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7 其他规定
3.7.1 粉粒料输送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粉粒产品气力输送工程技术规范》SH/T3152的有关规定。
3.7.2 锦纶6和锦纶56干切片应采用内衬铝箔的真空包装。
3.7.3 玻璃液位计、视镜等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7.4 生产装置中储存和临时存放的化工原料应置于通风、阴凉、干燥处。
3.7.5 熔体过滤器滤芯检测用异丙醇检测槽的上方应设局部排风系统。
3.7.6 聚合装置切粒机的铸带头出料口上方应设置熔体红外测量仪,并应在切粒机振动筛的斜上方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3.7.7 聚合装置的熔体过滤器滤芯清洗宜采用水解炉清洗工艺。
3.7.8 建设在海边的工厂应采取措施防止海风对建筑物以及设备、管道、钢梯等金属物的腐蚀。
3.7.9 氮气干燥循环风机、切片脱水机和振动筛应设置减振装置,设备进出口与管道系统应采用柔性连接。
3.7.10 聚合装置应设原料过滤器,过滤精度不宜低于熔体过滤器的过滤精度;添加消光剂及其他改性剂的聚酰胺切片生产装置应设置熔体过滤器,并宜设置熔体过滤芯的异丙醇检验设施。
3.7.11 进入生产车间的公用工程管道宜设置切断阀和计量仪表。
3.7.12 在同一厂区或同一建(构)筑物内分期建设的工艺装置应统一规划各工艺装置(设备)的相对位置和管廊的走向。
3.7.13 锦纶56聚合装置与聚酰胺56盐制备装置布置在同一车间时,车间的防火、防爆、有毒物质浓度控制等设计条件,应同时满足聚酰胺56盐及其原料戊二胺和己二酸的使用安全要求。
3.7.14 锦纶工业丝白坯布应采用黑色薄膜包装贮存和转运。
3.7.15 锦纶工厂使用甲类、乙类可燃物质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划分,应根据所使用甲类、乙类可燃物质的用量和采取的安全措施确定。
3.7.16 锦纶长丝及BCF、锦纶单丝、锦纶短纤维、锦纶工业丝及其捻织、浸胶产品生产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7.17 具有腐蚀性的生产原料或辅料应明确其相态、酸性、碱性等因素,并应提交给相关专业。
条文说明
3.7.2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防止氧化。
3.7.5 异丙醇为甲类可燃液体,爆炸下限较低。异丙醇检测槽上方设置局部排风,有利于防止爆炸性气体的扩散,减小爆炸危险区的范围。
3.7.6 切粒机的铸带头出来的熔体结团、变粗,或冷却水中断引起熔体成条不匀时,为了能及时报警并停止铸带,防止熔体因堆积而造成事故,故制订本条规定。因为现场无人值守,而在切粒机振动筛的斜上方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可随时在控制室观察到振动筛出料系统是否有故障。
3.7.7 实践证明熔体过滤芯采用水解炉清洗工艺效果较好,同时可防止采用三甘醇清洗产生废液及污染的问题。
3.7.8 由于海面吹向地面的风比从陆地吹来的风携带更多的水分,湿度更大。同时,海风中含有随海水蒸发的盐分,而盐分的主要成分为NaCl,在湿空气中以Na十和CI-形态存在,而CI-对建筑物和金属物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3.7.9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防止产生管道系统共振。
3.7.10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原料的过滤是必要的。相比熔体过滤器,对原料进行过滤无论设备投资、原料消耗、清洗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原料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不低于熔融过滤器可延长熔融过滤器的切换周期。综合目前国内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56聚合装置的使用情况,熔体过滤器的设置对提高下游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有好处。对于用于高速纺及膜级等高品质聚酰胺6切片和聚酰胺66切片,聚合装置设熔体过滤器是必要的。对于用于工业丝的聚酰胺6切片和聚酰胺66切片,国内多数聚合装置没有设熔体过滤器。
目前国内聚酰胺6聚合装置设有熔体过滤器的工厂一般也不做检测滤芯清洗效果的异丙醇鼓泡试验。但从保证产品质量要求分析,锦纶聚合工厂宜设熔体过滤器异丙醇鼓泡试验设施。
3.7.11 进入车间的各种公用工程管道加装切断阀,有利于紧急情况下切断干管;而设置计量仪表,有利于对生产车间的公用工程消耗进行考核。生产规模较大的工厂宜按聚合、纺丝、后加工分别设置计量仪表,便于经济核算。
3.7.12 装置分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减少后期工程对现有生产的影响,在一期工程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场地预留,安装检修通道,公用工程配合、衔接等方面的影响,避免相互影响过大。
3.7.13 由于锦纶56的基础原料戊二胺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而戊二胺的熔点仅为9℃左右,容易凝结,其储罐和输送管道都需要伴热和保温。为缩短输送距离,目前国内工业化锦纶56的聚合装置与原料戊二胺的生产在同一厂区,而且聚酰胺56盐制备装置与聚酰胺56聚合装置布置在同一车间。因此,锦纶56聚合聚合车间设计应考虑液态戊二胺的物性和粉料状己二酸的物性,以满足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要求。
3.7.14 锦纶工业丝白坯布应采用黑色薄膜包装,可防止日晒、防止氧化、防止灰尘和吸湿,有利于提高浸胶帘子布的外观质量。
3.7.15 由于锦纶工厂使用的甲类、乙类物质,许多使用量都很小,且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氮气纯化使用的氢气或氢氮混合气体,车间内与设备连接处都采用将连接口焊死的措施,以防止氢气泄漏。又比如甲醛是采用水溶液的形式储存在密闭容器中,储存间设置有有害气体检测仪,其检测量程远小于爆炸下限,能有效地避免火灾危险,等等。因此,锦纶生产区域和储存区域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7.17 CPL和二元胺等原料因为呈碱性,对地面或其蒸气接触的屋面都有一定的腐蚀性,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工艺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计原则
- 3.3 流程选择
- 3.4 工艺计算
- 3.5 可燃物和爆炸危险区
- 3.6 节能降耗
- 3.7 其他规定
- 4 聚合设备及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设备选型
- 4.3 设备配置
- 4.4 设备布置
- 5 纺丝和后处理设备及布置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备选型
- 5.3 设备配置
- 5.4 设备布置
- 6 工艺管道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管道布置
- 6.3 管道材质选择
- 6.4 特殊管道设计
- 6.5 管道安装及检验要求
- 7 辅助生产设施
- 7.1 化验室
- 7.2 物检室
- 7.3 纺丝油剂调配间
- 7.4 纺丝组件清洗间
- 7.5 热媒站(间)
- 7.6 原料库和成品库
- 7.7 维修间
- 8 自动控制和仪表
- 8.1 一般规定
- 8.2 控制水平
- 8.3 主要控制方案
- 8.4 特殊仪表选型
- 8.5 控制系统配置
- 8.6 控制室
- 8. 7安全联锁
- 8.8 仪表安全措施
- 9 电气、电信
- 9.1 一般规定
- 9.2 供配电
- 9.3 照明
- 9.4 防雷
- 9.5 接地
- 9.6 火灾自动报警
- 9.7 电信
- 10 总图运输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总平面布置
- 10.3 竖向布置
- 11 建筑、结构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生产厂房
- 11.3 生产厂房附房
- 11.4 辅助生产工程
- 11.5 建筑防火、防爆、防腐蚀
- 12 给水排水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给水
- 12.3 排水
- 12.4 消防设施
- 13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13.1 一般规定
- 13.2 供暖
- 13.3 通风
- 13.4 空气调节
- 13.5 设备、风管及其他规定
- 14 环境保护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废水(液)处理
- 14.3 废气处理
- 14.4 废固处理
- 14.5 噪声控制
- 15 职业安全卫生
- 15.1 一般规定
- 15.2 职业危害因素
- 15.3 安全防护措施
- 15.4 职业卫生措施
- 附录A 锦纶工厂可燃和有毒物质数据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