.3 植物材料
- 7.4 种植工程
- 8 管理
- 8.1 综合管理
- 8.2 工程管理
- 8.3 养护管理
- 附录A 中文索引
- 附录B 英文索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